邵安晨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大眾的精神文明需求日益提升,繁榮和發展交響樂事業,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交響樂,聆聽交響樂,欣賞交響樂,成為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表達方式。在交響樂隊演奏中,有多種各具特色的樂器,不同的樂器通過良好的配合演奏,為受眾帶來一場聽覺盛宴。眾所周知,弦樂組是交響樂隊的內核,在弦樂組中,小提琴是數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種演奏樂器,因此被譽為“整個交響樂的支柱。”小提琴組的發揮直接影響著整場交響樂隊的表演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在交響樂隊中有部分小提琴演奏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演奏意識的培養,過于追求獨奏訓練。據此,小提琴演奏者要正本清源,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自身視奏能力訓練的重要性,樹立視奏意識,適應交響樂隊的發展,從整體上提升整個交響樂隊的演奏水準。
縱觀小提琴發展史可以發現,小提琴在交響樂中屬于重要支柱,歷史上也涌現了一大批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如尼科羅·帕格尼尼、亨里克·維尼亞夫斯基等,進一步夯實了小提琴的音樂地位。交響樂演奏過程中,小提琴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現代交響樂屬于一種大型舞臺藝術,整個過程需要做到無縫銜接。而眾多的曲目安排對演奏者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如果單純想依賴記憶掌握節目中的曲譜,顯然是難以完成任務的,加之節目安排復雜多變,一旦出現差池勢必會影響演奏進程[1]。由此可見,作為小提琴演奏者,除了需要具備精湛的演奏技巧外,在交響樂表演中的視奏意識也同樣關鍵,只有具備綜合的表演素養,才能夠在展現精湛技藝的同時,使交響樂表演盡在掌控之中,真正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盛宴。視奏意識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能力,即將樂譜符號演化為演奏動作,其轉換節奏與速度的掌控,體現著演奏者的素養和功底,因此小提琴演奏者要想取得佳績,勢必需要以具備視奏意識為前提,最終為精彩完美的交響樂演繹提供鋪墊。
作為人類共同文明形式的一個載體,交響樂這種舶來藝術在演奏過程中參與的樂器少至十余種,多至幾十種,并且要求這些樂器具有良好的協調性和默契,才能確保演奏的井然有序,為受眾帶來一場“饕餮視覺盛宴”[2]。然而在演奏環節中只有依靠演奏者的視奏意識來呈現音樂,進而酣暢淋漓表達傳達作家的曲子,可見對小提琴演奏者視奏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只有樹立了較強的視奏意識,才能讓其理解曲目符號,提升演奏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視奏意識對演奏者的藝術具有較高的要求。對于小提琴手而言,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視奏意識,才能提升整個樂隊的配合程度,促進演奏協調性能。毋庸置疑,在一個交響樂隊中,小提琴演奏者數量所占比例較大,若缺乏視奏意識,加之排練時間缺,極其容易在演奏中出現問題,自然演奏效果不盡人意。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音樂內容和形勢日趨豐富,人們希望依托多元化曲目來滿足精神文化生活。交響樂就是多元化音樂中的一種,而小提琴是交響樂中重要支柱。在交響樂的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演奏較多的曲目,并且還要參與多場表演。為了打造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會較頻繁地更新曲目[3]。另外由于時間緊,必定會大大壓縮排練時間,加之曲目較為復雜,對于演奏者而言,在短時間內熟悉曲目存在一定的難度,勢必會影響整個演奏效果,對個人和樂隊都造成不良影響。只有演奏者具備了較強的視奏能力和意識,才能在短時間內精準掌握曲目,發揮小提琴演奏的作用。
眾所周知,交響樂隊主要是由多元化的聲部構成的音樂組織形式,作為交響樂中距離觀眾最近、演奏時間通常最長的聲部,小提琴聲部在演奏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小提琴聲部演奏人數較多,因此在演奏過程中要求保持一定的整齊度和節奏,進而有效把握樂譜。同時,小提琴演奏者還要把握整個演奏風格,對此,演奏者需具備較強的視奏意識,才能具備良好的演奏狀態,達到上述效果,否則會影響小提琴聲部的音樂演奏,導致整個隊伍的節奏被打擾。
要想培養小提琴演奏者的視奏意識,首先要具備較強的演奏能力和純熟音樂的理解能力,同時還需熟悉樂譜,因為譜子上具備最準確的信息。故而,培養小提琴演奏者的視奏意識,要求其熟悉各種音符、休止符號、調號、速度標記、各種反復記號等,并且要求演奏者結合交響樂隊的實際情況,精準地演奏上述音樂元素,對各種符號代表的樂曲調性進行了解,除此之外還有不能忽視的表情符號,熟記和熟練運用五線譜上的各種表情符號,才能精確把握演奏。比如,在交響樂隊演奏中古典音樂作品和現代音樂作品需要頻繁的轉調。對此,小提琴演奏者需具備較強的敏銳感覺,在開展演奏前就要精準把握各種演奏信號,對低音、高音曲調進行正確的處理,并綜合考慮演奏曲目中的休止符號和音符,有效把握節奏,進而才能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對于小提琴演奏者而言,為提升自身的視奏能力,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關曲目,樹立自信心。在演奏過程中要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發現自己存在的演奏問題,進而針對性地改進,掌握科學的視奏技巧和方法,促進自身視奏能力的提升。其次,小提琴演奏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強基固本,通過學習和訓練提升自身的獨奏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團隊配合意識。據此,交響樂隊要定期組織小提琴演奏者參與到團隊訓練中,根據其心理特征和演奏情況,為他們選擇不同的類型曲目,開展實踐演奏訓練。依托這樣的方式,讓演奏者對不同演奏曲目的視奏重點進行明確,了解視奏內容的核心之處,促進自身視奏能力的提升,在演奏中可以靈活使用各種演奏方式和演奏技巧,與其他演奏者進行完美的配合。
隨著交響樂的發展,當前存在了諸多不同風格的音樂曲目,立足于表現形式上來說,不同音樂風格的曲目在表現形式上,如,聲調、技巧、演奏手法、表情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對于小提琴演奏者而言,要想在演奏過程中及時精準分辨出指揮者傳遞的信息,并正確表達指揮者的信息,就需對各種音樂風格的曲目進行掌握,促進自身辨別音樂風格能力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在演奏中及時分析曲目的演奏風格,或是及時地聯想到作品的相關特征,通過這樣的舉措,促進演奏者在演奏中視奏能力的提升。所以,小提琴演奏者要依托各種途徑,加強對各種不同音樂曲目的訓練,通過大量的訓練一方面對各種音樂作品的演奏技巧和方式進行掌握,另一方面還能達到孰能生巧的目的,進一步開闊自身的音樂視野。
隨著社會大眾精神文明需求的日益提升,其對交響樂隊的演奏節目的需求日益增強,都想受到交響樂這種高雅藝術的熏陶。對于小提琴演奏者而言,面對頻繁的曲目彩排演出,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要嚴格根據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進行視奏訓練,在剛接觸到演奏曲目的時候,絕對不能片面地追求速度,要循序漸地進行訓練,并做好預聽、預看、預唱等工作,進而更好地掌握新曲目的樂理知識,并深入研究每個演奏細節,規避因為盲目追求速度所造成的疏而不精的問題。
此外,還要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慢速視奏的重要性,在訓練或是演奏中都要放下急躁的心理情緒,投入到新曲目的練習中,通過大量的訓練促進自身視奏能力的提升。
交響樂團的演奏是一個團隊合作完成的,在具體的演奏中,離不開小提琴的聲部,同時還要其他聲部的配合,只有不同樂器的完美配合,才能演奏出一場規模宏大的視聽盛宴。所以小提琴演奏者要加強與其他聲部的配合。比如,在演奏過程中,一般來說小提琴的切入時間要晚一些。據此,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要認真研究精準的切入時間,使自己的演奏與其他聲部的演奏渾然一體。同時還要適當處理和音部分,發揮出最佳的效果,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交響樂具有音樂藝術鮮明特征,包括種類繁多、結構復雜、風格迥異等,因此在視奏意識的培育環節,除了關注基礎內容之外,還需要深刻把握音樂的風格,依據演奏者自身的風格特點,積極進行探索與調整,使演奏的曲風與音樂風格完美融合,使交響樂的演奏相得益彰。比如,在古典音樂的演奏中,強調意境恢宏大氣,婉轉悠揚,這種曲風則需要采取傳統的方式演奏。又如,在詼諧歡快音樂的演奏時,應抓住音樂節奏上的特征點,以小快板演奏風格予以展現,并注重各個音樂節點上的銜接,從而讓演奏者與觀眾均能夠感受到韻律中的意境,促進音樂表演效果的彰顯。
一言以蔽之,在交響樂演奏中小提琴演奏者的視奏意識是至關重要的,直接關系到交響樂演奏的舞臺效果。因此,小提琴演奏者要日常訓練中重點對自身視奏意識的培養,加強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加強與整個樂隊的配合,通過完美協調的配合,為受眾打造一場饕餮視聽盛宴,滿足受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社會的穩健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