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軒
(新疆和田玉文化創意產業園學生創意工作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在我國,玉文化有著數千年的發展歷史,現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一直以來玉都象征著優秀的品質,無論是寧為玉碎、還是白璧無瑕,這些玉文化無不體現著高貴純潔。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當中,玉雕藝術快速發展起來,成為我國工藝美術文化當中一朵燦爛的奇葩,同時這朵奇葩還有著絢爛的花瓣,那便是俏色玉雕。所謂俏色玉雕,就是對玉石天然的色彩巧妙利用,把多色雜合存在的玉料經過雕刻形成一件優美的藝術作品。俏色雕刻技藝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俏色雕法相較于一般玉雕要求玉料潔白無瑕、色彩純凈等存在很大不同,其雕刻過程當中采用的玉料,很多都是多色相雜的,如何把玉料當中各種顏色合理利用,巧妙構思,打造成統一和諧的主題,這是俏色雕刻具有的難點,也是其精髓所在。俏色玉雕應用的玉料,多色相雜,每塊玉料都是獨立存在,所以俏色玉雕在章法上很難達到統一性,也不利于借鑒與模仿。俏色玉雕作品,都是玉雕大師其經驗積累,并偶得靈感創作出來的,怎樣對一塊玉料進行審視,合理加工,打造一件優美的藝術品,這也是最考驗玉雕師的技巧和經驗的。
俏色雕主要是結合玉料自身具有的色彩,因材施雕的雕刻技法,然而不是哪種玉料都能夠運用俏色雕法進行雕刻。俏色雕刻過程當中選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有的玉料不適宜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雕刻,同時有些玉料顏色駁雜也不能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雕刻,俏色玉雕是多而有序的雕刻,其中的多主要是指玉雕材料在顏色上為兩種以上,有的能夠達到3~4 種,俏色玉雕顏色和顏色之間必須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確保玉雕作品和諧共存,并將自身具有的表現力突出起來,同時不會對其他顏色表現力帶來不良影響。如在一只熊貓雕刻過程當中,選擇的玉料雖然混雜白色和黑色,但是其帶狀分布十分清晰,一條白,一條黑,身體白字之黑不可以混淆,倘若黑白色玉料彼此雜糅在一起,無法對其界限進行區分,就不適宜熊貓造型雕刻(圖1)。
對于初學俏色玉雕的工作人員來講,應當首選色彩有序分布,而且色彩之間具有明顯界限的玉石材料實施雕刻,這樣的玉料有著十分明顯的局部特征,應當充分考慮局部顏色以及局部顏色和局部之間存在的關聯性科學構思,當更加熟練俏色雕法之后,在首選沒有明顯色彩分界線,顏色彼此融合的預料開展雕刻。
目前多色玉料主要有兩種,一類是由于很多顏色存在,把玉料劃分成多層,顏色和顏色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并有著清楚的界限,另一種屬于基本色,其他的顏色在基本色上分布特點呈現區塊形式,表現為局部色,這些顏色有的為點狀、有的玩塊狀,還有的為帶狀。玉石材料具有多層明顯界限,具體雕刻過程當中,必須要結合這些顏色合理地進行設計,將顏色和顏色具有的過渡帶合理利用,有效連接各層,形成整體。而且雕刻過程當中應當科學地塑造這些“部分”,體現俏色雕刻當中的“俏”。
俏色玉雕構思過程當中雖然無規律可循,然而依然具有相應的經驗可供總結,經驗主要基于特定色彩局“局部”而言。與不同的顏色充分結合,并融入相應的設計構思進行借鑒,經典設計過程當中,通過歷代俏色玉雕大師所雕刻的作品也能總結相應的經驗,其中凝結著血汗與智慧,體現著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充分結合下形成的結晶。
在玉雕技藝當中的俏色玉雕設計,視覺模糊是極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如平日拍照過程當中,相機有抖動出現時,照片拍攝便會出現模糊不清的情況,人也無法當圖像看清,對于這種模糊照片,都會打破物體邊緣各種顏色和線條具有的分界線,以至于景物輪廓不再那么清晰,轉變成而又模糊的色塊。但是由于人們對拍攝物體的特征已經非常熟知,所以很多人還是可以從這些模糊的圖像當中,探尋出原本物體的形狀,了解到底是何種物品。俏色玉雕構思過程當中,也需要利用模糊視覺法,洞察清晰的物體,通過對各種顏色玉石材料進行分析,就如同是在模糊的照片當中探尋清晰的色塊,優秀的俏色玉雕家,必須要結合玉石材料的形狀及其顏色,基于自己腦海當中對匹配的事物合理選擇,在這種近乎模糊的玉石材料當中,探尋出清晰的事物形狀,并結合自己大腦構思,在玉石材料上進行貼合,然后再實施俏色雕刻,將多余的部分一一去除,體現細節,當大腦中的形象和玉石材料雕刻形象完全融合之后,宴會打造出一件精美絕倫的玉雕作品,但是運用這一方法進行俏色玉雕,要求玉雕工作者生活閱歷必須要豐富,同時還必須要見多識廣,對生活當中的各個細節認真留意,豐富大腦中的各種形象,才能創作出更加獨特的玉雕作品。
實施俏色玉雕過程當中,原來由于繁雜的色彩,而失去了“無暇”品質的玉,這種玉更加崇尚忠貞與純潔,古時重視程度不高,然而正是由于玉石材料繁雜的色彩,才會在玉雕大師當中經過俏色雕刻呈現出絢爛的美感。玉料自身無高低貴賤之分,不認識顏色純正的玉還是雜色玉都有其自身特點和價值。如每個人一樣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何有效開發這些價值,如何讓人利用俏色玉雕對雜色玉的美進行領略,最為重要的是,俏色玉雕大師在對待玉石材料及應用玉雕技藝的手法。高素質的俏色玉雕工作者,他們認為在玉石材料當中根本無廢料之說,所謂的廢料通過玉雕工作者進行巧妙構思,并加上精湛的雕刻技藝,一定能夠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色彩,將其自身之美充分體現出來。俏色玉雕作為玉雕技藝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還有著十分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些雕刻技術還有待玉雕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進行探研,并將其發揚光大。
在玉雕實踐當中,應當對各種玉石材料的皮色改變給予充分重視,瑪瑙有著很高的硬度,而且材料非常的細膩,主要的顏色包括黑色,淡藍色以及白色等等,其顏色相當的豐富,在雕刻過程當中,運用俏色雕刻創作的瑪瑙作品《衍》,便是將瑪瑙材料外殼具有的白色合理運用,設置為人類頭骨形狀,并利用透明的中間部分,進行云紋造型設計,在對瑪瑙材料全面把控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利用缺陷和顏色,設計出良好的主題,邊緣部位白色進行DNA 螺旋體形狀雕刻,體現生命屬于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對大自然的法則認真遵循,白黃色的外皮,如同充滿生機的大地,將世間萬物囊括其中,分布于左側部分玉質非常通透,并有一些焦黃色夾雜其中,呈現分離狀態,巧妙地利用這些色彩雕刻成生命延續的DNA 螺旋形態,頭骨形態是作品主體部分,和外皮材質長期以來風吹日曬的滄桑之感充分融合,體現出生命經過長期錘煉的痕跡。
潘秉衡這位玉雕大師曾經說到,在俏色玉雕過程當中,利用巧色,必須要用精用透,體現其精巧,如在壽山石雕刻過程當中,皮色巧雕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壽山石很多呈現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狀態,有朱紅色、牙黃色、薄荷綠、淺白灰還有棕色等各種顏色,這些顏色有的為塊兒狀,有的為帶狀,還有的分布特點比較零星,創作的作品,《山海》,便是選擇壽山石材料,原石紫褐色還將一些白色玉質包括其中,山的造型在紫色部分進行設計,煙霧形態在白色部分進行設計,并巧妙地設計冥思者形象,色彩融合運用非常協調。
這種雕刻方法是將玉石材料的皮殼當作底色,對原始材料具有的形態科學把握前提下,巧妙地利用顏色設計玉料機理,設計的作品。《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利用蛋白石原料進行雕刻,將玉石俱有的原來皮色進行保留,并在雕刻肌理過程中設置成龍爪的造型,把其中的白色石頭雕琢成剛剛降生的小龍,并在雕刻主體當中巧妙地融入瑕疵和原石原本顏色,雕刻的小龍造型中西方合璧的特點,給人一種活靈活現的感覺。
有的玉石材料當中存在不同雜質混入其中,這些痕跡被稱之為“棉”。如黃龍玉出自我國云南龍嶺地區,這種玉又有黃蠟石之稱,有著十分豐富的顏色,有的為白色,有的為朱紅色,還有的為黑色以及黃色的,這種玉石材料其中含有的雜質被稱之“水草體”的“棉”,玉雕工作者將黃龍玉具有的這些特征,科學合理地運用,巧妙地設計玉雕作品《消逝-時間》,就是把玉石材料當中具有的不同顏色合理利用,使得玉石材料形狀及其色彩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把玉石材料當中混合黑白色的部分雕刻成融化了的樣子,體現時間的不斷消逝。外部的黃色進行鐘表輪廓設置,黑白色斑駁處散落的齒輪,體現時間的不斷消逝。同時在翡翠玉雕作品當中《風雪夜歸人》應用的玉石材料,其中也存在較多的“棉”,其分度特點呈現點狀特征,雕刻工作者巧妙地利用這些點狀分布的棉,雪花形狀,并雕刻出頭戴斗笠,枯樹等形象特征,將作品具有的詩情畫意充分體現出來。
玉石材料是天然下形成的,具有自身自然之美,更具有很多自然的顏色,以及形狀和瑕疵,為了打造優秀的玉雕作品,通過玉雕工作者巧妙的構思,形成精美的玉雕作品,俏色玉雕過程當中,將玉石材料自身具有的特點及其色彩合理利用,創作出更多別具一格的玉雕作品,這是玉雕設計趨于雷同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