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水務局,甘肅天水741000)
天水市秦州區位于甘肅東南部,是天水市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全區土地總面積2 442 k m2,總人口70.42萬人,轄16鎮,420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該區地處西秦嶺北部,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城,屬黃土丘陵溝壑區,海拔1130~2700m。
天水市秦州區1950—2020年共發生暴雨、山洪災害84次,因災死亡38人,累計受災人口51.75萬人,受災耕地26 347 hm2,累計經濟損失54 207萬元。特別是2013年“7·25”特大暴雨,造成娘娘壩、牡丹、關子、齊壽、天水5鎮64個行政村5 120戶22 176人受災,暴雨致部分村民院落進水,房屋倒塌,農田被淹。秦州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成,為汛期會商調度提供了技術數據支撐,使決策層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安排部署,最大程度減少群眾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從2009年天水市秦州區被列為甘肅省首批實施山洪災害防治的試點縣開始的十幾年里,通過2010—2012年山洪災害防治建設、2013—2015年山洪災害補充完善建設、2016年全省示范縣建設,2017—2019年山洪災害升級改造等項目的建設,秦州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已基本覆蓋全區鎮、村,為山區山洪災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現“監測精準、預警及時、反應迅速、轉移快捷、避險有效”的目標[1],提升了防汛信息化水平和指揮決策能力,為防御山洪災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天水市秦州區2011—2020年共計發布預警預報短信15萬條,預警村莊累計5 640個,轉移人數19 881人,避免傷亡人數19 878人,減災效果顯著。
3.1.1 維護難度大 秦州區現有自動監測站點71個(雨量65個水位6個)、重點河道視頻監測站4個、圖像監測站9個、預警廣播472套,數量多,分布全區420個行政村,維護難度大。
3.1.2 時效性強 監測預警設備在汛期必須保證正常運行,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
3.1.3 專業性強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既有軟件又有電子設備,維護人員必須要有相應的專業技術。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是長期發揮減災效益的重要保障。為此,秦州區從以下3個方面解決運行維護管理問題。
3.2.1 購買社會化服務 經過對全市有技術能力的3家公司進行了考察,邀請省、市專家及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全方面的考察,確定維護單位。維護單位在汛前、汛中和汛后進行3次全覆蓋巡查,汛期固定車輛、人員,對出現問題站點及時維護,確保設備運行正常。維護單位和設備生產企業簽訂人員培訓協議,定期對維護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升業務水平。
3.2.2 加強日常運行管理 為加強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日常管理維護,建立了一套區級有管理機構,鎮級有專干,村級有監測預警信息員,形成了區、鎮、村三級管護,簽訂管理維護責任書,切實做到“誰管護、誰負責”的責任體系,對出現故障的設備及時上報區級管理機構,維護企業第一時間進行維修。
3.2.3 積極開展基層人員培訓 大力推動基層人員能力建設,分類別、分層次、分批次組織開展培訓工作。聘請計算機專家為管理部門和鎮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邀請設備廠家工程師對村預警人員進行設備使用、日常管護培訓[2];各鎮也相繼開展了村防汛監測預警人員的培訓;村上也利用廣播播放山洪災害知識和自救互救知識等。區、鎮、村的三級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了監測預警人員的應對突發山洪災害時的監測、預警和轉移群眾的能力,提高了人民群眾防災和自救互救意識[3]。
站點多、分布廣、時效性強、維護難度大是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維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秦州區通過運用新技術,試點改造了6個水位站,升級了監測預警平臺,增加了設備運行狀況、設備運行日志和遠程協助功能,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況,發現故障問題,及時分析故障原因,為解決故障提供技術支持,能遠程解決的由技術人員解決,需現場維護的通知維護企業進行維護,初步實現了遠程監控、診斷和維護,縮短了維護時間,減輕了工作量。
對《天水市秦州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運行維護管理細則》《天水市秦州區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系統管理制度》《天水市秦州區山洪災害防治監測預警系統操作規程》進行細化,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的責任,使山洪災害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有規可依。
管理單位定期檢查維護企業的維護工作,檢查維護日志,現場查看設備的維護情況,切實使運行管理維護工作落到實處,防止運行管理維護工作流于形式[4]。
依據《甘肅省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運行維護經費定額標準》科學計算維護費用,每年汛期后對維護費用進行核算。
要多方協調,抽調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到運行管理部門,增強運行管理能力。邀請平臺建設單位和設備生產廠家進行培訓,與其他縣(區)進行交流學習,切實提高運行管理業務水平。
秦州區山洪災害防治預警系統運行管理未成立專職機構,人員多為其他部門抽調,人員更換頻繁。為了能從根本上解決,應申請成立機構,提升管理能力。
通過試點建設,新技術在運行維護上已發揮作用,要繼續通過設備升級改造,做到對所有監測站點都能實時監控,真正實現遠程監控、診斷和維護,節約人力,縮短維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