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繼興
(云南省元陽縣沙拉托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元陽662408)
水稻病蟲害是影響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對農民經濟收入造成影響的同時,也對我國糧食總產量造成一定影響。基于現階段我國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我國仍然以農藥、殺蟲劑等藥物防治為主,從長遠角度來看,長期使用藥劑預防病蟲害勢必會對水稻質量造成影響。經多年實踐研究發現,依托綠色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治病蟲害,對整個生態系統發展都具有現實意義。
原云南省農業廳于2011年發布了《關于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工作的意見》,對云南省農業病蟲害的監測、預測、預防、管理及防治等工作提出規范和指導意見,提出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十二五”末實現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覆蓋率達30%以上,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的目標。近幾年,中國農科院在云南省建立33.3hm2優質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和667hm2技術示范區。據此,本文以元陽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為例進行分析。
2.1.1 燈光誘殺害蟲技術 根據害蟲的輕重緩急和趨光特點,通過在一定范圍內設置廣播裝置和在燈具周圍設置頻振高壓電網進行誘殺。該技術防蟲效果較好,實施時害蟲種類較少。每個燈具控制面積為3.33 hm2,殺蟲燈在田間布置成“棋盤式”,殺蟲燈高度宜為1.5~1.7 m(昆蟲進出地面的高度)。4月份出現稻蟲時開燈,收獲之后就撤掉燈,每天21時開燈,第二天7時關燈。洱源縣應用光誘殺技術,對二化螟、大螟、草蛉、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進行誘殺取得良好的效果。與非光控區域相比,2017年對該區域的控制效果分別為86.42%和81.91%,2018年分別為82.75%和81.34%。通過研究結果表明:光誘殺害蟲的技術效果明顯優于常規方法。
2.1.2 性引誘殺技術 在野外放置有誘餌的誘蟲器,能有效地捕捉害蟲。單種害蟲防治效果較好,對蜘蛛、青蛙等害蟲天敵無危害,安全性高,綠色環保。元陽縣利用二化螟雌性誘餌,使成蟲雌雄比例失調,減少受精卵,達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6月下旬的稻茬調查中,二化螟第一代干心率為0.59%,比農藥對照區高0.64個百分點和0.55個百分點;據8月上旬的調查,在2018年和2019年,二化螟第二代干心率分別為0.58%和0.72%,比施藥區低0.29個百分點和0.36個百分點。
2.2.1 稻鴨(魚)共育技術 水稻田里有豐富的水源,可以在里面養一些鴨子。活動區中鴨子可以吃稻蟲和蟲卵,從而減少害蟲的數量。此外,鴨糞還可為水稻提供有機肥,對提高水稻品質也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一般而言,4月底或7月底放鴨,鴨體重在2 k g左右,鴨數應控制在975只/hm2左右,以免對稻田造成危害[1]。選鴨的過程中應篩選出一批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的鴨,洱源縣稻田養殖主要以中個體花邊鴨(蛋鴨)為主,水稻田面水深應控制在10 cm左右,以利于鴨子在渾水中翻耕,當早稻達到乳熟期,要做好控制措施防止鴨子誤食還未成熟的稻穗,導致稻子減產。用一張80 cm高的尼龍網圍起來,防止鴨子逃跑。沿著空地的邊緣搭起小屋,根據田間管理情況補充飼料。此外,稻鴨共育還具備以下優勢:首先,鴨子可以清除稻田里的雜草而不是化學除草。除草效果可達80%~85%。其次,鴨食蟲及小型水生動物,可消滅稻飛虱、稻象甲、卷葉螟及其它稻田害蟲。二化螟、稻飛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分別為82.31%、85.42%、73.11%。
如果是囤水田之類的早晚稻田,可通過養魚來控制害蟲。養魚的方法是把魚餌放在稻田里。產量的多少取決于魚類的種類。舉例來說,養殖數量在110條左右可以養殖草魚,養殖數量在180條左右可以選擇鯽魚進行養殖。魚苗的投放時宜早不宜遲,稻田生長季節,放魚苗時間一般為移栽后轉綠時期。如果采用輪作的方法,可以在收獲后立即放牧魚苗,第二年年進行水肥管理,以利于防治病蟲害,同時也可以在收獲后及時進行水肥灌溉,提高稻田的種植效率。
2.2.2 保護利用天敵 通過對調查研究發現,應用天敵對稻田進行害蟲防范的方法,效果顯著。比如在田埂上種植芝麻、大豆等,會使蜘蛛寄生蜂等能消滅水稻害蟲,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田內的蟲害,特別是水稻飛虱類的害蟲,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2.3 植物誘殺技術 利用植株誘殺技術防治水稻害蟲,可以降低農藥用量。不需要噴灑農藥,節約成本的同時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害蟲天敵。可通過間作或套種水稻來吸引和消滅害蟲。例如,在田邊種植香根草可以減少二化螟[2]。
2.3.1 種子消毒處理 水稻種質資源的預處理是防治水稻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之一。預處理包括選種、干燥、浸種。選種時剔除顆粒不完整、腐爛明顯等質量不合格的種子,可以使用機選或風選的方式[3]。曬種階段應在太陽下直接曬1~2 d。在種子浸水后,清洗種子,加入殺蟲菊酯、蒜素等農藥混合物,浸種液,浸泡2~3 d,不僅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還可有效地降低害蟲發生風險,實現綠色防控[4]。
2.3.2 安全使用農藥 對害蟲的防治,應根據不同害蟲,選擇效果好、殘留少、毒性低的農藥,并按噴施標準施用。可選用新型植保機械來噴灑農藥,提高運行效率和控制效果[5]。洱源縣選用氯苯蟲腈等全新農藥,功效持久,在防治稻瘟病方面有良好效果。
本文對云南省元陽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進行討論,通過使用性誘殺技術、燈誘殺技術、稻鴨(魚)共作、生物多樣性防病和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實現742 m2水稻增產23.25 k g,且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勞動力成本,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降低了農藥殘留,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現實意義。一方面降低病蟲害抗性;另一方面保護與利用水稻病蟲害天敵,實現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對促進食品安全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