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芹 馬志慧 張偉偉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建立一支“一懂兩愛”的基層干部隊伍,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我國鄉村平衡、充分發展的重要保障。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對于破解當前鄉村的改革發展難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有重大意義。
在我國農村,基層干部是整個“三農”工作的核心力量。一直以來基層干部扮演著多重角色,為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而努力,以農民的根本利益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堅持務真求實的工作作風,他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組織者、實踐者以及推動者。
1.1 基層干部隊伍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長期以來,我國政府與農村之間的聯系,主要依托于資源下鄉與涉農政策,但隨著城鄉二元化格局的破除,農村集體經濟模式逐漸消散,農民逐漸趨向自我化與利益化。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干部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者,要肩負起帶領農民致富的重任,要對農民進行基本的政治宣傳以及思想引領,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村組織振興、文化振興以及生態振興,使五個振興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推進,從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進行。
1.2 基層干部隊伍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者。1978年,小崗村的“包產到戶”,是農村改革的開端;90年代,華西村興辦鄉鎮企業,打破了單一的農業經濟;當代全國農民的努力脫貧奔小康,所有這些我國農村的偉大變革都離不開基層干部隊伍的努力工作。他們是這些變革的實踐者,肩負著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歷史重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層干部隊伍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推動社會進步,其中包括鄉村社會、鄉村政治、鄉村文化以及村民思想的現代化。
1.3 基層干部隊伍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者。基層干部隊伍能夠不斷完善自我,堅持群眾路線,切實為農民服務,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推動各項涉農惠農政策開花結果。同時,還能夠積極團結群眾,更好的動員群眾投身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工作之中。
黨的十八以來,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確實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中存在部分問題,使他們無法有效承擔起鄉村振興的重任。
2.1 部分干部理論學習不夠。由于個人利益的驅使,我國部分基層干部出現了政治意識弱化的現象。部分基層干部缺乏學習積極性,政治理論學習不夠深入,這限制了他們的創新意識與眼界發展,工作中依賴原有的工作經驗,缺乏創新精神,不能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高質量的完成工作。還有部分干部缺乏大局意識,只注重部門利益,沒有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甚至在部門之間設置壁壘,導致工作不暢通、不協調,嚴重影響了組織的凝聚力。
2.2 部分基層干部以權謀私。近幾年,隨著黨中央對腐敗行為的嚴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現象。但由于地域的局限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部分基層干部以權謀私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基層工作的正常運轉,影響了黨和群眾的關系,不利于新農村的發展,阻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2.3 部分基層干部懶政不作為。如果說貪腐是一個干部的“大病”,那么懶政就是干部的“慢性病”。基層單位工作多、任務重,基層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中產生了懶政的心理,對于自己本職工作能拖就拖,對于份外工作能推就推,抱著一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有一些年齡大的基層干部,仗著自己的資歷總是把工作推給“新人”,自己則無所事事。基層干部的懶政,會影響基層工作的有效運轉,損害農民的利益,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我們要關注基層干部隊伍的建設,針對現有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增強基層干部隊伍的活力,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3.1 加強對基層干部隊伍的教育
3.1.1 建立和完善基層干部培訓機制。基層干部應該學習知識,增強能力,提高素質。首先,要培養基層干部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跟緊時代的步伐,轉變傳統的工作方式方法,更新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對待工作勇于探索創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素養。其次,要盡可能的組織基層干部參加一些提升能力素質的培訓,讓基層干部與時代接軌,時常“充電”。最后,要結合實際因材施教。針對基層干部本身情況的不同,制定切合實際的理論學習方案,從而提高基層干部理論學習的效率。
3.1.2 建立健全基層干部的交流機制。基層干部之間相互交流,讓能力強的基層干部帶動能力差的干部,讓知識理論扎實的老干部教導知識理論稍淺的新干部,從而帶動整個部門的學習氣氛。要積極鼓勵干部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解決知識理論難點,提高業務能力。
3.2 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有效監督
3.2.1 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監督。紀委應按照相應的規定和制度要求,對基層干部加以管束,規范基層干部的行為,并且要加強反腐敗的查處力度,對腐敗行為嚴抓不懈。有關部門要負起責任,建立起反腐敗的機制,有效打擊基層干部的腐敗行為,讓基層干部對腐敗心生畏懼。
3.2.2 基層干部之間要相互監督。在有關部門的有效監督之外,也要規范好基層干部的內部監督。強化基層干部的日常管理監督,促進同級、上下級之間的相互監督。增強基層干部內部監督的實效性,防止基層干部以權謀私行為的出現。同時,對于基層干部之間的監督要有獎有罰,對于一些對監督要求進行有效落實的基層干部,我們要進行獎賞,鼓勵基層干部隊伍內的相互監督,形成不貪不腐、厲行節約的良好風氣。
3.2.3 加強人民群眾對基層干部的監督。我們要提高人民群眾的權力監督意識,群眾可以通過信訪、電話等渠道來對基層干部進行有效的監督。
3.3 建立健全基層干部的獎勵機制
3.3.1 建立健全基層干部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考核的作用,體現差異化要求。將考核設為基礎部分和激勵部分,在基礎部分對基層干部實施的考核要同身份同級別同待遇,對于激勵部分考核要以工作崗位、工作成效、工作量為依據,對基層干部實行差異化評分。根據考核結果,認真、科學地分析基層干部的能力和實績,及時發現有作為的基層干部并加以提拔重用,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層干部對自己的工作充滿希望,激發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全心全意投身于鄉村建設,為鄉村的發展出謀劃策,有效地避免懶政行為的出現。
3.3.2 優化干部任職機制。積極推行職務任期制和競爭上崗制。在基層干部任期結束后,進行重新“洗牌”,讓基層干部重新競爭上崗。同時也要嘗試聘任制。對專業技術性高的基層干部進行聘任,避免“終身制”。積極鼓勵崗位之間的交流,實現基層干部在不同崗位之間的業務交流,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常態化,促進基層干部隊伍管理水平的提高,讓基層干部在工作中激勵自己,防止懶政不作為現象的出現。
3.4 提高基層干部待遇
3.4.1 強化基層干部待遇保障。落實基層干部基本工資的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基層干部年度績效和年終獎金發放政策,逐步提高基層干部的收入水平。將基層干部的工資與其工作績效相匹配,實行基層干部基本工資加績效考核的方式發放報酬。落實好基層干部公務交通補貼和工作補貼等相關政策,按有關規定逐漸提高基層干部的工作補貼標準。確保基層干部應享有的福利待遇、發放范圍和發放標準,保障基層干部的正當福利待遇。認真執行基層干部的獎勵規定,適當提高鄉村優秀干部名額比例,對于工作認真、業績突出、有卓越貢獻的基層干部,按照規定給予適當獎勵。
3.4.2 關心基層干部的身心健康。第一,建立健全基層干部的體檢制度。選擇好的醫療機構,按照基層干部的管理權限,安排好村干部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第二,要關心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要及時了解基層干部的心理狀況,把基層干部的心理健康測評歸入常規健康檢查項目之中,做好基層干部心理疾病的預防、干預和治療工作。第三,落實好帶薪休假的制度。做好基層干部休假的安排計劃,保證基層干部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