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軍
(遷安市大崔莊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河北 遷安 064400)
1.1 2019年水果產業基本情況。截至2019年底,遷安市水果種植面積5.17萬畝,年產量6.27萬噸,年產值2.04億元。其中:
1.1.1 梨。栽培面積2.04萬畝,產量2.79萬噸,主要栽培品種有安梨、秋白梨、雪花梨、皇冠梨、水晶梨等。近兩年引進品種有黃金梨、豐水梨、秋黃梨等。
1.1.2 蘋果。栽培面積1.3萬畝,產量1.55萬噸,主要栽培品種有紅富士系列、國光、黃元帥等。近兩年引進品種有美國8號、昌紅等。
1.1.3 桃。栽培面積1.24萬畝,產量1.09萬噸,主要栽培品種有水蜜桃、早花露、春蜜桃、秋蜜等。近兩年引進了早黃油桃、黃油蟠桃、春紅、春雷、燕特紅等。
1.1.4 葡萄。栽培面積0.28萬畝,產量0.29萬噸,主要栽培品種有玫瑰香、巨峰等。近兩年引進試栽品種有維多利亞、美國紅提等。
1.1.5 杏。栽培面積0.26萬畝,產量0.33萬噸,主要栽培品種為香白杏。
1.1.6 其他水果0.05萬畝,有李子、紅棗、櫻桃、山楂、軟棗獼猴桃等。
1.2 2020年上半年水果產業基本情況。截至2020年6月底,水果總產量6 150.52噸,較2019年同期增產46.96噸,增速0.77%。總產值6 844萬元,較2019年同期總產值增加61萬元,增速0.89%。2020年上半年谷之鄉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建了高標準桃園300畝,引進了春紅、春雷、燕特紅等新品種。
2.1 進一步優化樹種品種結構,發展高標準果品基地
2.1.1 桃樹實現品種快速更新。該市桃主要分布在楊店子、上莊鄉、大崔莊、夏官營鎮等鄉鎮,成熟期比例分別為1∶2∶1,主要以鮮食品種為主。現有亞灤灣國家農業開發創新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桃園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樹德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奧成林果種植專業合作、聯友綠色蔬菜種植合作社、海沃之風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等優質桃基地總面積3 000畝,通過加快新品種引進步伐,更新品種,近年來采用中干形整形技術,快速成形快速結果,快速見收益。
2.1.2 發展梨鮮食品種和加工品種。該市梨主要分布在太平莊鄉、建昌營鎮、大崔莊鎮、楊各莊鎮、大五里鄉、五重安鄉等鄉鎮(街道),現有精果鄉農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谷之鄉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吉昌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優質梨基地5 000畝,鮮食品種重點發展口感好品質優的黃金梨、豐水梨、秋黃梨、早蜜酸梨等品種,加工品種發展本地特色品種安梨。
2.1.3 穩定蘋果面積,提高蘋果園管理水平。該市蘋果主要分布在太平莊鄉、上莊鄉、扣莊鄉、野雞坨鎮、大崔莊鎮、建昌營鎮、楊各莊鎮等鄉鎮,現有來昌垣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碩秋果樹專業合作社、桃園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優質蘋果基地3 000畝,2020年穩定蘋果面積,提高管理水平使畝產達到2 500公斤以上,單位面積產值達到10 000元。
近年來遷安市積極對接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重點打造北部長城山野綠道特色林果產業基地,2019~2020年大崔莊鎮、五重安鄉、楊店子街道、閆家店鄉等4個鄉鎮通過水電路新建或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品種更新改造,采用標準化管理等技術建設完成高標準林果基地14 038畝。2020年楊各莊鎮將對1 500畝水果基地進行高標準規劃,對現有果品進行更新或引進特色品種,以小腳丫農場、果豐采摘園等園區為引領,建設一批休閑農業采摘園,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組裝配套,打造獨具燕山特色的果品品牌,加大推廣普及力度,提高農民種植及管理水平,實現果品產業的提質增效。
2.2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示范社帶動作用,創建品牌。全市百畝以上水果種植經營主體15家。其中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11家,企業4家。水果產品加工企業1家(河北燕禾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銷售企業2家(遷安市樂丫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唐山市鄉伊香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唐山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遷安市亞灤灣國家農業開發創新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唐山市級示范社1家(桃園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全市水果品牌有“白羊泉”牌蘋果,“尚谷之鄉”、“尚松”、“賽爾夫”牌雪花梨、蘋果、大棗,“亞灤灣”牌桃等品牌。2019年遷安市精果鄉農合作社雪花梨獲評第四屆京津冀果王爭霸賽“果王”;遷安亞灤灣公司仙島桃、遷安市留香園合作社軟棗獼猴桃獲評第四屆京津冀果王爭霸賽“金獎”;遷安市精果鄉農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早蜜酸梨獲“評優質產品獎”。
近年來,遷安市水果已由原來的單純生產果品的果園,提升為供廣大人民休閑娛樂的新型行業,果園建設內容由單純栽植果樹,改變為集餐館、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園,提高了效益。依托北部長城山野綠道萬畝特色林果產業帶目前已建成各類觀光采摘園50個,其中山葉口觀光采摘園、塔寺峪觀光采摘園、亞灤灣觀光采摘園等5家已經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觀光采摘園。遷安市太平莊鄉尚莊村、大崔莊鎮白羊峪長城旅游園區已連續舉辦多屆金秋采摘節,推出京白梨、雪花梨、大棗、蘋果、葡萄等無公害水果采摘,吸引周邊京、秦、唐、東三省游客紛至沓來。目前,“采摘節”已經成為該市一張靚麗名片,年可接待游客40余萬人次,僅采摘收入一項,就可為每戶平均年增收近5 000元。
3.1 果品貯藏能力。全市現有水果冷藏庫5處,庫容2 000立方米,總儲量2 000噸,較好地保障了部分優質水果保質銷售,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果品采收期短,因季銷售,農戶“賣果難”、豐產不豐收等一系列問題。經過近期摸底調查,該市需要新建或擴容冷藏庫的水果生產主體11家,庫容為23 800立方米,缺口很大。
3.2 果品加工、銷售能力。水果加工企業河北燕禾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酸梨湯、山楂湯,飲料代加工、生產、銷售等業務。主要產品為“燕禾泉”牌酸梨湯、山楂湯。年消耗安梨500萬噸,山楂200萬噸。目前公司業務已覆蓋京津冀華北市場,未來繼續拓展山東、河南等華北區域及東北三省市場。水果銷售企業2家分別為遷安市樂丫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唐山市鄉伊香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發展勢頭良好,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每年以“樂丫”、“香伊鄉”品牌可銷售蘋果、梨、桃等干鮮果品5 000多噸,各個水果種植主體對接遷安東安、北購、大潤發、家樂、寬廣等8家大型超市與萬佳果菜批發市場銷售,還外銷北京、天津等地,對水果產業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
4.1 科學管理水平較低。雖然培育了一批高產示范園,但大部分果園生產管理水平層次較低,水果主產區果農多數是50歲以上的老果農,對新技術掌握能力較差,果樹管理難以實現標準化生產。
4.2 果園基礎設施薄弱。果園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全市絕大多數果園靠天然排灌,易受旱,產量和質量受到極大影響。電路設施多為果農自建,標準低,影響發展。水果生產工具落后,水肥一體化、農業機械化、防蟲防曬等先進技術和裝備應用程度低,極大地制約了產業提質發展。
4.3 果品貯藏加工能力不足。與果品生產相配套的儲藏、加工、清洗、分級、包裝、冷鏈儲運等產后處理設施建設不足,恒溫庫、土窖規模數量不足,果品精深加工企業缺乏,制約著等外果、殘次果、落果的高效利用。
4.4 種苗繁育體系建設滯后。當前,遷安市存在水果種苗繁育體系建設滯后、種苗引進不規范、銷售秩序混亂、缺乏符合市場化推廣的優良品種等突出問題,加強種苗標準化繁育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4.5 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低。近年來,遷安市以蘋果、梨、桃為主的水果產業發展步伐較快,群眾種植積極性較高,但由于生產者多為面積小的家庭果園,生產組織化程度低。
4.6 果園管理成本日益升高。為適應市場要求和果品安全生產的需要,全市水果生產普遍采用套袋模式,蘋果主栽區果園多為喬化栽植模式,套袋有時間限制(花后40~70d),80%以上的果園都出現了套袋勞力嚴重短缺現象,且工錢也日益升高,套袋費用在總投入中所占比重較大,多數達到30%以上。
5.1 加強組織領導,轉變政府職能。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各項服務體系,強化服務意識,要把協調服務貫穿于果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引導農民栽,組織農民管,幫助農民銷,帶動農民富,真正把果品產業抓在手上。建立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狠抓水果產業的強大合力。
5.2 強化科技服務,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加大果業實用新技術培訓普及力度,對重點鄉鎮、專業村集中培訓,開展技術服務,重點解決果品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為全市標準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5.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產業化進程。要切實加強政策性扶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策在提升水果產業方面的引導、激勵、推動作用。特別要圍繞水果產業鏈條的拉粗拉長,積極爭取各級項目支持,實行以“政府扶持、部門指導、企業運作、齊抓共管”的形式,抓好優質種苗繁育體系建設及果園基礎設施建設,為果品產業發展打好基礎。打造品牌和開拓市場,鼓勵科技能人、致富強人承包經營果園,更大地發揮果園規模效益。有選擇地扶持一批重點果品種植、經銷大戶,按市場規律實施資源整合、生產要素整合,促使龍頭企業與果農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加快發展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真正走出一條“市場+基地+農戶”、“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的路子。
5.4 強化服務配套體系建設,創新產業發展機制。要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發展中介組織,鼓勵、引導果區的鄉村組建果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扶持、物資供應、貯藏、加工、運輸和信息服務等,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和果農組織化程度,形成具有帶動作用的市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