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芳
(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臨洮730519)
病蟲害嚴重危害農業生產,為了有效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提高作物質量與產量,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切實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和農產品質量,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如何提高種植質量,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成為了熱點話題。
從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情況來看,很多農戶對化學藥劑的依賴性很強,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雖然能夠取得一定效果,但會對周圍環境及土壤造成不良影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作為比較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我國還沒有完全普及,農戶對這些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知之甚少,因此,防治技術落后是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1]。
農業種植過程中存在病蟲害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農作物本身攜帶發病因子,農民種植農作物之前并未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大量使用發病率較高的種子,必然會引發病蟲害并導致作物減產,甚至絕產。在管理農產品的過程中必須提前處理攜帶病蟲的種子,采取合理的方法做好全面處理工作,這樣才能提高作物質量與產量。
病蟲害綜合治理是防治農業種植病蟲害的最有效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還可以推動農業種植的現代化、科學化,提高農業種植的綜合效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并以監測數據為依據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優化土壤環境,農技人員與農戶要加強交流,通過消毒殺菌消除土壤中的病蟲,種植前對土壤進行深耕,提升土壤活性。其次,大量研究表明,干旱地區比潮濕地區更容易發生蝗蟲災害,這是因為干旱地區農作物在機能脅迫抵抗力影響下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此外,蝗蟲適應能力較強,更耐受干旱,在干旱環境下仍具有較高的生長發育能力與繁殖能力,與天敵存活能力相比其更勝一籌,因此要想提高蝗災防治效果,必須有效改善農作物的種植環境,如降低種植地區的干旱程度、增加土壤含水量等[2]。
一直以來,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我國主要采取化學手段,即通過農藥將病蟲害殺滅。雖然說應用化學方法防治效果更好,但化學藥物易殘留在農作物上,直接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時還會危及人們的生命,同時還會危害生態環境。所以,在防治病蟲害時必須強化應用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可以根據昆蟲的趨光性特點利用捕蟲燈誘殺田間昆蟲,或者在農作物種植區養殖雞、鴨等。
農業種植過程中農業技術人員須加強與農民的溝通力度,對其就農作物生長與病蟲害防治等開展全面指導,深入農村地區給農民發放傳單、宣傳手冊或舉辦講座,通過這些方式有效提高農民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防治病蟲害的能力。相關部門要定期組織專業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深入到各個地區考察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情況,了解并掌握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詳細、耐心地指導種植人員,讓廣大種植者可以應用先進、合理的技術防治病蟲害。
要想推動農業種植業的發展,必須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根據病蟲害對不同農作物的影響及侵襲程度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保證所使用的農藥劑量合理,并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確定農藥使用時間,確保農藥的應用效果。此外,必須選擇符合標準的農藥濃度,維持農作物的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