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
(東寧市鬧枝溝種子林場 黑龍江 東寧 157299)
靈芝(Ganoderma)自古以來被稱為仙草,可全株入藥,其初產品分為靈芝孢子粉和靈芝芝體。在東寧市開展的靈芝林地定向栽培綜合技術推廣與示范項目,根據不同靈芝品種的特點以及目前市場需求情況,開展靈芝孢子粉定向生產的棚式栽培技術,以及靈芝芝體定向生產的林地仿生栽培技術,通過技術推廣與技術培訓,能夠有效提高靈芝種植戶的經營意識,避免資源的浪費,進而提高靈芝產品的本身價值,增加經濟效益。
1.1 項目建設地點。建設地點位于黑龍江省東寧市林業局南天門林場貯木場內,北界:N66°80′01″,E189°87′41″;南界:N66°79′30″,E189°85′11″;東界:N66°80′72″,E189°85′42″;西界:N66°78′31″,E189°86′37″。
1.2 項目建設規模
1.2.1 該項目計劃實施3 年(2017~2019 年)完成,建立靈芝大棚5 座,林地有效栽培野生靈芝面積約3 000 m2。
1.2.2 制作并示范靈芝三級菌合計4 萬袋,推廣并示范2 項靈芝林地栽培技術。其中赤芝脫袋覆土生產孢子粉技術,示范赤芝三級菌2 萬袋;松杉靈芝脫袋擺墻生產芝體技術,示范松杉靈芝三級菌2 萬袋。
1.2.3 培訓技術人員200 人次,培養一批技術骨干隊伍(50 人)。技術輻射2 個林場,扶持組建基層單位自主開展種植與經營,帶動200 戶職工就業。
2.1 赤芝棚式栽培孢子粉生產及破壁加工技術。本技術采用吉林赤芝中的優質產孢品種,通過菌種復活、接種及系統化培養,生產赤芝三級菌。同時在林間空地建設靈芝標準化出芝大棚,通過脫袋覆土和地面擺墻2 種栽培方式,進行赤芝的后期培養,采收時利用孢子粉收集裝置進行靈芝孢子粉的統一收集。靈芝孢子粉如果沒有經過破壁加工,其經濟價值較低,所以孢子粉采收后,進行帶料破壁加工,從而顯著提高產品的經濟價值。
2.2 林地松杉靈芝仿生栽培技術。本技術采用牡丹江松杉靈芝的優質品種,通過菌種復活、接種及系統化培養,生產松杉靈芝三級菌,同時在林地進行脫袋覆土栽培方式,進行松杉靈芝后期的仿生栽培。靈芝芝體每年定期統一收購,由于產品為仿生栽培產品,所以其經濟價值能夠比大棚栽培的品種顯著增加。
2.3 開展林木、林藥、林菌、林灌共贏經營措施。針對林分組成不同,確定必須保留珍稀植物,保證更新樹種的成活率。清理病腐枯倒木,引種和撫育珍稀刺五加、忍冬、延齡草、人參、細辛等經濟草本植物。利用清林的剩余物藤條灌木,生產地下菌類藥材,加速枯枝落葉分解,增加林地綜合效應,進而促肥還林,調節生態平衡。
3.1 預期達到的經濟技術指標
3.1.1 通過靈芝的標準化種植,以及孢子粉的精深加工,能夠顯著提高靈芝產品的品質以及產品的經濟附加值,有效避免資源的浪費。
3.1.2 通過標準化靈芝的棚式栽培和孢子粉生產加工技術,赤芝品種芝體平均產量達到0.1 kg/ 袋,項目培育赤芝三級菌20 000 袋,赤芝芝體總產量達到2 000 kg;赤芝孢子粉平均產量達到0.03 kg/ 袋,項目培育三級菌20 000 袋,赤芝孢子粉總產量達到600 kg。
3.1.3 通過標準化赤芝的棚式栽培和孢子粉生產加工技術,與傳統單一產芝相比,顯著增加經濟收益15元/袋;與靈芝孢子粉生產相比,通過精深加工顯著增加經濟收益12 元/袋。
3.2 預期效益和成果
3.2.1 生態效益。在靈芝培育過程中,由于是在林間空地進行靈芝培育,利用清林撫育的枝丫材作為培養料,能夠避免生態資源的破壞。同時,節約林下撫育費,加速有機物分解還林,豐富林地生物多樣性,使各群落間林、菌、草、灌達到生態平衡。
3.2.2 經濟效益。①赤芝的棚式栽培和孢子粉生產加工技術,經濟效益為21 元/ 袋,與生產靈芝芝體6 元/ 袋相比,顯著增加經濟收益15 元/ 袋,項目擬生產赤芝菌袋20 000 袋,經濟收入為42 萬元,能夠使純收入增加30 萬元。②赤芝孢子粉生產及加工技術,經濟效益為15 元/ 袋,與靈芝孢子粉生產3 元/ 袋相比,顯著增加經濟收益12 元/ 袋,項目擬生產赤芝菌袋20 000 袋,孢子粉經濟收入為3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