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婷
(甘肅省山丹縣農村經營指導站,甘肅山丹 734100)
山丹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成立了山丹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充分發揮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在農村改革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保障了山丹縣農村資產在流轉中的權益,保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71號)、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15〕118號)和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張政辦發〔2016〕44號)文件精神,山丹縣政府制定下發了《山丹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山政辦發〔2016〕130號),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于2016年8月批準成立山丹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2017年完成了場地裝修改造、硬件設備安裝,產權交易平臺已接入蘭州銀行端口并投入運行。依托產權交易平臺開展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設施農業資產抵押貸款工作。
山丹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于2016年8月成立,由交易大廳(100 m2)、仲裁庭(70 m2)、檔案室(80 m2)以及機房(30 m2)組成,共占地280 m2,建成了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1個,鄉(鎮)服務站點8個,產權交易平臺已接入蘭州銀行端口,交易中心已投入正常運行。縣產權交易中心嚴格按照交易程序,本著“便民、快捷、高效”的原則,積極完善和建立健全產權交易機制,確保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有序高效運行。累計對符合條件的山丹縣弘豐源農牧專業合作社、山丹縣建豐家庭農場、山丹縣新土地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辦理土地流轉經營權證13個;對符合條件的山丹縣金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山丹縣牧豐園家庭農場、甘肅愛福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辦理農業設施產權證19個。通過農投擔保公司擔保在農商銀行辦理貸款300萬元,通過甘肅金控張掖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擔保在農商銀行辦理貸款1 500萬元。
結合工作實際,山丹縣制定出臺了《山丹縣農村產權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明確了試點建設的各項內容,農村產權綜合改革工作在山丹縣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進行。縣編辦已批準成立了山丹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與山丹縣農村經營指導站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隸屬山丹縣農業農村局管理,配備專職副主任1名。由農業農村、發改、財政、國土、建設、林業、水務、畜牧、工商、金融、科技等相關部門組成山丹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
山丹縣已建立縣級、鄉(鎮)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在縣產權交易中心、鄉(鎮)政務服務大廳設立服務窗口,村級設立服務點。同時,建立了農村產權評估專家庫,積極落實開展相關評估工作。專家庫成員共15人,都具有中高級職稱,分別由農業農村、林草、自然資源等相關單位推薦。
擬定并下發了《山丹縣農業設施產權登記頒證管理辦法》《山丹縣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登記頒證管理辦法》和《山丹縣農村土地經營權、設施農業資產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規范了土地流轉合同、申請、交易鑒定書等各類文本,明確了辦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農業設施產權證和抵押貸款的相關流程。為方便群眾網上辦理和查閱相關業務,同時在行業動態欄上傳了辦理流程、登記表和統計表等。
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搭建了依法、有序、規范的交易平臺,明確了農業設施產權、土地流轉經營權及農業資產抵押貸款等各類農村產權交易事項,化解了由于農民私下交易而導致的矛盾糾紛。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活動更加公開、公平、公正,更加規范、秩序、高效,交易方式從單一的雙方私下協商方式轉變成為規范化、法治化、市場化的形式,保障了山丹縣廣大農戶的權益。
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建立,提高了農村資產、資源的資本化重視程度,促進了農村各類生產要素合理交易和農村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完善了市場化有效配置資源的管理機制,發展繁榮了山丹縣農村市場經濟。
農村產權的規范交易加快了山丹縣傳統資產、資源的流動,有效防止了資產的流失,充分釋放了農村生產蘊藏的市場能量,激活了農村閑置資源,給山丹縣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市場發展潛力。
改革試點過程中需對進行交易的農村產權進行價值評估。如果外聘評估公司評估,評估費用太高,大幅增加了交易雙方的經濟負擔。農村產權評估專家庫依據指導價進行評估,因沒有專業評估資質,評估結果雖有一定的公開性和合理性,但缺乏合法性。
由于農村產權的復雜性和獨特性,承包、流轉經營權和設施農業資產等抵押物無法或者不能在短期內進行處置。如果出現抵押貸款違約,農村擔保機構和銀行金融機構既會因缺乏對抵押物進行處置的法律依據,又會因缺少對農業資產進行流轉和變現的途徑,對資產的變現非常困難。另外,因企業貸款數額較大,財政注入擔保基金較小,不具有可持續性,根本不能滿足風險控制需求,融資機構對此有顧慮。
由于貸款條件限制,山丹縣通過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業設施產權抵押貸款和農業發展基金融資只解決了部分規模較大經營主體的融資問題,大部分中小型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依然突出。
銀行設立的產權交易平臺系統程序繁雜,缺乏可操作性。鄉(鎮)及農戶難以在網上平臺完成注冊、申請、信息發布、簽訂電子合同等交易融資抵押程序,產權交易平臺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是加大財政預算經費投入,支持改善產權市場基礎配套設施和軟硬環境的條件,確保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正常、高效運行。二是增加縣鄉人員配備,保障縣級交易市場和鄉(鎮)服務站點有專職人員。三是出臺優惠政策。
一是不斷創新舉措,優化服務。建立健全省、市、縣、鄉(鎮)、村上下聯動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體系。二是進一步豐富農村產權交易的種類,完善交易規則。三是做好相關政策宣傳、信息發布和指導服務等各項措施。
強化政策引領,對《土地管理法》《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進一步修改完善。根據目前的農村產權流轉的工作實際,結合國家現行的相關法律,逐步建立農村產權交易的行使主體、程序、監管及法律責任追究機制。
探索創建政府主導下的政、銀、擔合作新機制,引導推動信貸資金投向農業,有效破解全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建立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