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高玉萍
(甘肅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崇信縣分校,甘肅崇信 744299)
崇信縣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在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上求突破,推動栽植模式由喬化稀植向矮化密植轉變,建園主體由單家獨戶向聯合共建轉變,生產方式由勞動密集型向高效節本型轉變,果園管理由傳統管理向機械化管理轉變,果品營銷由產地銷售向多元化銷售轉變,產業開發由生產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全力打造優質、豐產、生態、安全、高效的現代果業。
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培育新型果農,推動果品產業發展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變,建園主體由單家獨戶向聯合共建轉變,主動適應果產業發展新常態。
整合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優勢資源,著力扶持家庭農場、承包大戶、合作組織和涉果企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延長果品全產業鏈,提高果品產業整體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
大力發展“果—畜—沼—草”循環果業,推廣藥肥雙減”綠色生產技術,優化產地環境,提高園地產出能力,確保產業與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
積極申請“崇信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大商標監管和宣傳推介力度,鼓勵涉果企業、合作社組織打造自主品牌,支持涉果企業走出去開展宣傳營銷,全力打造“崇信蘋果”品牌,進一步提升崇信蘋果的市場知名度。
崇信縣果產業基本上是以家庭為主的小農戶經營為主,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經營占極少數,果產業經營分散,基地規模小。
崇信縣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還在初始階段,還不完善,這些農業經營主體本身資金短缺,基地規模小,集約化生產經營能力不夠高,管理不規范,相互不團結聯合發展,產業鏈短,標準化生產帶動力不強,經營的果園產量質量低、效益差,小農戶就更差。
一是思想上重視不夠,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二是防災減災措施的落實與災害管理不到位。
抱團發展,打造品牌是果產業發展的出路。生產標準化程度低,部分果品質量不過關;蘋果加工層次低,蘋果品牌優勢少;品牌建設主體不明確;品牌規模較小且分散。大多數蘋果生產經營者商標品牌意識不強,各自為政,獨自經營。投入商標品牌宣傳運作的人力、財力、物力嚴重不足。“崇信蘋果”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帶動能力弱,缺乏品牌企業、龍頭企業帶動,生產經營主體大多“散、雜、小”,技術水平較低,管理粗放,開拓市場能力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受益的生產經營者非常有限,難以形成規模品牌優勢。
在縣城還沒有1處大型果品批發市場,沒有果品重點鄉(鎮),專業村也沒有設立果品銷售集散地。在一線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果品市場沒有設立直銷店,電子商務平臺的創建幾近空白,微商、電商數量少,果品銷售效率低。國內大中城市直銷窗口的創建幾近空白,沒有建立穩定的銷售市場。
按照“市場化、企業化、專業化”運作模式,加強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建設,購置儀器設備及農機具,配套建設道路、房舍、灌溉系統等設施,出圃優質良種無病毒苗木。引進現代蘋果栽培模式、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推廣優質無病毒自根砧(M-337)蘋果大苗建園和立架格網栽培等技術,帶動崇信縣適合發展矮化密植蘋果園的行政村建成現代化矮密蘋果示范基地。
以各行政村為重點,以喬化果園改造提升為方向,采取同伐疏枝、抬干落頭、高接換優等措施,落實增施有機肥、果實套袋、減藥控肥等綠色生產技術,加快綠色食品原料(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出口備案基地、有機果品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全縣適合發展短枝型喬化果園的行政村建成優質高效喬化蘋果園提質增效示范基地。新建有機蘋果示范基地,推廣有機蘋果生產技術,探索總結適合崇信縣生產管理模式的有機蘋果生產技術規程,推動全縣果品產業向綠色有機化方向快速邁進。
積極實施人工影響天氣設施建設工程,在冰雹多發地帶,搭建防卷網,增設高炮、火箭發射架,購置防雹炮彈、火箭彈,安裝防霜機,修建防霜凍設施等,達到防災減災設施全覆蓋。加大全縣蘋果蠢蛾、美國白蛾等重大檢疫性病蟲害的檢疫、檢測力度,推廣農業、生物、物理綜合綠色防治技術。
鼓勵涉果企業、合作組織認證企業自主品牌,大力提升品牌品質。每年籌備參加平涼金果博覽會,在國內一線城市舉辦“崇信蘋果”宣傳推介會,制作宣傳廣告片在主流媒體播放,在周邊機場、高速入口等明顯位置樹立廣告牌。將現代果業生產與旅游休閑、田園景色觀賞、果品采摘體驗等資源深度融合,以公劉農耕文化傳承創新為主題,圍繞“北源蘋果觀光小鎮(柏樹鎮、黃寨鎮)—龍泉山水(龍泉寺)—華夏古德王(錦屏鎮)—肩源牡丹花海(黃花鄉)+金果品鑒(木林鄉)—新密干果林海(新窯鎮)”打造旅游觀光大環線,推動果游融合發展。
利用現代農業云技術,試點集果業基礎數據、技術服務、專家團隊、物資供應、市場銷售、政策保障等為一體的現代果業智能化管理系統,建設1個縣級果業信息管理平臺,在重點鄉(鎮)果品專業村和涉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按照1個服務場所、1條寬帶、1套設備、1名信息員、1個電子顯示屏、1套制度的“六個一”標準配套建設15個基層信息服務中心,從蘋果生產環節到銷售領域,通過手機APP實現全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直接面向管理者及果農開展各項服務,不斷推動全縣果產業向現代化管理轉變。組織專業促銷團隊,在一線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果品市場設立直銷店,依托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積極創建電子商務平臺,擴大微商、電商數量,提高果品銷售效率。鼓勵縣內涉果企業、合作組織擴大與國外果品行業企業、協會的交流,建立穩定長期的營銷關系,爭取在國外創建直營店或加盟店;在中亞地區國家和我國新疆口岸等農產品物流量大的口岸設立直銷窗口,提高崇信蘋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