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青 江西省樟樹市市政園林管理處
市政園林綠化工程,能夠進一步優化城市面貌,持續推進城市綠化進程,滿足城市居民精神需求。將微地形景觀設計應用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能夠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整體效果,因此,市政部門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高度重視“微地形”的應用,更好將景觀中的各類元素反映出來,提升市政園林景觀的層次感,實現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景觀層次和空間,更好促使城市居住環境與大自然的銜接效果。
微地形景觀設計強調以自然為核心展開設計,注重與自然環境共存,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應用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更好將城市人文精神、地方特色進行融合,促使城市居民產生情感共鳴,提升居民對園林綠化景觀的認同感,豐富城市居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應用微地形景觀設計,需要遵循自然優先的原則,兼顧生態效益和居民精神需求,最大程度上提升園林景觀的觀賞性和藝術性,重視植被之間的生態關系,結合地區氣候特征、地勢環境等,提升園林景觀設計的層次感[1]。
市政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微地形能夠打造景觀層次感,營造立體空間感,為實現對經濟成本的把控,需要遵循利用為主,改造為輔的景觀設計理念,全面評估和分析資金預算,掌握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總投入情況,進而科學進行規劃,實現成本把控基礎上,營造景物意境。
市政園林綠化景觀微地形景觀設計中,必須遵循人性化設計原則,在開發建設廣場、路堤過程中,加強對建筑物的保護,確保在自然地形設計上科學可行,基于城市居民自身需求出發,滿足其精神生活。
市政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應用微地形設計理念,需要結合地區城市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設計,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地形環境、植物生長適應性等因素,優選植被和花卉,切實保證植被生長與環境的適應性;微景觀設計更加注重城市居民自身需求和喜好,強調與民俗習慣融合,確保市政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均衡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滿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2]。
微地形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中較為常用,通過模擬大地形態,設計出迷你型的地形形態,可提高分散化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營造層次交錯的景觀形態,最大程度上提升地形的美觀性和層次感。在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應用下,塑造了形態多樣化的空間類型,能夠打造開放的空間,并結合園路鋪裝情況,合理搭配植被和花卉,營造良好的視覺景觀盛宴。微地形景觀設計中,結合植物高度、形態、顏色等進行配置,滿足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要求,同時提升了園林綠地的藝術效果,為植物生長提供了更加開放性的空間。
市政園林綠化中應用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彰顯了微地形的美學效果,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規劃,增強視覺感官體驗。將微地形設計理念,應用在緩陡坡輪廓設計中,借助光影效果,可多維度的呈現微地形景觀效果;打造與城市建設發展相匹配的景觀效果。在微地形作用下,促使布局和視覺要素得以優化,通過地形高低變化,呈現了多樣化的視覺沖擊效果,打造了生態、美學且獨具風格特色的景觀。
將微地形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為排水提供了便利,解決了地面積水問題,保證雨水排水通暢,通過微地形起伏設計,進一步擴大了綠地表面面積,為市政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3]。
就微地形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應用功能看,提升了土地資源利用率,發揮了園林經濟效益,減少資源浪費,通過微地形景觀設計,切實解決了園林用地布局和規劃問題,更加注重打造立體化的空間布局,大大提升了園林的層次感,并與城市建筑物良好銜接和融合,增強了視覺傳達設計效果,強化了城市居民的居住體驗。同時,在微地形設計理念指導下,豐富了園林景觀類型,增強園林景觀的觀賞性,更好凸顯景觀層次感,打造了立體景觀效果,視覺沖擊效果顯著;通過融合地區民俗習慣等元素,進一步增強了城市居民的感官體驗,以下就微地形景觀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展開進一步的探究。
人工水系設計,能夠提升市政園林整體美觀度,提升城市居民的審美能力,結合地形環境等要素,設計了噴泉水系,設計理念注重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增強了噴泉水系自然設計效果。水系形態本身具有多樣化特征,注重對城市園林景觀實況的反映,通過微地形設計理念的應用,提高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便利性[4]。具體進行微地形景觀設計時,遵循上文中提到的因地制宜原則,若擬用寬闊的水系,則更適用于海灘景觀;若選取狹窄水系,則更適用于瀑布景觀;確保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園林景觀水系藝術效果。
公共綠地園林能夠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滿足城市居民審美需求,因此,在設計公共綠地園林綠化景觀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營造適應性較強的微地形景觀。尤其在應用景觀植物過程中,注重空間搭配效果、物種搭配效果及物種的色彩搭配等,從根本上發揮景觀植物作用[5]。基于植物形態、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具體搭配規劃過程中,需要遵循上文中提到的人性化設計原則,最大程度上豐富園林空間布局。
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的廣場綠地設計,在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指導下,進一步增強了廣場綠地的視覺效果,提升了廣場整體美感;在具體設計廣場綠地過程中,科學劃分廣場功能區,設計相應的主題,旨在保證廣場綠地景觀設計與廣場主題保持一致性。比如,設計廣場雕像結構時,確保雕像設計效果與雕像整體結構設計的一致性,避免出現視覺上的沖突,保證雕像設計整體協調性。廣場綠地屬于公共區域,為增強廣場綠地的感染力,避免出現功能差異,因此,在廣場綠地植被規劃和布局設計上,必須凸顯綠地核心,清晰化彰顯綠地景觀形象,結合地區實際情況,設計下沉式的廣場,營造良好的視覺觀感;同時,注重植被類型的篩選,保證廣場綠地設計效果同時,確保與人工水系的銜接性,最大程度上提升廣場綠地設計實用性和美觀性。
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進行道路設計時,將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應用其中,具體需要結合各個區域主題進行設計,進而營造視覺效果。在設計臺階過程中,為營造視覺沖擊力,適當增加了臺階起伏,并結合排水需求進行;在路面鋪裝上使用節能、環保、透水性較好的鋪裝材料,進一步提高道路功能附加值。
在街旁綠地搭配設計上,注重視覺效果的營造,結合地區地形環境、地貌環境,進行科學部署和規劃,融合多種元素,打造多樣化的園林景觀[6]。通過微地形景觀設計,豐富了街旁設計效果,具體設計中,對植物花卉種類進行遴選,注重搭配,保證設計上的層次感和立體感,更好利用街旁景觀設計效果,吸引人們的注意。
將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應用在居住區綠化設計中,實現對居住區零散資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保證綠化全面性。在微地形設計中,全面評估居住區實際情況,合理設計綠化區域,注重綠植和花卉之間的搭配,并適當增加了娛樂設施、親子活動區域等,為小區居民多樣化生活營造良好的空間氛圍,為小區居民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最大程度上提升綠化景觀設計美觀性。居住區綠化設計要始終秉持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基于居住區綠化作用和基本要求出發,遵循植物配置指導原則,合理組織,科學規劃,豐富設計層次,充分利用多彩的植物進行布置和設計,提升居住區的美化程度,襯托居住區建筑群的生動性,為建筑群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在微地形景觀設計理念指導下,充分利用居住區碎片化和零散化地塊進行植物造景設計,確保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營造環境適宜的居住氛圍,更好滿足居民休息和精神層面需求,確保植物造景與建筑小品的協調性;同時,要基于人性化視角進行居住區綠化設計,最大程度上彰顯居住區綠化設計中的人性化特征;切實做到“景為人用”。
基于此,在具體設計上,可在居住區入口設計綠化設施,增強居民的體驗感,感受清新空氣的同時,促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另外,注重花草樹木之間的搭配,合理進行顏色配置,進行居住區花徑、花壇造景,提高居住區綠化層次感,保證居住區的協調性,可設計草坪等,重視孤植樹、金葉女貞等植物,保證居住區植物種類的多樣性。
綜上所述,微地形景觀設計在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應用,需要遵循自然優先原則、經濟成本控制原則、因地制宜原則等,為增強市政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效果,充分借助微地形景觀設計優勢進行規劃和布局。注重人工水系設計、公共綠地園林綠化設計、道路及街旁綠化設計、居住區綠化設計等,在實際設計中,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融合城市人文精神元素、民俗等,促使園林綠化景觀與自然、人、建筑物之間的和諧性,進而加快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