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波 山西省長治市城市改造和房產綜合事務中心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階段,建筑行業也開始不斷興起,人們對建筑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建筑行業也不斷追求其最優化的管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保障性住房是我國政府出臺的社會保障政策,用來減輕收入較低人群的住房壓力,建筑項目中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造價,而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很多,加大了其建筑項目管控的難度。而在這種特殊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重要的就是在有限的利潤空間下,實現成本的優化控制。所以,在利潤空間小的前提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成本控制就成了整體的建設核心,要進行重視并且進行規劃,得到有效的成本管理。
我國在確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其對于整體的貧富差距上有著較大的改善,同時其住房的整體條件都有了有效的改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也加快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目前,在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城市化建設不斷完善,建筑行業不斷的繁榮發展,在市場的競爭也逐漸激烈,對于保障性住房來說,從前的管控模式已經不適合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了,其舊的成本管理模式無法實現社會的有效進步了,反而起著阻礙的作用。
在現實的保障性住房中,仍然存在著成本管控問題,影響著我國的政策的進一步推行。所以,在成本管理上,加強動態管控,制定合理化目標,科學嚴謹的分析未來的成本預算,進行合理的、規范的規劃,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實現社會和企業的高效發展,提高自身競爭力,在市場上擁有優勢。
對于保障性住房的成本控制來說,其實實質上是一種預算,是指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投資者對其整體的項目需要開支進行合理、科學的預算,從而在建筑過程中進行投資的管控。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把成本降到最低,從而實現住房保障,也能節約開支,這其中的成本計算包括決策、招標、驗收等等所有環節。
建筑工程成本本身也是一種市場經濟,其建筑工程項目,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根本上還是依靠質量來進行競爭的,而在保障性住房中,雖然有著政府政策的扶持,但是在成本上進行合理的控制,能夠實現社會的有效進步。所以,在現在的保障性住房中,實現動態管理,進行成本優化是必然的趨勢,不僅如此,在各方面都做到最優化,進行整體的資源優化,實現質優價廉,提高自身優勢,才能實現成本降到最低,實現在利潤較小的前提下,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
在保障性住房中用最低的成本,來實現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實現政策的目的,從而推動我國的城市建設,減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的發展。
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前期,和普通建筑工程建設前期并無差別,主要還是設計和招投標上,在這兩個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政府出臺的社會政策,保障性住房的最基本的就是價格,價格相對較低,才能滿足低收入人群的需要,實現住房目的。而很多情況下,在設計方面,一些設計部門并不按著現實情況進行設計,不考慮其工程的最初目的,導致其圖紙設計出現問題,在實際應用上有著較大的困難,無法付諸實踐,只能重新進行設計,這樣的情況下,返工進行的操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成本來說就是一種浪費。
此外,在招投標階段,也存在著保障性住房建設成本管理的問題,一些附屬招標的施工單位不熟悉主體施工的一些布局,從而導致施工緩慢,甚至延誤工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成本。
建筑工程中,其成本的控制是其管理最重要的核心,工程中要想實現動態管理,就要在成本上進行改革,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企業往往并沒有相關的管理體系,對于其動態管理并沒有統一的制度體系,導致著很多的企業中并沒有實現規范化、體系化的動態管理制度,其動態管理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目標和管理方式不夠科學,對其成本的控制要求并不合理,也比較分散,從而導致管理中并沒有很強的力度,阻礙著企業的發展和轉型。
同時,在保障性住房的實施過程中,其實是很復雜的,有著多個環節和分工流程,而在這些環節中,建筑單位往往并沒有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制度不夠全面,導致其工作流程和步驟會較為混亂,也缺乏著約束機制,導致很多政策和決策不能很好地進行落實,員工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整體的建筑工程中也就缺乏活力,其動態管理工作也無法進行,對于成本的預算和工作都不夠準確,導致住房建設的效率低下。
保障性住房在建設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同時其在建設過程中,也會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響,從而在工期上有著拖延,導致成本的增加。
建筑工程中,在以前的模式下,對于成本的預算,往往都是靠人工估計來預算,保證項目的質量下進行大致計算,大多數工程建設中都是如此。而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新時代下這種舊的模式已不再符合現代需求。這種大概的計算方式不科學、不合理,在市場經濟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優勢,就要在成本管控上下工夫,要進行合理細致的預算,而往往很多企業中對于成本問題還停留在舊模式階段,對其成本管控優化問題不夠重視,員工們也肆意支出,沒有形成統一的新意識。對保障性住房的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爭取在各個環節上都做到沒有漏洞,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在設計過程中,對于設計單位的選擇十分重要,要選擇比較適合的單位,最好是本地的,這樣對整體本地環境有所了解。
同時,在設計工作中,要多與建筑公司進行交流,交換彼此意見,實現設計的最優化。最好能夠實地進行考察,對于周。建設上,住房的整體戶型要符合當地的習慣,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建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建議與方案,保證保障性住房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戶型,增加住房的實際使用面積,來提升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另外,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成立相關的動態管理部門,設計施工的總體方案和目標,對項目工程的整體進行成本預算。充分動員員工們的積極性,加強企業員工的意識教育,認識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實現在各個環節的共同配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做到成本最小化,對每個環節都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控,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使企業用最少的費用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施工階段工程成本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不同的影響因素的變動而變化,這要求相關管理人員能夠根據施工階段成本管理的各種變動因素,調整自身的工作,并且對施工階段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管。在建筑單位中,進行員工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本意識,認識到成本問題是影響企業發展和轉型的重要因素,保證員工們在生產工作中,節約成本,合理化開支,消除浪費,從而從每個環節進行成本的控制。開設培訓讓員工們了解成本節約的各種方式和技能,體會其中的學問,從中提高認知關于建筑工程企業全部的動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為了后期的成本支出較少,就要對整體的房屋質量進行一個管控,質量上得到管控,也就直接減少了后期的修復費用,所以在建設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質量把關,保證整體房屋建設的質量。建筑工程企業中,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都影響著項目的整體進度和治理。
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企業員工的工作技能,企業加強對員工的技能職業培訓,提高員工的施工技術,符合新時代的發展,積極創新,利用新技術,提高效率,提高員工的施工技術,有利于保證項目的整體質量,不會出現失誤和返工現象,也是一種節約成本的方法。
引進專業的代建管理公司,可以通過支付少量的代建管理費,聘請到一只專業的管理人才隊伍,甚至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建設工程質量好,成本低的保障性住房。加強企業的成本管控,實現科學化管理,制定科學嚴謹的管控體系,形成統一標準,實現動態化管理,保證生產工作中有統一的流程標準,對員工的生產工作中加強管理,安排合理支出,對支出實行報備制度,明確一切資金流向,將管理放在第一位,保證企業的穩步發展。
綜上所述,保障性住房作為一種社會保障,是政府為了收入較低的家庭提供的一種社會保障,保證其住房的需求,這樣的住房整體上價格較低,并且開發的利潤也較低,有著一定的公益性,是一種社會福利。所以,在有限的利潤下,進行成本的管控十分必要。在成本管理上,加強動態管控,制定合理化目標,科學嚴謹地分析未來的成本預算,進行合理的、規范的規劃,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