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紅 潘忠權
(上海潤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415)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在其生產過程中需投入大量的水、肥,稻田已成為產生面源污染和溫室氣體的重要源頭。因此,提高水稻的節水抗旱性已成為水稻品種改良的重要目標。為此,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提出了“節水抗旱稻”的發展理念,并逐步實現了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突破性進展。據報道,該中心研發的節水抗旱稻結合了水稻高產優質和旱稻節水抗旱特性[1],具有省工、省時、節水、抗旱等特點,故推廣應用節水抗旱稻,可改變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調整種植業結構和發展綠色農業提供了新思路[2]。
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谷公司)是一家育、繁、推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營業務是推廣銷售節水抗旱稻系列品種。為進一步推廣種植節水抗旱稻,筆者擬對節水抗旱稻品種優勢和營銷策略進行分析,并針對節水抗旱稻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進一步推進節水抗旱稻市場營銷的對策與建議,以供參考。
目前,上海市已有一系列節水抗旱稻品種通過審定并應用于生產。例如,“旱優3015”“旱優116”“滬優2號”等通過國審的品種,“滬旱106”“滬旱61”“旱玉香粳”“旱優8號”等通過滬審的品種,“旱優73”“旱優113”“滬優549”“WDR48”等通過安徽、廣西和湖北等省級相關部門審定的品種,形成了以節水抗旱為主要特色的秈型、粳型、雜交、常規4大系列的節水抗旱稻品種(組合),尤其是“旱優73”,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推廣種植面積較大的雜交稻品種。
節水抗旱稻具有以下3個特點:(1)在灌溉條件較好的高產田種植,節水抗旱稻的產量和米質與普通水稻相近,但可節水50%;(2)在灌溉條件較差的中低產田種植,節水抗旱稻比一般水稻表現優異,且能取得較高的產量;(3)節水抗旱稻栽培技術簡單易行,既可在水田栽培,又可在旱地種植,大大減少了農藥化肥的施用和碳排放,投入低、節能、低碳、環保,適宜水種水管、水種旱管、旱種旱管等多種種植方式,適應性廣。
天谷公司對節水抗旱稻的市場營銷方式是采用二級分銷模式,通過在目標區域進行布點示范,再逐漸向周邊輻射滲透,由點帶面,從線到片,再逐步形成區域覆蓋。目前,天谷公司在全國各地的節水抗旱稻銷售渠道已初步建成,且已陸續建立核心代理商400多家,技術服務點10 000多個。在產品營銷上,天谷公司采用促銷獎勵政策,主要是通過提高零售商的銷售積極性來提升種子銷量。例如,對于種子銷量超過上一年度的零售商,天谷公司給予超10贈1的獎勵策略,從而激發零售商的銷售積極性。在產品宣傳形式上,天谷公司主要是通過品種現場觀摩會、條幅廣告等方式進行宣傳。例如,在示范田中拉上既醒目又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在當地代理商配合下,利用村村通喇叭、流動小車等進行宣傳。
近年來,天谷公司雖然在節水抗旱稻的市場營銷中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產品定位不準。在推廣初期,天谷公司營銷人員將節水抗旱稻當作一般的旱稻進行推廣,著重宣傳產品的抗旱效果,忽略了節水的概念,從而導致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完全參照旱稻的標準進行管理,影響了其最終產量,這對產品銷售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品牌意識不強,宣傳不到位。天谷公司在推廣初期,由于缺乏專業的營銷人才,再加上對產品示范展示的宣傳投入不夠,導致產品示范展示的面積和規模有限,示范觀摩也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3)營銷渠道較為單一,對鄉鎮經銷終端的了解不足。天谷公司在推廣初期,主要是通過傳統的分銷代理模式進行產品推廣,且對鄉鎮經銷終端的了解也不夠充分,這些均對產品銷售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節水抗旱稻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在有灌溉條件的水田種植,其產量、米質與普通水稻基本持平,但可節約50%的灌溉用水,大大減少了面源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在灌溉條件較差的田塊種植,節水抗旱稻可表現出明顯的抗旱優勢,實現穩產保收。因此在今后的節水抗旱稻市場營銷中,營銷人員應該對節水抗旱稻產品的認識要全面、定位要準確,要重點突出節水抗旱稻“穩、省、好”的特點,營造“節能高效、環境友好”的品種理念,堅持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將產品的特點與國家倡導的綠色農業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使更多的農民認識和了解節水抗旱稻。
營銷人員要提供配套的輕簡化栽培技術服務和培訓,將種子和配套生產方案從公司直接送到終端客戶田頭,在提升農民滿意度的同時,增加客戶對品牌的信任度,并由此產生用戶黏性,實現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從而讓更多的潛在客戶了解節水抗旱稻,使農民能選擇和購買到適宜當地條件的節水抗旱稻品種。
對節水抗旱稻的系列產品要進行合理的整體規劃,并強化品牌意識。例如,在推廣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節水抗旱稻產品的特點,提出差異化的營銷策略,以產品的差異化特征為基礎來贏得市場的關注,并通過從品種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服務水平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打造名牌。
宣傳是產品推廣成功的關鍵,在節水抗旱稻推廣過程中,要積極邀請電視臺、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對節水抗旱稻的優勢和發展進行專題報道,從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要加強田間地頭、實地實物的面對面宣傳。例如,可在產品訂購會上,邀請優秀的種植大戶對節水抗旱稻的種植體驗作現場演講;不定期地召開經銷商的經驗交流會,分享和學習節水抗旱稻的成功推廣經驗;印制有節水抗旱稻產品字樣的T恤、水杯、布袋等宣傳品在活動中進行贈送等[3];要求經銷商辦好自己的示范田,并跟蹤觀察服務,了解掌握節水抗旱稻的拋秧、機插、直播及水種水管、旱種旱管不同條件下的高產栽培管理經驗,以實現對產品的積極宣傳。
要建立健全營銷渠道管理辦法,加強渠道管理和溝通,并需重點整治惡意竄貨問題[4]。例如,針對易發生竄貨的鄉鎮,營銷人員可根據品種特點,有針對性地召開協調會,采取對經銷商收取市場保證金或加價提貨等辦法,做好市場管控,防止亂價、低價現象發生,進而避免竄貨現象的出現。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已滲透到各個行業,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電商平臺發揮了其特有的優勢,不僅成為了人們主要的購物渠道,還為減少人員流動、阻止疫情擴散起到了積極作用。現代種子企業也應抓住機遇,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建立電子商務營銷渠道,構建網絡信息平臺和完善售后服務管理模式,從而為客戶推送豐富、便捷的產品信息,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售后服務,進而實現簡化營銷流程、提高營銷效率、降低銷售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目標[5]。
推進節水抗旱稻產品的市場營銷,擴大節水抗旱稻的種植推廣,不僅契合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還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節水抗旱稻的市場營銷過程中,需采取有針對性的、符合其產品特點的營銷策略,通過準確的市場定位、強化品牌效應、擴大宣傳效果、拓寬銷售渠道,來實現節水抗旱稻的快速推廣和普及,從而實現農田增值、農民增收,進而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