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成 張晨旭 孫 悅 黃 海
(蘇州市吳江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蘇州 215200)
太湖流域是我國優質水稻高產穩產地區,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粳稻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居民的主要口糧,且隨著當地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優良食味稻米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1]。因此,吳江區引進優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種,并探索配套的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2],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寧香粳9號”(原名“寧粳039”)是南京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種,2020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編號:蘇審稻20200027),該品種具有早熟、優質、高產、抗性強等特點[3]。在此背景下,吳江區引進優質粳稻新品種“寧香粳9號”,并對其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及示范應用,以期為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進而促進吳江區綠色優質稻米產業進一步發展。
“寧香粳9號”的適宜播種期為5月20日—30日,適宜機插時間為6月10日—20日,宜根據栽插時間來確定播種期,一般秧齡在18 d左右,可分批分次播種。
培育壯秧是確保水稻高產、多抗的關鍵?!皩幭憔?號”在播種前需先曬種,再進行藥劑浸種、催短芽;宜采用硬盤育秧和流水線播種技術,以提高播種均勻度;每盤播芽谷150 g左右;播后采用暗化出苗,以促齊苗,并覆蓋無紡布保持7~8 d,以防治灰飛虱。
機插前先平整大田,提前耙平,并適當沉淀。采用薄水機插,且每穴栽插3~4苗,保證基本苗數為75萬~90萬苗/hm2。機插后及時補秧,并適量補水,爭取秧苗提早成活。
按照吳江區黏性土壤供肥能力6 300 kg/hm2及“寧香粳9號”目標產量10 000 kg/hm2進行計算,“寧香粳9號”一生需氮總量為285 kg/hm2,氮磷鉀用量比例為1∶0.1∶0.5。具體的肥料運籌宜遵循“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即基肥施水稻專用配方肥(N∶P∶K=16∶8∶16)375 kg/hm2;分蘗肥分兩次施用,第1次在機插后4~5 d施尿素187.5 kg/hm2,第2次在脫水露田復水后施尿素112.5 kg/hm2;促花肥在葉齡余數為3.5葉左右時施用,施尿素187.5 kg/hm2、鉀肥150 kg/hm2。
水稻生長前期,稻田灌淺水促活棵,并及時脫水露田促分蘗;水稻生長中期,當在田苗數達到預計穗數的85%時,進行分次擱田、輕擱田,7月下旬完成擱田,以控制無效分蘗;水稻生長后期,稻田以干濕交替、濕潤灌溉為主,以確保水稻青秀活熟,但要避免深水和干旱,以免影響穗型和籽粒灌漿。
病蟲害防治均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具體為:播種前使用藥劑浸種,避免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的發生;秧田期做好對稻薊馬和灰飛虱的防治;大田期做好對螟蟲和稻飛虱的防治,其他病蟲害可根據田間發生情況適時用藥防治;水稻生長后期做好對水稻紋枯病和灰飛虱的防治。值得注意的是,為實現稻米綠色生產,宜應用太陽能殺蟲燈、性誘捕器、天敵赤眼蜂、生物農藥等來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大幅度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
示范試驗于2020年在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進行,示范田面積為30 hm2,前茬作物為油菜。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2.23 g/kg,全氮含量為1.82 g/kg,速效磷含量為2.81 mg/kg,速效鉀含量為102.3 mg/kg,pH為7.0。
示范水稻品種為“寧香粳9號”,播種期為5月19日,應用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采用流水線播種。移栽期為6月8日,采用毯苗機插,行距為30 cm、株距為12 cm,種植密度為25萬穴/hm2,每穴栽3~4苗,基本苗數達75萬苗/hm2以上。
調查示范田水稻葉齡、群體莖蘗數、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等。
2.4.1 株型及熟相好
經調查,“寧香粳9號”全生育期為153 d,在10月下旬成熟,成熟期比“南粳46”提早8~10 d;一生總葉片數為16~17張,地上部伸長節間數為5~6個;幼苗矮壯,葉色中綠,分蘗力中等偏上,高峰苗數為406.5萬苗/hm2,成穗率較高;株高為98 cm,株型緊湊,莖稈較粗壯,抗倒性較好。
2.4.2 產量潛力大
經調查,“寧香粳9號”在吳江區種植表現為群體整齊、穗層整齊、穗型大、葉姿較挺、轉色較好、稈青且籽黃、高產,有效穗數為304.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為151.8粒,結實率為91.2%,千粒重為26.1 g,理論產量為11 002.6 kg/hm2,實際產量為10 591.5 kg/hm2。
2.4.3 米質優
經調查,“寧香粳9號”稻米品質較優,屬軟米品種,米飯適口性好、軟糯,食味品質佳,整精米率為69.6%,堊白粒率為24%,堊白度為5.1%,膠稠度為87.5 mm,直鏈淀粉含量為11.6%。
2.4.4 抗性強
“寧香粳9號”抗性較強,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鑒定,穗頸瘟損失率為5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為5.0,中感稻瘟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感紋枯病[3]。
經示范,筆者總結出的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能有效確保“寧香粳9號”在吳江區進行綠色生產,可進一步擴大該技術推廣應用面積。
發展綠色稻米產業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不僅符合市場需求(優良食味稻米深受市民歡迎),還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4-5]。因此,要轉變糧食生產方式,按照“三品一標”農產品的要求,堅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大力推進綠色稻米產業化發展。在此背景下,蘇州市吳江區應加速水稻品種的培優和新品種的研發,加快推廣應用“寧香粳9號”“南粳46”“常香粳1813”等優良食味稻米品種,并配套實施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側深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替代技術、稻-綠肥等耕地輪作休耕技術,以全程實施水稻綠色生產、綠色防控,進而提升稻米品質。同時,吳江區要加快推進綠色優質稻米品牌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稻米品牌,鼓勵和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經營主體開展規?;洜I、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增強優質稻米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推進綠色優質稻米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