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節紅 陳彩霞 崔 玉 楊 艷
(上海市崇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202150)
柑橘是上海市崇明區當前第一大經濟林樹種,種植面積達3 100 hm2以上,主要分布在長興鎮、橫沙鄉、綠華鎮等地。同時,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崇明區柑橘品種結構較為單一,主要種植“宮川”“尾張”等早熟溫州蜜柑。此外,崇明區大部分橘園為已種植30余年的老橘園,近年來新建的橘園和新發展的設施栽培橘園數量和面積均較少。
2021年元旦前后,崇明區遭遇了近幾十年來罕見的低溫天氣,最低氣溫降至-9 ℃,對全區柑橘生產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為此,筆者擬對崇明區柑橘凍害發生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并依此總結提出相關防凍技術措施,以供柑橘種植戶參考借鑒,從而降低凍害造成的損失。
據統計,崇明區在本次寒潮來臨之前,未采收的柑橘產量約1 0561 t,占柑橘總產量的10.4%;因凍害死亡的橘樹達347 780株,面積達274.24 hm2,占柑橘種植總面積的8.7%;其他未死亡橘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凍害。經技術人員于2021年2月中旬對長興鎮、橫沙鄉、綠華鎮及其他鄉鎮的分散橘園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后發現,柑橘凍害發生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例如,柑橘幼樹極易受凍,產量過高、采收延遲導致樹體消耗過大的柑橘樹抗凍性較差,管理規范、樹勢強健的柑橘樹抗凍性好,周圍有水域、有防風林的柑橘樹凍害發生程度較輕,積極進行防凍保護的橘園可有效減輕柑橘樹凍害發生程度,采用設施栽培的橘園可有效避免柑橘樹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但總體上,本次寒潮嚴重損傷了崇明區柑橘的樹勢,影響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對崇明區柑橘生產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崇明區柑橘種植模式和橘園分布特點,分別對露地柑橘和設施柑橘進行凍害發生情況調查,并將凍害程度分為0~5級,分級株準如下:0級,葉片生長正常,枝條主干無凍傷,不影響當年產量;1級,秋梢葉片干枯卷曲或脫落25%~50%,少數晚秋梢受凍,其余均無凍傷,當年減產10%以下;2級,葉片干枯卷曲或脫落50%~75%,秋梢受凍,部分一年生枝條受凍,當年減產10%~30%;3級,75%以上葉片枯死脫落或卷曲,秋梢受凍嚴重,夏梢略有影響,近50%的一年生枝條凍死,部分主枝受凍,當年減產30%~50%;4級,葉片全部凍傷枯死,秋梢、夏梢均受凍死亡,主枝和部分主干受凍,皮層開裂,當年減產50%以上;5級,葉片全部受凍枯死,地上部分全部凍死,當年無產量。其中,減產百分比是指同一年份受凍橘樹的產量和未受凍橘樹的產量之比。
1.2.1 露地柑橘
調查結果表明,露地柑橘的凍害發生程度與柑橘的立地環境、樹齡、樹勢等關系較大,具體表現為:(1)定植1~2年的柑橘幼樹凍害發生明顯。據統計,幼樹平均受凍率達91%,平均凍害指數超過60,3級、4級凍害程度的發生率超過80%,5級凍害程度的發生率約為14%。(2)定植3~6年的橘樹凍害發生相對較輕。例如,長興鎮和橫沙鄉定植3~6年的橘樹凍害發生較輕,受凍率分別為78.85%和83.61%,凍害指數分別為24.27和33.01,且凍害程度主要為1級、2級,對樹勢的影響不大;而綠華鎮定植3~6年的橘樹凍害發生相對較重,受凍率達100%,凍害指數為52,且凍害程度以3級、4級居多,對樹勢的影響較大。(3)成年的柑橘樹凍害發生也相對較輕。例如,長興鎮和橫沙鎮成年的柑橘樹凍害發生較輕,受凍率分別為79.49%和82.34%,凍害指數分別為33.47和37.65,且凍害程度主要為1級、2級,僅部分為3級、4級;而綠華鎮成年的柑橘樹凍害發生相對較重,受凍率達100%,凍害指數為61.63,且凍害程度主要為3級、4級,僅少部分臨近河道、有防風林防護的成年柑橘樹凍害發生較輕。
1.2.2 設施柑橘
調查結果表明,設施柑橘樹的凍害發生相對較輕,僅以晚秋梢受凍為主,部分早熟雜柑因采收較晚,有果實受凍現象出現,個別大棚因未能及時開棚通風降溫,出現了樹體失水的干枯現象。究其原因,設施溫室大棚具有一定的防風保溫作用(據上海前衛柑橘有限公司大棚內調查,棚內溫度平均較棚外溫度高2~4 ℃),且寒潮持續時間較短,故寒潮對設施柑橘的影響不大。
2.1.1 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果斷進行采收
天氣預報一般可預測未來15 d的天氣情況,且在較強寒潮來臨前,各大媒體都會發布相關寒潮來臨信息。果農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盡快分批采摘橘樹上的鮮果進行售賣,并為采摘下來的鮮果創造適宜的儲存條件,避免鮮果受凍腐壞,以盡量延長鮮果的保鮮期,減少經濟損失。
2.1.2 及時發布寒潮預警,做好相關預防工作
各級政府和相關技術部門應提前發布寒潮預警信息,并積極宣傳寒潮預防措施,到柑橘種植重點地區進行實地查看,進行相關預防工作的專業指導,幫助橘農做好凍害預防工作。
具體預防措施:對于露地柑橘,可采取樹蔸培土,樹下覆蓋秸稈、稻草,及時噴施防凍劑,樹干涂白,用遮陽網等材料對樹冠進行覆蓋,熏煙防凍(在橘園堆積鋸末、糠殼、碎秸稈等發煙材料,在無風、氣溫最低時放煙)等措施;對于設施柑橘,可采取棚體加蓋草席或遮陽網,在棚內備好取暖器或炭盆等加熱設備等措施。
2.1.3 組織技術培訓,確保果農掌握應對災害性天氣的技術措施
積極組織果農參加技術培訓,通過課堂教授理論知識、現場演示操作技術等途徑,積極傳授應對寒潮、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和災后恢復技術,并確保果農切實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術。
在柑橘凍害發生后,應及時調查凍害發生情況,并盡快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和補救方法,以恢復樹勢,減輕凍害造成的損失,盡快恢復凍害后的生產。
2.2.1 柑橘凍后管理
對于凍害程度為1級、2級的橘樹,在氣溫穩定回升后,對受凍的秋梢和一年生枝條進行短截處理,并按照“強樹重剪、弱樹輕剪”的原則,及時進行修剪。對于凍害程度在3級及以上的橘樹,待其樹枝萌芽后再進行修剪,切勿過早動刀;且對枝干完好、葉片焦枯未落的受凍橘樹,應盡早進行人工輔助脫葉,待其春梢萌動時,再從最外圍萌芽以下2 cm處進行“帶青”修剪,剪后傷口要及時涂抹傷口保護劑。對于受凍嚴重、挽救無望的橘樹,應及時挖除,并進行局部深翻改土,然后補種健壯大苗。對于橘樹死亡率超過70%的橘園,建議整體改制。
2.2.2 生產恢復措施
具體為:(1)中耕松土。柑橘凍害發生后,要及時對橘園進行一次中耕松土。(2)及時施肥。對凍害發生較輕的橘園,應及時施用春季萌芽肥,并在柑橘萌芽期用尿素進行根外追肥2~3次;對凍害發生較重的橘園,宜勤施薄肥,可在柑橘春梢展葉后,用濃度為0.3%~0.5%的尿素溶液進行多次葉面追肥。(3)控制花量、果量。對于受凍后落葉多的橘樹,在其春季開花前,應短截或疏剪部分成花母枝,以減少花量;同時,在橘樹第2次生理落果結束后,對掛果較多的橘樹及時進行疏果。(4)警惕柑橘樹脂病的發生流行。橘樹受凍后抗逆性下降,極易發生柑橘樹脂病(黑點?。?;為預防此病發生,修剪后需及時清園,將剪下的病枝、枯枝帶出園外集中處理,并于早春全園噴施礦物油和保護性殺菌劑。
2.2.3 其他措施
積極開發相應的農業保險產品,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以對災難性天氣造成的嚴重損失給予相應的賠償或補貼,從而解決果農的后顧之憂,為柑橘生產保駕護航。
崇明區是我國重要的柑橘北緣產區之一,當地柑橘遭受凍害的風險較高,凍害帶來的損失也較大。因此,必須重視對凍害預防措施和凍后恢復技術的研究,并加強對當地果農的技術培訓,從而將凍害對崇明區柑橘生產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崇明區柑橘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