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遠 博羅縣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確保鋼筋工程質量,有利于提升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穩定性與可靠性,其中鋼筋工程質量通病,如管理問題、鋼筋數量設計缺陷以及鋼筋規格達標率低等,不僅出現頻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地影響了后期鋼筋工程使用成效。在明確鋼筋工程質量通病前提下,如何采取針對性治理措施,是目前各相關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鋼筋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工程質量監理單位對鋼筋加工與安裝質量管控不到位,施工單位自我檢測機制尚未完善,導致鋼筋加工工藝、質量管理存在諸多缺陷和弊端,加上施工單位并未嚴格按照監理單位所批準的工程方案進行施工,影響鋼筋工程質量下降同時,隨著時間推移,鋼筋工程質量管理問題愈加嚴重化,鋼筋工程后期使用安全難以保證。
鋼筋、鋼拱架數量不足也是鋼筋過程質量管理過程中常出現的通病,其主要原因鋼筋間距與數量間設計存在矛盾,加上部分施工單位為了節約施工成本,控制材料使用,偷工減料行為日益凸顯。一般情況下,會依據間距對鋼筋混凝土構件進行施工,但因鋼筋間距設計時所得出的鋼筋根數與既定鋼筋表中所示鋼筋根數出現偏差,進而出現鋼筋間距符合規定標準,鋼筋數量不足現象。
如隧道初期支護拱架、橋梁等工程等這一類性質工程中經常發生偷工減料行為,施工單位普遍認為在工程一般受力薄弱環節,控制材料使用,并不會影響鋼筋工程后期使用,但已經為整個工程后期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1]。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并未根據鋼筋骨架規格來進行施工,促使施工完成的鋼筋規格與既定鋼筋規格存在偏差,加上定位鋼筋骨架時,沒有對鋼筋骨架進行加固,導致模板尺寸不標準,進而降低了鋼筋規格達標率。此外,露筋情況也比較常見,入模后的鋼筋,由于位置固定失效,發生較大位置偏移,需要再次返工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施工進度。
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設備較為陳舊或老化,促使鋼筋連接質量問題出現頻率較高,加上施工人員并沒有嚴格按照規范來進行操作,墩粗、拉絲施工工藝控制不到位,導致鋼筋連接質量未達既定標準。如在制作螺紋時,施工人員并未按照螺紋設計要求來進行操作,致使后期出現螺紋長度與既定規范標準偏差較大,不合格螺紋安裝后,則會出現套筒中心空洞等情況。因此,嚴格管控此環節鋼筋連接質量,及時更換相關設備,盡可能避免上述問題再次發生[2]。
3.1.1 明確劃分施工責任,加強質量管理
首先,作為工程項目監理單位,應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對鋼筋工程質量管理加強監管,實施工程施工全過程監管機制,施工前期做好主動監理工作,施工中期與施工后期則是全過程跟蹤管控,做到將鋼筋工程質量問題從根源上消除。
其次,為了降低鋼筋工程中質量偏差及質量問題出現頻率,監理單位應對各個工序嚴格把關,一旦發生質量偏差或質量問題,及時返工修整,同時根據導致此問題的成因,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解決措施,以便后期再次出現此類型問題更好地應對。
最后,明確劃分施工責任,加強質量管理,主要針對鋼筋工程施工前期主動監理和前饋管控,即從施工準備階段至施工后期全過程嚴格按國家或行業既定規范來開展施工,始終貫徹“高標準、嚴要求”基本原則,加大對施工單位資質審核力度,確保施工單位自身管理水平,有助于監理單位順利開展鋼筋工程質量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針對鋼筋工程中所涉及的施工工藝及技術等,應根據鋼筋工程具體要求,選擇合適的施工工藝及技術,并嚴格遵守由監理單位批準的工程方案進行操作,避免因此方面問題而導致鋼筋工程出現質量問題。針對施工檢查中存在未達質量標準的分項工程,及時告知與聯系負責此工序的人員,立即進行返工,直至整改后的分項工程符合質量標準。
3.1.2 鋼筋工程施工階段全過程監理
施工準備階段:監理單位及監理工作人員應承擔其管控鋼筋工程質量責任,其中監理人員應在正式施工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了解與熟悉鋼筋工程設計文件,掌握鋼筋設計規格、數量、尺寸以及安裝位置等各項關鍵信息,認真審核鋼筋工程設計文件,及時發現文件中潛在問題,避免因設計文件問題而影響鋼筋工程施工。
第二,完善鋼筋加工場地建設,根據鋼筋工程具體要求來建設鋼筋加工場地,嚴令禁止隨地、隨意對鋼筋進行加工,規范鋼筋加工流程,防止鋼筋工程質量通病出現。
第三,確認鋼筋、預應力鋼筋等材料是否由一家供應商提供,便于檢驗鋼筋材料時,一旦發現材料質量問題可立即通知供應商,對存在質量問題的鋼筋材料進行退換,鋼筋材料進場前,需再次進行抽樣檢測,待無任何問題后,才準許入場。
施工期間及施工后階段:首先,加大首件工程監理力度。各分項工程開工前,對施工首件工程進行申報,待首件工程質量檢驗合格后,總結其施工經驗,有利于為后期大面積工程施工提供參考依據,同時踐行首件工程施工制度,為鋼筋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指導。施工單位負責人需要將首件工程開工報告提交至有關部門,獲得批準后才準許開工。
其次,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質量檢驗負責人、施工管理人員以及鋼筋工程項目總負責人需要定期到施工現場進行巡查,巡查內容主要包括鋼筋加工工藝、施工技術等,確認所使用的施工工藝及技術是否與審批方案標示一致;同時確認鋼筋加工規格、安裝間距、骨架尺寸、組織鋼筋保護層厚度等關鍵信息是否符合既定標準要求。針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由項目負責人負責通知與協調施工單位立即進行整改,視質量問題嚴重程度,再確認是否需要暫停施工,對出現質量問題的區域進行勘察與分析,發現其成因并提出相應治理措施,消除工程質量通病。
鋼筋數量設計缺陷治理可參考以下幾點:首先,反復審核鋼筋數量設計文件。上述提到鋼筋工程施工過程中,因按照鋼筋間距計算數量與實際設計圖表所示鋼筋數量二者存在矛盾,工程監理單位應嚴格審核鋼筋數量設計文件,給予多次審核,便于發現數量設計文件中潛在的矛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其次,為有效杜絕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行為,工程監理單位與施工單位間應加強協作,監理單位輔助施工單位完善現有自檢體系,確保自檢體系實施有效;最后,嚴格把控此環節各個工序,并定期對各工序進行質量檢驗,有利于及時發現施工中潛在各種隱患,告知此工序負責人馬上整改,一旦發現偷工減料行為的人為,依法追究其責任,并給予嚴厲懲處。
為了有效提升鋼筋規格達標率,前提是必須要保證鋼筋骨架、模板尺寸合理且正確,其中選用合格的保護層墊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控制鋼筋規格達標率的效果。例如,在制作某些工程部位的鋼筋構件時,部分施工人員為了加快模板安裝速度,通常情況下會采取縮小鋼筋骨架尺寸的方式,但會導致原有保護層厚度與規定標準偏差過大。因此,在實際過程中,施工單位應重視與加強針對現場施工人員及工程質量管理力度,特別是技術管理,嚴格監理與檢驗各工序,檢驗過程中一旦發現未到質量標準的工序,責令負責此工序的相關人員立即進行整改。此外,施工單位所使用的保護層墊塊質量未達標準,且墊款數量準備不足,針對上述問題處理,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做好相應思想教育工作,強化工程質量管理效果,定期巡查施工現場,根據巡查流程依次審核各個工序,從根本上消除此方面質量通病[3]。
鋼筋連接質量未達既定標準治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仔細審核施工現場電焊作業人員,確認其技術水平、專業能力是否達到鋼筋工程施工要求,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人員一律不予聘用;開展焊接鋼筋作業前,施工單位應做好針對焊接作業人員培訓工作,幫助焊接作業人員熟悉鋼筋焊接流程及操作規范,確保鋼筋焊接作業每一環節均符合既定標準。
其次,焊接鋼筋時,焊接作業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焊接流程進行操作,監管人員需要確認每一階段鋼筋焊接質量及焊接工藝,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則要立即叫停焊接作業,及時解決質量問題,并再次確認施工現場中各機械連接設備是否存在故障問題,其性能是否完好,更換陳舊、老化的機械連接設備,避免因設備問題而導致鋼筋連接質量未達既定標準。
最后,監理人員需要注重抽驗焊接完成的鋼筋,其中鋼筋連接質量是抽驗工作主要重點,確認組織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否合理,依據鋼筋工程既定質量標準指標給予鋼筋連接專項檢查,直至無任何鋼筋連接質量問題。
綜上所述,鋼筋工程質量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安全使用有著直接影響,重視與加強鋼筋工程質量通病管控力度,實施施工準備階段至施工后期全過程監管機制,嚴格把控鋼筋工程中各個環節與工序,要求所參與工程施工的人員必須遵守相關規范來進行操作,并做好施工工藝及技術審核工作,落實各項治理措施,從根本上保障鋼筋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