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思琦
(廣西恒智測繪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2)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作為查清我國國土資源的重要手段,具體調查內容為查清我國當前土地種類、面積、權屬等內容,全面了解我國當前耕地、林地、草地、住宅、交通、水利等土地類型的分布狀態,綜合測定和收集相關數據信息,并根據所收集的數據信息編制比例尺地圖。相較于前兩次全國國土調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引入了如遙感影像技術、3S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測繪新技術,并在相關技術的支持下進一步提高測繪效率和精準性,為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有序開展提供了重要支持。3S技術指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對地觀測系統中空間信息獲取、存貯、管理、更新、分析和應用的3大支撐技術。RS即“遙遠的感知”,即不與探測目標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征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GPS是由地面控制系統、空間和用戶裝置等組成的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以全天候對目標進行定位及導航處理,具有精密度高、抗干擾能力好、保密性強、定位速度快等特點。GIS是一種將地理現象信息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顯示的綜合系統。基于此,為能夠進一步分析測繪新技術的優勢及應用,本文將對測繪新技術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是基于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的經驗和成果之上有序進行的。具體開展過程中,相關工作單位需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標準,結合各類測繪新技術和相關權威資料綜合保障調查數據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分為以下內容。
全面了解我國當前土地種類、面積、權屬等內容,全面了解我國當前耕地、林地、草地、住宅、交通、水利等土地類型的分布狀態。以耕地調查為例,具體調查過程中需要結合精細化管理模式,綜合調查當前耕地數量、耕地具體分布狀態、耕地組成以及耕地權屬,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歸納匯總,為后續地圖繪制提供重要數據參數支持[1]。
為保障調查內容的精準性,調查人員需要對被調查地區的城鎮或者其它地區的土地利用情況數據信息進行全面調查收集,并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互聯網共享網絡管理系統,對相關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最終獲取低利用率土地和閑置土地調查結果。
構建完善的土地資源變化統計信息調查制度,并以此來開展具體土地資源數據信息變化實時統計和管理工作,確保互聯網平臺數據信息的動態化更新和完善,提高數據信息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在進行土地資源統籌安排以及合理開發前,需要對土地資源進行綜合測定評估,相關數據信息不僅包括各地區的地形地貌,也包括如面積、土地類型、土地權屬等基礎信息[2],完善的國土調查數據可以為相關土地資源開發項目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支持,進而方便土地資源開發相關人員更為精準地開展項目開發可行性預測評估,為后續開展的有序進行以及具體項目調查提供有效的基礎支持。
通常來說,測繪時會對當前自然地理環境、人工社會的具體面積、形狀、分布狀態等諸多相關內容進行測定收集,并根據所測定的數據信息編制成比例尺地圖。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測繪情況來看,我國當前所采用的測繪技術體系主要可以分為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和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2部分。
光學儀器設備和手動鋼尺等較為傳統的基礎測繪技術設備體系。在實際測繪過程中,測繪人員會先通過相關測繪技術設備對測繪目標進行具體測量,然后通過數學運算、平板儀等方式手工根據既定比例尺完成測定目標的實際圖紙繪制。由于此種測繪技術體系中大多工作內容均需要人工完成,所以傳統測繪技術也被稱之為人工測量技術[3]。
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是一種基于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工作經驗,應用如遙感影像技術、3S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數字化測繪技術,將具體測繪信息直接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別處理和數字形式,再通過計算機成圖系統根據預設比例尺進行快速成圖,最終繪制出可以滿足不同要求的實際測繪地圖。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具有以下幾點技術特征。
3.1.1 嚴格的核查體系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作為查清我國國土資源的重要手段,其對于具體調查數據的精準性和可靠性有著極高的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在數據調查過程中均需要嚴格遵循“省級檢查、國家核查”的核查制度,并以省級為基礎數據核查單位,科學設置調查數據評價區間,綜合保障調查數據的時效性和精準性。同時,結合第一次、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中所存在調查效率低、工作量大等問題,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過程中將會運用各類數字化測繪新技術,在相關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有效簡化測繪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測繪精確性[4]。
3.1.2 調查結果可控性
相較于前兩次全國國土調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因為應用了新型測繪技術,并且有著前兩次數據作為支持,促使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可以快速有序開展。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以省級為基礎單位,對全國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我國實際地理國情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全面調查,同時將相關調查結果錄入到數據庫,該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還會根據每年所調查的數據進行有效更新,以保證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的有序進行。
3.1.3 調查內容更豐富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對于新型產業的用地類型進行了明確規定,并在具體調查過程中結合相關新型產業的實際經營特點,通過更為精細化的調查方法對城鎮和農業用地融合調查方法進行有效優化,以保證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任務能夠順利完成,進而為后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提供重要支持和參考,提高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率[5]。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具體工作過程離不開完善的技術調查流程的支持,而在完善技術調查流程時需要根據現有的土地調查數據,結合當前先進的技術手段,通過內業和外業相結合的方式,科學構建出國土調查技術流程。通常情況下,國土調查的技術流程可以分為數據處理、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分析以及數據應用等5方面內容,在經過一系列技術流程處理以后,最終所獲取的信息可以為人們更為深入掌握我國國土種類、面積以及權屬等方面數據信息提供支持。同時,相關數據信息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可以更方便、快速對數據信息進行利用的國土調查數據庫[6]。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主要采用內業和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尤其是在針對農村土地信息調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通過測繪新技術結合如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農村土地相關資料,來獲取農村土地的調查信息,然后內業通過“系統+人工”的方式對調查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合理調整龍頭土地權屬界限和種類圖斑,繪制標注出圖斑的具體位置、形狀、大小以及現狀相關信息,對于信息缺失、不吻合區域則會通知外業工作人員對質量進行補充收集,確保最終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測繪新技術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應用時主要表現出以下優勢。
相比傳統測繪技術,測繪新技術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無論是何種測繪新技術,其均具備數字化特征,相關數據可以直接被計算機系統進行讀取使用,結合系統的自動化處理,可以有效提高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效率,彌補第一次、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中工作效率低的不足[7]。
在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中,在測繪新技術的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快速實現調查數據與過往數據信息的匹配對比,并由此獲取具體測繪測量結果,分析測繪結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綜合保障測繪結果的精確性。
測繪新技術的應用需要相關技術設備的支持,相較于傳統技術設備,新型技術設備更加方便快捷,對于相關工作人員操作要求也相對較低,所以可以有效降低測繪技術的實時難度,對于實際環境的要求也相對較低,促使調查人員可以更為快速有效地完成測繪作業。
遙感影像技術也被稱為正射影像圖技術,其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主要用于土地調查基礎圖數據信息動態監控、采集使用。具體應用過程中,通過遙感影像技術可以實現對我國城市、農村土地的實時監控效果,促使國土調查人員可以快速掌握城市、農村土地使用情況以及土地面積情況,結合航空遙感影像技術綜合獲取城市、農村地形地貌等相關影像數據,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影像數據信息的匹配對比分析來判斷遙感影像資料的真實性和精準性,及時發現影像采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快速糾正處理。遙感影像技術作為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所采用的關鍵新技術,其不僅實現了國土調查資料的實時監控和管理,也為國土調查的有序開展提供重要支持。
3S技術主要用于外業調查與內業處理的對比分析過程中,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外業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方向,基于外業調查數據,對內業處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發生問題的區域進行綜合分析,探索內業處理中存在的疑點影像區域,并及時對問題區域重新進行數據采集。此外,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3S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促使土地利用現狀、疑點位置和圖像產生的綜合匹配分析,最終及時發現影響數據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處理,確保二次補測過程中可以對當前問題進行有效彌補和解決,提高數據信息的精準性和有效性[8]。3S技術還可以在定位系統和導航系統的支持下,為測繪作業提供相應的虛擬參考站支持。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應用了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相較于傳統測繪技術體系,數字化測繪技術提升對于數據處理技術的要求更高,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所有調查數據信息均需要經過分析處理后才能夠進行具體應用。具體應用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通過計算機系統對調查數據進行多步驟分析處理。如,遙感影像圖像需要進行影像圖重疊并展開分層處理,然后將遙感影像中的待檢測特征值與實際標準值進行匹配對比分析,進而實現對待檢測區域的科學檢測驗證效果。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中要求數據調查過程中的合格地區補測工作可以通過高精度測量設備進行;不合格地區補充工作不僅需要提供高精度測量設備補測數據,還需要采取相應的補充措施。具體來說,工作人員需要利用定位設備測量土地變化邊界主要轉彎點的坐標數據,并結合經驗數據對土地調查數據庫數據進行更新完善。實際測量過程中可以通過GPS-TRK全球定位系統進行輔助,該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較為穩定的參考坐標系統,所以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將無需進行坐標參考轉換技術,在保障參考點的準確性、一致性的同時,還能夠減少工作量。此外,針對山區等CORS模型不能夠正常補測作業使用區域,則需要采用GPS-RTK全球定位系統無線電操作模型進行具體補測作業,若需要補測的區域相對較小,便可以通過“4參數+修正固定差+糾正校正參數”的方式進行坐標轉換,綜合保障地物補測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需要在各類測繪新技術的支持下,結合第一次、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經驗及數據,綜合保障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具體測繪新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應綜合分析新技術的使用范圍和前兩次國土調查中所存在的各類問題,然后通過測繪新技術的應用來有效解決或者抑制相關問題,最大限度保障全國國土調查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