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肸 王欣玥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已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些焦點問題因互聯網的介入而迅速傳播發酵,因此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進而演變成為網絡熱點事件。由于整個網絡熱點事件的發展過程表現出若干連續的階段,不同階段表現出區別于其他階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因此本文將針對階段性網絡熱點傳播的社會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基于此提出正向調節網絡熱點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網絡熱點;階段性;社會影響
一、階段性網絡熱點
近年來,賽博朋克式作品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其背景大多建立于“低端生活與高端科技”的結合,表達人們對完善及發展信息技術的美好期望。賽博朋克式作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背后所依靠的高端技術均立足于網絡。而網絡是網絡事件傳播的根本原因。
但是網絡事件與網絡熱點又有一定的區別。
網絡事件是指在一定社會背景和環境下,全國范圍的網民基于某些目標訴求,主要討論場所為網絡,通過大量轉載、跟帖等方式,產生一定的表達意見的場域效應的事件。而網絡熱點是指某種事件發布在互聯網上,經過短時間的傳播就能引起公眾瘋狂關注、轉載和評論。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傳播速度只增不減,在互聯網中不斷掀起軒然大波。
因此,網絡事件的范圍不局限于網絡熱點,網絡熱點是在互聯網“場域”中被放大了的,擁有超強熱度的網絡事件。許多事件一經發布,就迅速成為熱點事件,而隨著事件情況從最初模糊不清再到最后真相水落石出,事件傳播速度持續加快。在此過程中,雖然有其他新發生的網絡事件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但只要此事件有最新進展,公眾還是會點擊詳情并且在網絡場域中進行探討,所以網絡熱點呈現出一種階段性的特征,在其結束之前,公眾會對其不同的發展階段進行不斷的了解和傳播。
階段性網絡熱點并無相對較大的局限性,其涵蓋范圍較廣,包括政治、經濟、娛樂以及公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階段性時事政治網絡熱點主要涉及到國家將要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政府的執行方法等。階段性實事經濟熱點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共享經濟”“打擊傳銷”等紛紛引起廣泛討論。階段性社會熱點大多涉及到公眾的民主參與和社會再分配,近年來有關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熱點討論總是居高不下。而階段性娛樂網絡熱點最受公眾關注,往往會成為公眾茶余飯后的主要聊天話題。
二、階段性網絡熱點出現的背景及原因
(一)新傳播形態與大眾媒介的盛行
智能手機和社交媒介組成了新傳播形態的基本特征。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社交媒介也隨之慢慢更新,開始依照公眾各自的喜好推送不同的階段性網絡熱點,從而導致“可見性”的到來。
“可見性”是指某個事件是否被他人看見和注意。
由于“可見性”,大眾傳播媒介的范圍也進行轉變,屬于私人的情感宣泄空間也開始成為階段性網絡熱點的傳播媒介。同時,“可見性”使各個傳播媒介得以更好的相互聯系,一個階段性網絡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在多個傳播媒介中大肆宣揚,同時引起多家新聞媒體的連續報道,加快階段性網絡熱點的傳播。
新傳播形態與大眾媒介相互融合能夠使不同階層之間交換熱點,創造階段性網絡熱點的最大價值。這也使得處于社會不同階層和不同形態的公眾被新傳播形態和大眾媒介巧妙地利用階段性網絡熱點所關聯到一起,形成階段性網絡熱點事件得以火爆傳播的重要基礎。
(二)公眾意識不斷提高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新方式。許多階段性網絡熱點的產生是伴隨著公眾為自己或群體的權利而奮斗和維護的。互聯網及新媒體使得個人生活的傳播變得容易,也更容易產生共鳴感。在這樣的條件下,個人經歷往往更加能夠獲得公眾的共情,并從傳播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就使得在階段性網絡熱點中,公眾不僅對事件的各方參與者有移情作用,還能夠促使更多人展示相似經歷,不斷推高階段性網絡熱點。
隨著網絡中主體的發展,90后和00后已經成為網絡主要活躍用戶,也是社交媒體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網絡信息收集能力和參與討論的意愿。如果公眾對于同一件事情展現出高度重視及評論的意愿,那么這件事就將成為階段性網絡熱點。
(三)網絡空間成為生活組成部分
前文提到隨著新型傳播媒介與大眾媒體的盛行,階段性網絡熱點的“可見性”隨之到來,多種多樣的接收信息的形式組成了當代人的網絡空間。電子設備的普及使得公眾想要進入網絡空間變得輕而易舉。任何時候,只要人們拿出自己的電子設備就可以進入網絡空間,并且動動手指就可以對當下的階段性網絡熱點進行了解。正是人們進出網絡空間的輕易性導致了階段性網絡熱點的不斷出現。
現代人們喜歡透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網,在網絡上交友、購物,用移動手機觀看視頻、新聞等,及擅長搜尋與拼湊一片一片熱門資訊。他們瀏覽網絡空間已經成為自身的一種習慣,會在碎片化的時間當中進行網絡瀏覽,在此過程中,首先關注的就是階段性網絡熱點,大量人群的關注使得階段性網絡熱點的熱度逐漸攀升。
三、各方面對正面調節網絡熱點的對策及意義
(一)國家:引導輿論方向,完善相關法律
先前自“仝卓事件”在網絡上被公布后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其負面影響涉及到高考公平、政府官員濫用職權等國民問題。教育公平事關國家未來,因此國家極度重視,第一時間給了全國人民一個嚴肅回應。隨后八大官博相繼發聲以引導輿論方向,在網絡上都在嘲諷仝卓“坑爹”時,提出了“又是誰坑了仝卓”的觀點。在當代網民的眼中,官博的發聲等于國家給事件進行了定義。之后國家對高考和入學制度的漏洞進行嚴肅檢查和改正,堅決消除權力監督真空地帶。
而隨著近年來網絡媒體越來越發達,一些諸如傳播不實信息、惡意營銷的現象層出不窮,為切實保障我國公民的網絡合法權益,整治網絡中違規違紀的問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等部門和機構陸續發出通知,整治文娛領域和網絡環境,規范網絡用語,營造干凈網絡平臺。
由此可見,國家在引導階段性網絡熱點方面具有強大力量。
(二)政府:落實國家政策,加強思想宣傳
面對階段性網絡熱點,政府可以快速獲悉國家及群眾態度,并依據法律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手段,正向調節網絡熱點。政府可以通過微博等網絡媒介發布各式各樣的國家政策落實方案、當前形勢下的政治熱點思想,以達到教育宣傳的目的。此舉不僅能運用網絡媒介傳達國家政策思想,還能有效隱形的引導階段性網絡熱點發展趨勢,甚至自身發布的重要內容也許成為新的階段性網絡熱點,從而將階段性網絡熱點的內容牢牢把控。同時,政府可以通過網民對階段性網絡熱點的評論掌握大眾對熱點事件的看法從而掌握一定的主動權進一步把控事件的走向。
(三)社會:營造積極氛圍,傳播正確思想
社會是鏈接政府和公眾的重要紐帶,正是由于許多階段性網絡熱點高度契合當下的社會環境、群眾心理,該階段性網絡熱點才會得到過多的關注度。
2021年8月河南持續性暴雨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在國家與政府利用網絡不斷報道該事件之后,社會各界人士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比如網友們接力幫助快要分娩的孕婦找救護車;全網對此次事件進行資金和食物捐贈……這些通過網絡而進行的社會救助更能體現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精神,加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網民對網絡熱點事件發表評論,“網絡暴力”一詞不斷被提及。無論是明星還是粉絲都存在被網絡暴力的事件發生。在此過程中,社會應該積極控制極端情緒化的網絡評論、網絡熱點的過度炒作以及不良輿論帶來的社會負能量持續傳播,以營造積極氛圍,傳播正確思想,從而增強公眾對網絡環境的自動保護和正確認識。
(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尊重國家利益
當負面階段性網絡熱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傳媒企業應該以技術手段保障傳播公共性的制衡力量。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兼顧企業自身的商業利益,更要有篩選的、有原則的進行選擇,進而以承擔社會責任。一旦只注意商業利益,對于階段性網絡熱點話題不進行有原則的篩選,那么將會有傳播錯誤思想,引起群眾思想動搖的可怕后果。其他企業可以通過公眾對熱點事件的心理認同激發積極的社會文化思路,順應階段性網絡熱點發展趨勢提高知名度從而對階段性網絡的走向起到正面的調節作用。
(五)大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建立正確思想
當下90后和00后已經成為網絡主要活躍用戶,具有較高的網絡信息收集能力和參與討論的意愿。而大學生正屬于這一類群體。高校大學生屬于思想道德體系尚未穩固的特殊群體,在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緊跟時代腳步,建立正確思想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應該及時把握和洞察學生的網絡關注動向,多多開展思政課程,帶動正向網絡熱點的討論。同時對負面網絡熱點積極梳理,提醒學保持客觀態度,緊跟時代步伐,建立正確思想以便大學生在關注階段性網絡熱點的同時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不被負面評論所左右。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于實際行動,對階段性網絡熱點的是非對錯自己的評判,對一些有傷社會和諧的話語仔細甄別,使網絡參與感和獲得感最大化。
作者簡介:
趙肸(2001-),女,漢族,天津市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保險學方向。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大學2021年度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C089。
參考文獻:
[1]周葆華.出圈與折疊:2020年網絡熱點事件的輿論特征及對內容生產的意義[J].新聞界,2021(03):21-27.
[2]聶新鑫.仝卓事件調查:整個鏈條涉及多個環節[J].人生與伴侶(下半月版),2020(07):17-20.
[3]徐艷.網絡輿論傳播在新媒體中的體現與社會影響[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11):51-53.
[4]張樂薇.網絡時代輿論監督深化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1(01):118-120.
[5]李平.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拳整治網絡亂象[J].網信軍民融合,2021(05):25.
[6]張春杏.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生成特點、問題及應對[J].傳媒論壇,2021,4(0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