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欣琪 周華婷 秦可心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問題日益突出,國家出臺了許多有關垃圾分類的制度。文章基于國家鄉村振興中的繼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戰略,綜合比對了江蘇省南京浦口、江蘇省揚州劉集鎮、江蘇省泰州淤溪鎮三處農村自行組織的垃圾分類和試點區的垃圾分類情況。重點分析了農村垃圾分類現狀,考察了現行垃圾分類存在的困境,并針對困境提出了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垃圾;農村垃圾分類;農村居住環境
1.國內外垃圾分類已取得的成果
人類的活動總是會產生垃圾,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們的各項物質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漸漸發現了不適當的垃圾處理方式會污染水、空氣、土壤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因此,垃圾分類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各國在垃圾分類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舉措,作為環境治理的關鍵,垃圾分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國外,垃圾分類已經實施。例如比利時,積極推進節能知識,有些大學設有垃圾處理專業或課程,為垃圾專家提供培訓方案,為垃圾董事提供技術保證。例如,在德國重大法律執法機構的法律支持下,德國設立了雙向恢復系統。一方面,由制造商、包裝、銷售代理部門投資于專業的回收中介公司。另一方面,為了循環被分類為各制造商使用,公司組織了垃圾運營者集中回收各種垃圾。目前,德國垃圾營收占全國經濟成果總額的1.5%,總銷售額達500億歐元,建立了完整的垃圾處理行業體系。日本的垃圾分類十分精細,全球有目共睹,垃圾籠統分為易燃物,不易燃物,資源垃圾,大物垃圾,有害垃圾。再由此基礎上將垃圾細分,有利于更高效更環保的回收。在我國,城市垃圾分類已經初步取得成果。實地考察南京某小區街道都會設置不同的垃圾桶以供居民對不同垃圾進行排放,方便不同垃圾的快速收集。不僅如此,許多社區都設計了外型美觀,功能明確的垃圾中轉站。鮮艷的顏色和美觀的設計不僅吸引居民的關注,而且也會讓兒童對于垃圾分類這件事很感興趣,同時上面的文字也進一步向居民和兒童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垃圾分類負責人員每天再沿途統收垃圾的時候,會對居民已經分類的垃圾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確保垃圾車拉走的垃圾沒有混投現象。
2.農村垃圾分類的現狀和困境——以泰州淤溪鎮為例
對蘇北農村重點考察了揚州劉集鎮和泰州淤溪鎮。以泰州淤溪鎮為例,村政府的集中意識提升。從前,村民們根據家庭關系自發規定垃圾傾倒所,導致村落里散布垃圾;現在,村政府根據村民居住的集中程度和居住規模建立垃圾回收站,同時采用網格化管理——街道、行政村、自然村三級網格監管體制。另外,村民的垃圾投放意識增強。由原先的各家各戶自制小型垃圾場或者將垃圾傾倒在河邊變為使用垃圾袋統一將垃圾投放在政府建設的垃圾亭的垃圾桶中。傳統的農村生活垃圾大多是易降解的,所以,農民們主要會采用還田的方式處理它們,同時在還田的過程中還可以變成有機肥幫助農作物的生長。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生活垃圾不能夠被降解甚至對土地有害,尤其是現在提倡建設新農村以后,生活垃圾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農民由于缺少相關知識,在看到不能被降解的垃圾時會選用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而填埋對于土地來說是極不好的。所以,妥善處置生活垃圾成為重中之重。據了解,淤溪鎮馬莊村村政府考慮到這一點,在村里發布招募令,招募環衛人員和專門的垃圾運輸人員。同時根據本村的能力,商討是否能夠建立垃圾焚燒站以便垃圾的最終處理。環衛人員,每天負責巡邏村莊道路的整潔情況,并且幫助把垃圾統一運送到垃圾車有垃圾運輸人員統一集中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垃圾整治,可以明顯發現村莊的街道干凈整潔,河水清澈,越來越多村民選擇休息時間進行釣魚來娛樂。上級政府會派相關人員定期到村鎮的學校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同時未來鄉鎮政府考慮會采用情景劇以及戲劇的形式在村里進行垃圾分類的普及。將垃圾分類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后期運營處理和工作隊伍正常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每年安排70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統一購置環衛作業車輛,實施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兌現城鄉垃圾統籌獎補資金。另外,根據相關文件規定,鄉村的垃圾分類重點在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綠化垃圾、有機垃圾、生活垃圾,這部分垃圾優先進行分流,再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
泰州淤溪鎮垃圾分類困境:
首先,在進行生活垃圾治理的時候,根據村民居住的集中程度和居住規模建立垃圾回收站時可以發現,村莊村民居住的密集程度不一,所以垃圾回收站進的相差幾米,遠的相差幾十米,這就導致,有部分單獨生活的腿腳不便的老人們無法按照要求來進行垃圾的投放。其次,現在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產生的垃圾增多,所以,每個垃圾回收站垃圾桶的個數可能不能容納產生的垃圾。并且,由于村莊的成年人口大多在外打工,剩下的大部分并不能夠勝任環衛人員的工作,所以,在人員方面的匱乏也是問題。然后,村民文化水平滯后。在垃圾分類普及方面,盡管村落會有大喇叭進行宣傳,但是村莊大部分時候生活的人為老人和孩子,他們可能不能夠清楚廣播的意思。盡管有時候村干部會進行走訪普及,但是面對缺乏識字能力的老人和稚童時,也不能夠使他們了解自己的意思。再然后,村民參與度不高。由于垃圾分類分為好多類別,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復雜,所以人們并不愿意花費時間做這件事情。同時由于村落離城市較遠,所以垃圾分類的普及以及不進行垃圾分類的危害并沒有深入人心,就連村干部也并不能夠以身作則。
3.段農村垃圾分類的現狀和困境——以揚州市劉集鎮為例
以蘇北揚州市劉集鎮為考察對象,普遍存在著分類不明確或缺失的問題。垃圾大體分為三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而農村垃圾分類與農村城市化的加劇的不匹配使得垃圾分類更加混亂。其次,我們走訪街道,發現街頭散落著零星的各類標有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同時,以往使用的垃圾桶依舊散落在街道的各個角落,標有可回收垃圾等的分類垃圾桶也并沒有實行職能,村民們依舊將此類垃圾桶當作普通垃圾桶,所有的垃圾不分類全部倒進垃圾桶。
蘇北揚州市垃圾分類困境:
首先,法律法規不健全,缺少制約機制。自我國全面開展垃圾分類以來,國家先后頒布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法規條例,對城市垃圾分類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相較于城市垃圾分類的強制性,農村垃圾分類沒有相應完善的法規法制,鮮少有相關指導條例與法制法規相配套的執行力度和管理手段。因此,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在開展中時常有管理混亂,職責不明確的問題。同時,很多指導條例不具有法律效應,這就使工作開展不具有強制性,農村垃圾分類的制約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再者,農戶環保意識不強 垃圾分類源頭缺少關注。農村農戶普遍素質不高,生活習慣不好,各農村的大部分居民自我約束意識差,加上地區對于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小,導致大部分居民缺乏環保意識。即使現在農村普遍安排了垃圾分類設施,農戶并不能有效的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垃圾扔錯垃圾桶的現象依舊很普遍。同時,農村垃圾分類設施一般簡單的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并不能有效的進行垃圾資源的合理回收,農戶對于濕垃圾、干垃圾等垃圾分類知識缺乏,使垃圾分類在源頭不能有效開展。垃圾處理終端不完善,造成垃圾分類白用功。在農村調研中,我們發現,即使農戶垃圾分類準確,垃圾也放在了正確的垃圾桶內,在垃圾拖往垃圾處理廠的過程中,所有垃圾又混為了一起,拖到垃圾焚燒廠統一焚燒,使前面垃圾分類的措施前功盡棄。在垃圾分類有效開展過程中,不能有效完善垃圾處理路線,真正做到資源的有效合理回收。
4.農村垃圾分類的可行性措施——以泰州淤溪鎮為例
(1)合理的布局垃圾回收站。經過走訪幾個農村,發現農村每條街道上的住戶個數和年齡都不一致,通常分為聚居和散居。因此,政府考慮住戶密集程度設置的垃圾桶的分布——最遠間隔800米,最短間隔5米。政府僅僅考慮了住戶的密集程度,并沒有切實的考慮到年齡層面的問題。在部分散居的住戶里,上年紀的較多,垃圾桶設置在較遠的地方對他們來說是不方便。所以,村鎮在設置垃圾回收站時,要對當地的受眾人群進行走訪,切實的為老百姓干實事。
(2)提高對環衛人員的待遇福利。目前,農村的現狀是大部分勞動力外流,剩下的是婦孺兒童,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在農村進行務農并不足以維持家庭的正常運作;大部分勞動力是接受過教育的,進行環衛類的工作不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對外流的勞動力的訪談,我們發現其實他們很愿意回到家鄉跟自己的親人待在一起,只不過,農村并不能提供他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所以,提高環衛工人的地位以及福利待遇是吸引外流勞動力回鄉發展的主要方式,也是增加農村勞動力的主要途徑。
(3)采取在村鎮娛樂場所定期進行戲劇、相聲等豐富的節目,幫助科普垃圾分類的知識以及垃圾污染的危害。由于農村大多都是婦孺兒童,消息來源較為閉塞,不能及時了解到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所以舉辦一些老人孩子會喜歡的節目類型能夠更好地達到宣傳效果。
(4)在當地小學舉辦親子活動,通過和孩子一起進行相關活動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逐步滲透到村民日常生活。現階段,每個家庭的重心大多集中在孩子身上,利用和孩子之間的親密互動,在幫助學生們了解垃圾分類的同時也帶動家長進行垃圾分類的行動。
(5)加大資金投入。目前,垃圾分類在農村仍處于初步試點階段,所以給予農村的經費并不充足,導致農村許多項目的行進與城市脫軌。
參考示范村的經驗,在其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考慮跟其他企業合作,開發出不對環境有污染的且能夠回收利用的裝置。
5.農村垃圾分類的可行性措施——以揚州市劉集鎮為例
首先,加強環境衛生教育,發揮農戶主人翁意識,進一步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活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垃圾分類困境,必須發揮農戶的主人翁意識。農村居民大多文化程度低,環境保護的認知水平低,村干部等領導組織要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多舉辦一些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文化表演活動,加強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大多數農戶樸實真誠,對自己的農村有著深深的村莊情感,在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要積極調動村民的集體意識和加強村莊責任感,讓村民從心底將垃圾分類當作義務,而不是聽從村委指示的“麻煩事”。其次,弱化行動空間復雜性,合理規劃垃圾分類廳擺放點。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大多數農戶由于垃圾分類廳的距離較遠,而選擇將垃圾放在原先的垃圾投放點,很多垃圾分類投放點并沒有得到正確的利用,呈現一種“名存實亡”的狀態。在垃圾分類廳投放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農戶投放垃圾的便捷程度,同時,應該簡化垃圾分類品種,先考慮養成農戶簡單垃圾分類的習慣,再進一步進行垃圾分類細化教育,循序漸進。再然后,采取少數帶動多數,加強青少年垃圾分類教育。農村農戶認知水平低,簡單的集體宣傳工作很難取得巨大的成果,因此就需要一些人首先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然后再分散在各個村落進行普及。在垃圾分類中,每個村莊的清潔工至關重要。因此,加強對清潔工進行垃圾分類培訓,并按期進行垃圾宣傳工作考察,必要時進行經濟激勵和榮譽表彰,充分發揮清潔工的帶頭作用。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垃圾分類意識是村莊垃圾分類的未來,著重對青少年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由青少年領頭落實到一個個家庭。最后,開展良性競爭活動,促進垃圾分類工作鎮政府可開展“最美鄉村”等活動,各村落也可進行“最美家庭”等比賽活動,并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或榮譽表彰,致力于村落間、村民間在競爭中了解垃圾分類知識,落實垃圾分類行為。
作者簡介:
繆欣琪(2001-),女,漢族,江蘇,南京審計大學本科在讀,金融學方向。
通訊作者:
湯二子(1988-),男,漢族,安徽巢湖人,南京審計大學,南京大學博士在讀,應用經濟學方向。
基金項目:
2020年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農村垃圾分類的現狀,困境及可行性措施”2020AX0500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