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凡 李浩楠 倪家駿
摘要:現代日本通過ACG產業獲得了大批青年群體的好感,而其強大的文化輸能力出也為日本提高自己的國際認同感起到了不小的幫助。此次報告便是要研究日本文化輸出背后蘊含的大眾傳播學道理,篩選和歸納出其中獨特的傳播學技巧。
關鍵詞:日本,動漫外交,大眾傳媒,傳播技巧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開始陷入停滯狀態,隨著泡沫經濟的大崩潰,日本各個傳統行業遭受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之下,日本政府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以期挽救日本經濟的衰退,再加之其亟需改善自身糟糕的國際形象,政府便將發展的重點放在了文化立國之上,隨后一系列的法案與政策相繼提出,自1996日本文化廳正式出臺《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到2006年提出“動漫外交”戰略,日本的文化輸出一直將動漫,游戲、影視等媒體作為其主要的文化輸出工具。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顯示,在全世界放映的動畫片中有近六成是日本制造的。而日本的文化產業也憑借著這些軟媒介在世界范圍內大力開拓市場,隨之而來的便是繼“失去的10年”之后久違的經濟增長。這一切傲人成績的背后便是其強大的文化輸出能力,那又是借助了何種傳播技巧使得其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文化輸出能力,這便是本文希望探討的問題。
就表象來看,日本于平成時代的文化崛起似乎離不開游戲、音樂、動漫等在各國年輕人中廣受歡迎的娛樂型媒介。比如說游戲方面,由明星制作人名越稔洋一手炮制的動作IP《如龍》在全球范圍內幾乎收到玩家群體的一致好評,世嘉2020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其系列銷量已突破1400萬份,《如龍》中將現代日本那種獨有的街頭文化符號化,把黑道、居酒屋、公關俱樂部等只存在于日本社會的地下世界帶到了全球玩家的眼前,又把花牌,日式茶道,日式弓道等來自日本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游戲所在的虛擬世界之中,而其獨特爽快的玩法再配上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自然而然就吸引了屏幕前各國玩家的關注,使其受眾接觸到游戲中所包含的日本文化,而部分玩家又會刻意挑選出游戲中自己所喜歡的環節加以二次創作,使其在網絡上的影響范圍更進一步的擴大。再比如說動漫方面,知名IP《火影忍者》之中便是不乏日本的各種傳統文化元素。它帥氣的招式,華麗的畫面,環環相扣的動人故事就像是一根長長的鎖鏈一般,把一個包含傳統日本神話,民間傳說,富有古代日本社會特點的世界觀緊緊的聯系在一個整體之中,使其受眾在被《火影忍者》自身故事所吸引的同時,接觸到其背后的特色文化。不論是動漫、電影還是游戲,那些承擔著日本文化輸出作用的爆款IP都有著許多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盡可能的遠離陽春白雪式的傳播載體,讓自己的傳播內容看起來更加平易近人,并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將其自身的文化在合理范圍內稍加改造以后隱藏在那些看起來十分酷的,新穎的娛樂型媒介之中,借由這些媒介自身的傳播帶動文化的一同傳播。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傳播學教程》一書所說,傳播學不僅要考察傳播過程,還學要考察各個過程之間的聯系,考察傳播活動得以進行的社會環境。從傳播內容看,“文化”作為被傳播者,是不同于“新聞”、“學術研究”等內容的,其目的不是明確主張,而是吸引受眾,從日本于1987 年開始實施的一項國際文化交流項目“JET”項目中也可以看出來,日本政府將其文化輸出的受傳者定位在各個國家的青少年群體上,再加上,考慮到不同國家的青少年成長于不同的社會環境之中,對于各種載體的接受度可能不盡相同,因此日本選擇了那些相對來說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新興娛樂型媒介作為其文化輸出的載體,而日本這種將傳播內容隱藏在傳播主體之下的做法便是一種“寓觀點于材料之中”的傳播技巧,相較于“明示結論”式的傳播方法,雖然這種旁敲側擊的方法使得其主旨沒有那么鮮明,但是也大大減少了傳播過程中的生硬感,使受傳者減少了對于傳播內容的抵觸感。就拿日本動漫來說,它不是直接地將“武士道”“神道教”“忍者”等日本獨有的傳統文化作為傳播主體,而是選擇在動漫中以“奮斗”“愛情”“羈絆”“友情”“對人性的討論”等作為其核心內容,轉而把一個好故事作為其傳播主體,傳統文化等只作為作品的世界觀或背景存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其實并沒有把“自身文化“作為傳播的表面主要對象,相反,他把承擔著傳播作用的媒介本身當作了傳播活動的表面主體,把本國文化,即內在主體,這種對于他國群眾來說絕對的外來品藏在了那些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的新興娛樂媒介之中,這也使得觀眾更愿意接受這些外來事物。在通過上述方法盡可能減小其文化傳播過程中的阻力以后,接下來便是如何處理表面主體,抓住受傳者的心,這里便要說到日本文化輸出過程中所體現的另一種傳播技巧,既“訴諸感情,引起共鳴”。比如日劇《半澤直樹》的熱播,便能很好的體現其對這一技巧的運用,劇中的各種元素,比如職場壓迫、經濟萎靡、資本的黑心以及官員的腐敗等等,幾乎每一點都直擊現代東亞各國年輕職員的內心,加之主角所富有的反抗精神和情感色彩強烈的人物設定使這部劇深受東亞各國年輕人的歡迎,而其背后所含的日本職場文化也隨著此劇的火熱進入到了觀眾的視野之中。
總的來說,日本文化輸出背后所體現的傳播技巧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點:
一、分析傳播對象的特性,選擇適合其傳播的媒介與表面主體,適合用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傳播的則可以選擇大眾娛樂型媒介;而本身內容就比較嚴肅的傳播內容則可以選擇較為傳統正式的媒介。
二、根據傳播得以進行的社會環境,以及受傳者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傳播載體,用受傳者愿意接受的、熟悉的東西作為傳播載體,把自己真正的意圖隱藏在表面主體之后,借由那些自身傳播能力較強的新興媒介和經過包裝修飾的表面主體最大可能的減少傳播活動進行時的阻力。
三、合理安排表面主體與內在主體的關系,通過使用當代流行文化、各種酷元素和人類世界主流價值觀包裝表面主體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傳播的真正目的,即內在主體。用巧妙的方法將內在主體安插在表面主體之中,使表面主體在抓住受傳者內心的同時讓內在主體進入到受傳者的視線之中。
作者簡介:
戴逸凡(2001-),男,漢族,甘肅高臺人,京江學院本科在讀,車輛工程方向。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大學2020年度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項目編號:J20CC0135。
參考資料:
[1]曹書樂.從山海經到玄幻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案例研究[J].全球傳媒學刊,2018(03):108-120.
[2]張雅妮 .平成時代日本文化海外輸出戰略的特點及其啟示[J].日本研究 (2020.3.20). 01-0020-34.
[3]程永明.日本文化資源的傳承與海外傳播路徑[J].日本問題研究,2016(03):67-74.
[4]與日本文化輸出相比,中國文化輸出差在哪里?[OL].(2018-09-0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69593.
[5]趙鈺佳 . “半澤直樹”角色形象的文化分析[J/OL] . 智富時代, 2014(12) . https://wenku.baidu.com/view/f62b70e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