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甘肅省甘谷縣林業局,甘肅甘谷741200)
當前在林業經濟建設方面,有必要加快轉變林下經濟的發展方式,這將有利于林業的生態建設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利于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同時,林下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當地產業進行重組和布局,同時會促進當地經濟總量的提升。我國非常重視林業生態的發展,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快了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經濟相結合。例如,在指定區域因地制宜建設生態果園,通過果園的發展取到經濟效益,但更重要的是延長了產業鏈,使果園獲得長足發展。
林業生態建設主要是在生態理念的指導下,對林業進行科學的種植與管理,從而獲得一定的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建設不僅可以保護環境,而且能夠惠及當地農戶。目前,一般林業生態建設是在地方政府的扶持與資助下展開,通過林業生態建設,特別是西北干旱地區,可以提高植被的覆蓋率,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與居住環境,并且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人們生存環境得到改善的時候,林業的經濟效益慢慢顯現出來,人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穩定,也有利于我國加快經濟發展與實現共同富裕的步伐[1]。
林下經濟主要是在林業生態建設有了一定的進展與規模之后,開始進行經濟效益的提升,國家在進行林業生態建設之前已經對林下經濟的發展進行了預先評估與策劃,在林業生態建設達到規模即可初步實現經濟效益。例如,某地經過專家評估,得知是具備蘋果的生長條件而且比較適合培育蘋果品種的區域,于是進行大規模果樹栽培,經過一段時間后,蘋果成熟,當地人可以通過銷售蘋果來增加收入。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林下經濟。當然,林下經濟不僅僅包括果樹,林下經濟主要是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把林、農、牧業等多個項目綜合起來,多方面發揮林業生態建設的作用,增加林下經濟經營收入,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森林有利于調節當地氣候,是當地生物的棲息地。發展林下經濟和進行林業生態建設實際上是增加了當地的樹木種植數量,提升了植被的覆蓋率。另外在林業生態建設和發展林業經濟的時候還會依靠森林進行一些項目的建設,例如,在進行一些農林牧副漁的養殖與種植,或者建設一個生態公園的過程中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當地森林生態系統進一步完善。
林下經濟主要是依托于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經濟。一般而言,農戶在此基礎上依賴林業生態發展,二者是相互結合的。一方面,林業生態建設可以給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很多綠色的農產品;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污染問題,要注重加強管理。地方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增強農民的生態保護意識。
依靠當地生態環境發展林下經濟,最大的受益者是當地農民,農民可以在樹木種植、果實豐收、禽類養殖等方面獲得收益,特別是對于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地區的農民,林下經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當林業經濟慢慢發展形成規模后,林下經濟就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方式[2]。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也要激發農民自身的積極性,尤其是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要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經營觀。農民在提高收入的同時也要注重農林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可只為了發展經濟而不顧生態。
我國林業資源分布的范圍比較廣,并且不同地區林業發展條件由于各地光照的不同、降水量的不同、土壤條件的不同等導致不同地區生態建設也是不同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也會隨之不同。其中,林糧蔬果這類種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適應性比較強,許多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考慮發展生態農業與林業經濟。如果當地有天然的比較繁茂的森林,而且當地土壤條件比較濕潤,可以考慮菌菇類或者藥材類的種植,林業經濟可以從這兩方面發展,比如云南,地理位置偏南方,氣候比較炎熱潮濕,森林資源相當豐富,因此在云南適宜種植菌菇類或者藥材類。另外,對于降水量比較少且森林資源不太豐富的地區,可以考慮種植果園和畜牧業的發展,果林種植的成功率較高,西北地區降水少,光照強,晝夜溫差比較大,能培育出比較優秀的水果品種。
當前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仍不是很成熟,規模較小,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設施比較差。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當地基礎設施的投入,根據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相關設備的更新與支持。我們國家對于農業的發展一直都比較重視,雖然中國地大物博,植物品種非常多,但是人口基數也非常龐大,要滿足人們在當前社會不斷增長的飲食方面的需求,還需繼續重視農業的發展。不斷擴大林下經濟的發展規模,需要對一些基礎設施進行及時的更新與改善以促進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
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開闊思路,摒棄陳舊的發展思想。在當前信息時代下,可以考慮林下經濟的信息化,當前電子商務發展十分迅速,林下經濟也可以借電子商務發展的勢頭,將生產過程中的農副產品通過電子商務進行銷售。另外,要注重品牌的建設,品牌對于當地林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有利于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
在林下產業形成規模后,應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體系,工作人員根據完整的科學管理制度來進行管理。要使林下經濟發展更加長久,需要加強人才引進、拓展市場以及進行技術革新等,比如政府可以下派一些農業方面的技術人員,對當地林業的發展進行指導,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科學化發展;可以進行招商引資,拓展當地林業的發展渠道;可以通過龍頭企業的拉動和輻射作用,擴充林下經濟的從業人數,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向林下種植產業靠攏;當產品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可以吸引外部投資,逐漸擴大市場,拓展銷售渠道[3]。
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加快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步伐;另一方面可推動林業發展,有利于我國環境的保護,建設生態和諧社會;還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在這方面需加大投入,進行林下經濟的規劃,幫助農民因地制宜搭配林下經濟模式,并且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我國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