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強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林業和草原局,甘肅蘭州730060)
西固區位于甘肅省蘭州市西部,氣候為溫帶半干旱氣候,海拔1522~2627 m,地貌分石質山地、黃土峁溝谷地、河谷川地3種類型,面積385 km2,現轄1鄉5鎮9街道,森林覆蓋率27%。
為保障西固區現代林業“數量充足、質量優良、品種對路、結構合理”的林草種苗供給,西固區大力構建“128”產業發展體系,著力發展城郊特色農業,主要完成張家臺、達家臺、青石臺和佑佛臺為主的育苗基地建設,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19年底,育苗面積153.33 hm2,其中新育69.8 hm2;育苗單位28個,均為個體單位;年育苗量175萬株,出圃各類苗木67.8萬株。現有生產人員183名,科技人員19名(高級工程師5名,工程師14名)。
近年來,隨著生態修復、退耕還林、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等工程的大力實施,西固區對林木種苗供需量日益增加,社會資本逐漸加大對苗木市場的投入力度,生產經營市場實現由“粗放化”向“集約化”轉型。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自繁自育等生產經營形式,到目前通過加強對社會資本參與林木種苗產業體系的扶持力度,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拓寬融資渠道、拓展經營方式等,形成了一批以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苗木生產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主體的有序轉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生產經營標準化不高、苗木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有效推進了生產環節高標準建設進程。
按照國土綠化“六個精準”,提高國土綠化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水平,城市綠化品質明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的要求。林草種苗生產需求呈現豐富多樣,生產模式逐步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原先荒山造林榆樹、楊樹、柳樹等本地樹種,到現在的以金絲柳、金枝國槐、金葉榆、七葉樹等新優樹種為主,觀賞林草種苗和傳統樹種為輔的生態綠化苗木體系,形成了目前林草種苗多元化需求狀態。多樣性生產需求的轉變改變了苗木生產市場傳統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苗木生產市場多元化發展。
根據《甘肅省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和《甘肅省林業廳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隨機抽查工作制度》要求,全面開展種苗生產經營市場監督管理。一是摸清生產經營底數,定期對生產經營情況摸底調查,做好生產經營苗木種類、育苗面積、育苗產業等情況統計匯總工作。二是依法核發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確保生產經營者均能憑證生產經營,做到對生產經營主體監管有底數、可追溯。三是適時抽查生產經營情況,督促被許可者規范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對“兩證一簽一檔案”執行情況及種苗質量等進行檢查,檢查結果當場反饋,對存在的問題做到即知即改、定期“回頭看”,有效促進西固區林草種苗生產經營市場秩序合理化、規范化發展。
苗木市場多元化發展為生產經營企業帶來潛力的同時,企業生存發展面臨挑戰,科研投入愈發重要。西固區林草種苗生產企業研發投入比例相較發達地區存在很大差距,科研資金投入比約0.6%,科技人才投入比約1.1%,智能育苗設備投入比約1.02%。科研資金投入低、創新程度低、文化程度低,加之育苗產業周期性長的特點,導致大部分企業投入更大、周期更長、見效更慢,陷入“入不敷出、進退兩難”的境地。
標準化造林對苗木的樹種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但現階段西固區苗木產業結構與造林需求脫節。一方面育苗樹種結構單一,大部分企業以傳統樹種為主,產品供過于求,名優新品種供應不足,育苗規模有待擴大,特別是林草種子培育停滯不前,林木種苗良種栽培率和使用率極低的狀況長期存在;另一方面苗木質量結構不合理,目前造林綠化急需的大中規格苗木供應相對不足,小規格苗木產能過剩。另外,種苗的起苗、包裝、運輸方式精細化程度不高,根系破損嚴重、運輸途中缺水等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苗木質量下降。
隨著國有苗圃轉型升級為國有林場,西固區國有苗圃現以森林資源保護為主,能夠培育高質量苗木,集研發、生產、供應于一體的大中型企業目前處于發展階段,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轉型程度還不夠,與充分保障營造林質量,快速發展林草建設體系的要求還存在差距,高標準種苗基地、良種基地、采穗園、采種基地建設進程跟不上林草體系現代化建設步伐,導致種苗基地建設“青黃不接”,基地建設需要盡快適應現階段林草體系建設進程。
提升林木種苗培育成效,是堅持研發及供產銷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在科研上,實施“科技興種”,充分了解本地立地條件,結合林業建設發展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發展人工種子技術、引進智能化培育設備、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在繁育技術上取得突破。在生產上,加強專業化培訓,提升種苗從業人員技術水平,科學培育、科學生產,在移植、扦插、嫁接、整形等過程中提高苗木質量合格率。因地制宜,改良培育土壤,創新育苗方式,科學選種育苗,確保符合林木種苗培育要求,利用精確的控制體系提高種苗質量及抗蟲抗病性,提高成活率。在經營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種苗”“線上+線下”等新型模式,拓寬經營渠道。通過開展科研、生產、經營一體化模式,及時適應大規模國土綠化的發展需求。
林業生態建設體系全面升級,市場發展正在推動種苗產業優化結構。目前西固區林木種苗產業結構不合理,要及時剖析市場動向,找準產業發展方向,做到結構最優化、樹種合理化、質量標準化。一是優化樹種結構,規模化引進林木種苗良種及名優特新樹種,改變傳統樹種單一的現狀,提高使用率,豐富造林綠化樹種構成;二是改善苗木規格結構,加大對大中規格苗木的栽培力度,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證人工林造林質量;三是推動林草種子發展,西固區綠化草種、花種、林種使用率較高,但生產經營林草種子的企業較少,通過適當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本地林草種子的栽培量,改變以苗木生產為主、外調種子的現狀,保障荒山造林用種量。四是提高苗木質量,在苗木日常管護上下功夫,改變以往的粗放生產模式,逐漸向標準化和質量型轉變,減少次等苗發生率。五是優化社會服務結構,為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者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及時發布全區內外種苗生產經營動態和外地苗木市場的供求信息,推動種苗調度信息化的發展。
目前西固區種苗生產基地建設以承包制、合同制為主,高標準種苗基地、良種基地、采穗圃、采種園等新基地還需加快建設步伐,下一步與上級主管部門積極對接,根據現代林業建設產業發展需要,結合西固區實際情況,在傳統育苗基地的基礎上,逐步建設良種培育、標準化采穗采種園、智能化育種圃等新基地,形成以傳統育苗與新型培育共同發展的基地建設發展格局,力爭生產基地規劃合理、布局規范,基本滿足西固區現代林業建設對林木種苗的多樣化需求。
按照《甘肅省林木種苗管理條例》要求,依法對林木種苗生產經營全過程動態監管,維護好林木種苗市場秩序。堅持對制假售假偽劣林木種苗違法行為“零容忍”,強化種苗質量監督,做到育苗用種“不檢不調、不檢不播”,把好林木種苗質量關。切實抓好對種苗生產經營者的普法工作,加大種苗行業法律法規普及力度,引導全行業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生產經營。落實好“兩證一簽”制度,切實把好種苗生產經營準入關,加強起苗、包裝、運輸等環節質量的把關,避免出現不合格綠化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