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孟春
(甘肅省莊浪縣水務局,甘肅莊浪744699)
莊浪縣位于甘肅東部,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共轄18個鄉(鎮)、1個社區、293個行政村,總面積1553km2,總人口45.1萬人。境內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有渭河的一級支流葫蘆河,二級支流莊浪河,三級支流水洛河。多年平均降水量512 mm,且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 039萬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偏低。
近年來,莊浪縣深入貫徹甘肅省委省政府《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深度節水極限節水實施方案》,緊扣區域水情實際,立足縣域缺水現狀,把節約用水工作貫穿于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逐步實現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過度使用向主動節約轉變,縣內水資源節約利用取得階段性成效。
堅持用制度“管水”“節水”,構建管控嚴格、配置優化、調度科學的節水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的水資源保障。出臺了《莊浪縣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在全縣實行統一、階梯、分類水價,基本實現有償使用、集約利用、水循環梯級利用;印發了《莊浪縣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靠實工作責任,細化保障措施;建立了節約用水工作協調機制,全縣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印發了莊浪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嚴把市場準入,保護和改善水生態環境;實現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三同時四到位”節水管理制度,即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節水措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取水用水單位必須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探索建立健全農村用水戶許可制度,全縣全域規范節水逐步形成。
以“城市節水創優、人飲工程節水降損、農業節水增效”為重點,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城市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和維護管理,改造城市供水管網。大力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堅決杜絕擴建、新建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引導縣內高耗水企業對生產工藝進行了技術改造,有效減少了用水量。在縣內新建住宅小區,組織推廣使用經國家認證機構認證的節水便器、節水龍頭、淋浴器等節水器具,著力提高生活用水利用率。縣內洗浴、洗車、賓館、飯店、機關、醫院、學校和餐飲服務業等用水、節水有序開展。對農村人飲工程采取增建水源、配套水廠、改造管網和并網運行等方式,實施鞏固提升改造,水表計量更加精準,水處理設備工藝更加先進,管道爆管、斷裂等造成的跑水、漏水、冒水現象大幅減少。對自流灌區進行維修改造,對部分鄉(鎮)蘋果主產區的田間渠道進行新建、改建和完善配套,同時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發展、新增灌溉面積,進一步促進了項目受益區內農產品提質增效。
嚴格落實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六項指標”,讓監管成為落實節水優先的重要手段。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加強對重點單位、領域、行業的監管,全面了解用水單位取用水狀況,挖掘用水潛力,提高用水的合理性、科學性;嚴格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管理,對國家明令禁止淘汰的產業和水資源承載能力超載區域一律不予取水許可;嚴格取水許可延續評估,對用水效率明顯落后的,從嚴核定取水量;深入推進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有效執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建立規劃水資源論證長效機制,足額征收水資源費,實現計劃管理全覆蓋。嚴格考核,有力推動節水工作落地。建立健全了區域和行業用水效率考核,保障了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的有效實施,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
著力加強節水常態化宣傳,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媒體,在網絡、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定期發布、推送節水漫畫、小視頻,循環播放節水公告,讓節水深入人心;緊密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世界環境日”“防災減災”等重要時間節點,會同相關單位,大力開展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節水型社會建設等大型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在城區內主要街道懸掛節水橫幅,在中心廣場搭建彩門,向過往行人發放彩頁及印制有節水標識的圍裙、手提袋,集中宣傳節水理念、節水技術,廣泛引導干部群眾關心、支持、參與、監督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營造全社會愛水、節水的良好氛圍。
繼續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治水思路,全面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深度節水、極限節水”決策部署,全力推動縣內節水工作高質量落地、高成效開展。
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嚴格考核責任追究,健全完善制度,并長效運行縣、鄉兩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持續深入。
繼續維修養護自流灌區,配套計量設施;繼續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優化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推廣畜牧業節水方式;繼續對人飲工程實施鞏固提升,大幅提升水處理效率,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繼續對縣內企業水處理工藝進行技術改造,在住宅小區推廣國家認證的節水器具,引導洗浴、洗車、賓館、學校和餐飲服務業等積極更換節水器具;繼續創建一批節水型機關、企事業單位,進一步提高節水效率和效益。
充分借助、利用縣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宣傳,讓節水意識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