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學尚
(甘肅省高臺縣友聯水管所,甘肅高臺734300)
目前,友聯灌區農業灌溉與生態需水之間、灌溉用水與黑河調水之間、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之間矛盾日益尖銳,面對水資源緊缺、分配水量逐年壓減、灌溉水能耗高等問題,灌區需要全面提升水資源配置能力與水平,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進程,真正使信息化成為助力“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重要手段。
高臺縣友聯灌區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高臺縣最大的井河混灌灌區,灌區有小(一)型洼地水庫3座,總庫容859萬m3;骨干引水工程6條,渠道總長163.2 km,高標準襯砌95.61 km;農業灌溉機井1 517眼。通過多年建設,灌區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輸水暢通的灌溉體系,為灌區農業生產實現節水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水利基礎。目前,灌區水利信息化建設主要圍繞地下水管控展開,從2014年10月高臺縣列為全面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開始,灌區對1 374眼農業灌溉機井安裝了水資源控制器,配套安裝了計量設施遠程監測模塊,構建的遠程監測管理平臺初步實現了機井運行情況遠程監控;通過國控項目在灌區柔遠、豐稔、站家、納凌、定寧5條干渠取水口架設了在線計量設施,對取水口取水信息實時測報。
雖然灌區水利信息化建設已經起步,但與信息化總體要求和水利現代化發展相比,仍有差距,尚存不足。
一是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灌區地下水計量設施遠程監控系統初步建成,但由于技術原因運行并不穩定,水資源管控難以實現動態管理。雖然在部分干渠引水口架設了視頻監控、在線計量設施,但這些設施均由上級部門直管,在灌區管理中并沒有發揮直接作用,灌區運行管理仍以傳統的人工憑經驗操作為主,根本無法對水資源配置進行實時監控。
二是信息化重視程度不夠。人們普遍認為全面實現水利信息化是若干年后的事情,大部分人仍習慣于采用傳統的、以人力為主的管理措施,對水利信息化在助力灌區轉型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沒有推進水利信息化的迫切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的發展。
三是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水利信息化建設內容廣、設備多、建設期長,工程建設資金需求量較大,單位財力薄弱無力承擔,已建成的信息化設施也因后續維護經費不足而無法正常運轉,制約了信息化工程設施發揮應有的效益。
在2019年1月15日召開的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水利部部長提出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的總基調,對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補齊水利信息化工程這一短板成為踐行新時期治水思路的關鍵因素。
實現新時期治水戰略目標,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重中之重,而水利信息化建設是事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新時期國家信息化和水利現代化都對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部、國家發改委在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規劃中,明確了灌區現代化改造的一項關鍵指標就是灌區信息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這一要求對水利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重塑水利信息化發展模式,提高水資源調控和水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使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勢在必行。
隨著傳統水利逐步向現代水利發展,水利信息化在水情、工情信息監測等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治水方略的調整和水利現代化發展對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水資源管控、水生態環境治理、水工程安全等信息化系統,完善覆蓋全灌區的信息化管控網絡,健全以信息化為主要手段的管理模式,借助水利信息化不斷推動水利現代化發展,是促進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水利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我國開始實施“十四五”規劃,灌區要充分利用“十四五”難得的發展機遇,聚焦水工程安全運行、水工程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節水、水利工程巡查等水利信息化業務需求,利用先進的手段和途徑,加快灌區水利信息化的發展步伐。
當前,甘肅省在納入“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的省景電灌區、省引大灌區、省疏勒河昌馬灌區、白銀市靖會灌區、酒泉市金塔縣鴛鴦灌區先行開展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其他大中型灌區最遲在2025年底前完成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創建工作。要以推進灌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為契機,結合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等,積極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傾斜和支持,在解決工程短板、骨干工程設施病險隱患的基礎上,建立灌區取水計量設施和在線實時監測體系,實現水資源的實時監控、準確調節、精確計量;建立水文監測、水環境監測、工程運行監控等系統,達到信息高度整合、資源深度利用、決策迅速快捷、調度智能高效,推動水利信息化在灌區運行管理中全面滲透、深度融合,真正以水利信息化引領和帶動水利現代化,最終實現節水以及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圍繞水利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實際,通過委培、外訓方式使現有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轉型升級,提高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能力,以滿足水利信息化發展的需求;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人才,提高信息化人才隊伍專業技術水平,加快形成職責清晰的水利信息化建設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全方位培養水利信息化骨干力量,打造業務精、素質高、能力強的水利信息化人才隊伍,為水利信息化長遠有序高效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構建完善的水利專業化服務體系,循序漸進地改變舊的工作處理方式,轉而使用更加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來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治水興水合力。
以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項目為切入點,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在落實項目建設任務時,根據工程性質、規模,明確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提高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適當傾斜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比例,確保水利信息化優先發展、適度超前。以信息化在工程運行、灌溉用水方面的廣泛運用為著眼點,建立健全水利信息化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制度,足額落實水利信息設施運行管理經費,因地制宜引進信息化先進技術和設施,促進灌區信息化設施安全平穩運行和綜合效益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