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毛(上高縣農業農村局)
減少化肥施用量。由于肥料深施,減緩了養分的釋放速度,肥效較常規表面施肥更久,再結合測土配方技術,可在推薦施肥量的基礎上減少20%化肥投入量。
節約人工成本。側深施肥采用機械施肥,在機插秧的同時將肥料一次性施入,減少了施肥次數,改變了施肥方式,節約了多次施肥增加的人工成本。
增加水稻產量。側深施肥示范區水稻田間群體生長較均衡,植株強壯,后期落色好。2020 年上高縣晚稻側深施肥示范區較常規區每畝增產39.9 kg、增產率達8.48%。
獲得三大效益。通過側深施肥既可以減少肥料用量并節約人工成本,還可以增加水稻產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機農藝高度融合。篩選適宜機插秧機型及其側深施肥配套裝置,確保機型性能優越、作業高效、成本適當。根據近年實踐經驗,上高縣主要選擇了洋馬插秧機,型號YR60D、21 馬力、插6 行性能可靠;側深施肥配套裝置型號采用2FC-6,一次能裝60 公斤肥料。
篩選適宜肥料品種。選用氮磷鉀配比合理、粒型適中、硬度適宜、吸濕少、控釋時間適當的控釋肥料。根據該縣水稻需肥特點及土壤肥力水平,主選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8-10-20和18-8-18 兩個配方的控釋肥,該肥料為圓粒型,粒徑約3 mm,控釋時間為120 d。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劃分施肥單元,對單元內田塊進行土壤檢測或利用已有檢測數據,建立側深施肥技術施肥指標體系。在“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APP 上,上線該縣近年來測土配方施肥成果,建立手機施肥平臺,指導農民科學施肥。
機械深施肥技術。在水稻機插秧時,同步將肥料定位、定量、均勻地施于秧苗的根部側3 ~4 cm,深4 ~5 cm 處。該技術能夠實現機插秧與施肥一體化,能夠延長肥效,顯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養分的流失。
一次性施肥和看苗補肥技術。改變過去“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基肥-分蘗肥-穗肥”“基肥-分蘗肥”等多次施肥的模式,因地制宜推廣一次性施肥,看苗補肥等施肥技術模式,減少施肥次數。
做好政策宣傳。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購置水稻側深施肥機械10 多臺,年作業面積1 萬多畝。
強化技術指導。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為抓手,遴選種糧大戶、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規模種植基地,通過專家上課、現場指導等手段,讓部分大戶掌握關鍵技術,以大戶帶小戶。
組織現場觀摩。2020 年,上高縣組織基層農技人員、種糧大戶、肥料企業現場觀摩2 次。通過現場的示范展示,讓大家切實體會到側深施肥技術在水稻生產中達到的節本增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