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芹 李藝璇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053000)
1.1 利用工作之便以權謀私。利用職務之便搞權錢交易,損害群眾和國家利益;利用職權侵占國家財物,挪用公款,收受賄賂,損害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1.2 辦事程序冗雜且效率低。一個部門或少數部門可以完成的工作卻要多個部門交叉完成,為群眾提供的“一站式”服務不到位;一些單位在崗不在狀態,服務承諾僅掛在墻上卻沒有銘刻于心,時間觀念差,缺乏效率意識,做事懶散、拖沓;對上級單位的任務部署是催一催就動一動,甚至催也不動。
1.3 缺乏工作熱情,精神懈怠。學風不濃、玩風盛行,上班時間看電影、打游戲、看手機、逛淘寶;工作墨守成規、沒有創新意識、不愿服務群眾;自由渙散、缺乏紀律、遲到早退、串崗聊天、私自離崗辦私事;上班晚到、下班早走,沉浸于酒局牌桌。
2.1 用人導向偏差導致優秀干部不愿為。德、能、勤、績、廉,是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標準。然而,在選拔基層干部的具體落實中卻出現了許多違背客觀理性的選拔標準和原則的現象。不顧民意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進行暗箱操作提拔干部;對干部任職前缺少充分調研而提拔了口號喊的震天響、行動輕飄飄的干部;部分干部黨性不強,任人唯親,選拔干部時往往會優先選拔自己的親屬或是與自己關系親近的,或是與自己有利益關系的人。另外,一些地方在選拔基層鄉鎮干部時會按照從事工作的時間、年齡、學歷等條件要素選拔,而不以能力和政績為選拔標準。這樣選出來的干部黨性渙散、工作能力差、責任心不強,同時打擊了部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與進取性,不愿為群眾的利益和鄉村振興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2 問責力度不夠使干部存在僥幸心理
2.2.1 監管部門工作不到位。監管部門沒有將對鄉鎮干部不作為現象的監管放在重要位置,大多時候對問題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導致了日常監管的第一道防線失守;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的力量較薄弱,使問責職能發揮不到位。并且大多數鄉鎮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對監管、暗訪等存在投機僥幸心理,同時對違規人員的處理也只停留在教育或告誡層面上,往往沒有真正觸及到個人的根本利益。
2.2.2 群眾監督渠道不暢通。鄉鎮單位對一些重大事項公開的內容不全、時間不及時、范圍不大;監督反饋意見的途徑少,造成群眾很難知道哪些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時,問題的反饋程序繁雜以及時間過長使鄉鎮群眾對監督干部不作為產生不耐煩乃至消極抵觸的心理。
2.3 社會輿論壓力導致干部無所適從。有的鄉鎮干部受到社會輿論對黨員干部群體長期負面評價的影響,認為無論怎么做,群眾都不認可,既然這樣還不如不做,導致為民服務和干實事的積極性不高。社會輿論的偏位導致干部不知道是否應該為群眾辦事,如果盡心辦事卻沒有取得良好成果是否會遭到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這些都導致干部不知如何自處。
2.4 身體心理素質方面存在較大問題
2.4.1 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無力作為。大多數基層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還是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正確的心態,但是由于基層干部在我國最基層服務,他們接觸的大多是關于扶助農村、農民的工作,且這類工作對技術方面的要求很高且內容較復雜,這就要求鄉鎮領導干部必須具備有關農業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必須具備可與不同領域的人進行有效溝通交往的高情商,也就是說鄉鎮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可以勝任鄉鎮工作的綜合能力素質。但是基于我國鄉鎮領導干部的現狀,他們大多是什么都懂一點,但是懂得不多不全面。所以這種情況得不到解決,就很難提高他們解決鄉鎮工作難題的能力,能力不足自然就無所作為。
2.4.2 鄉鎮換屆選舉和退休使干部不想作為。鄉鎮領導班子五年一換屆,這不僅可以維持政治清明,也可以為鄉鎮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更多有潛力有能力有抱負的年輕人來到鄉鎮為鄉鎮的發展做貢獻。但是換屆也存在一些消極影響。比如在快到換屆選舉時,一些干部不想做事,只想把手頭的工作交接好,這樣就會沒有壓力沒有過錯的晉升。另外,一些即將退休的鄉鎮干部對單位布置的工作百般推脫,將自己手頭的工作遺留給下屆上崗的人。這就使得鄉鎮的許多工作開展不起來,不利于鄉鎮的長期發展。
3.1 樹立科學的用人導向。選拔鄉鎮干部既要考慮“才”,也要考慮“德”。“才”體現的是才情、才干。一個干部如果沒有才情和才干,也就等于沒有為民辦事的工作能力。“德”體現的是德行、品德。領導干部如果沒有“德”,又怎么會把民眾放在心里,盡心盡力的為民辦事。鄉鎮領導干部是基層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和支柱,是否德才兼備關系到基層的健康發展、民眾的幸福生活,甚至是國家的整體發展。因此,只有以德才具備為標準選拔出來的鄉鎮領導干部才能成為基層工作靠得住、民眾靠得住、國家靠得住的優秀基層人才。另外,要創新選拔標準,以干部的政績作為選拔標準,只要有政績,對基層發展有貢獻的都可以得到提拔,不讓那些真心為民辦事的好干部心涼。
3.2 強化問責力度。要加強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強對監管部門的教育培訓,打造紀律能力過硬的優秀監察隊伍,不定時的對鄉鎮干部進行抽查,對在工作崗位混日子,不認真工作的官員及時進行查處、通報。其次,要確保群眾監督渠道的暢通。鄉鎮單位要堅持政務公開原則,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暢通信訪舉報渠道;鼓勵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對干部進行監督,有重大發現對其進行舉報的給予一定程度的嘉獎。另外,要加強上級對下級的監督。一些鄉鎮單位的上級領導對自己的下級有維護的心理,認為如果下級出現問題對自己的影響不好。上級領導必須改變這種不正確的思想,對下屬要秉持著客觀公正的心態,對不作為的下屬必須著力調查,嚴肅處理,不得姑息。
3.3 提高應對社會輿論的能力。鄉鎮單位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平臺。隨著社會媒體的發展,一些小道消息或未經證實的信息有了自己可以大肆發揮的平臺。這種行為雖然一定程度的使一些無良干部落馬,但卻使那些想有所作為的干部因為不敢承受輿論的壓力而碌碌無為。因此,鄉鎮單位只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臺,才能對社會媒體中存在的錯誤信息進行及時的糾正回應,同時將正確信息發布在官方網站上,以便群眾掌握正確信息,不被社會媒體所影響,改變領導干部都是不作為的觀念。其次,要學會利用社會媒體。鄉鎮單位不能忽視或看清社會媒體的作用,要時刻關注媒體反映的信息,了解基層民眾的想法。根據民眾所反映的問題,在媒體網站一一作出回應,并及時公開事實真相,用公正客觀的聲音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穩定民眾的情緒,以防激化官民矛盾,影響干部的正常工作。
3.4 提高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首先,要提高鄉鎮領導干部的文化知識水平。對文化水平較低的鄉鎮領導干部要組織定期培訓,督促其學習文化知識,并通過考試檢驗他們學習的成效。其次,鄉鎮領導干部要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黨性修養體現著一個干部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否正確,決定其思想覺悟的高低。鄉鎮領導干部要努力學習黨政黨規,不斷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便更好的為民服務。此外,鄉鎮領導干部要增強民主意識和為民服務意識,不能一人獨大,獨斷專行,搞“一言堂”,而要通過民主表決來制定決策,只有這樣領導干部才會受到人民的擁護,才會有所作為。同時,鄉鎮干部要視自己為人民的公仆,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