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強
(高碑店市辛立莊鎮人民政府 河北 高碑店074000)
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傳統養豬業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革,人工授精技術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到各大小養殖場。人工授精技術是養豬業生產中一項輔助繁殖技術,與自然繁殖相比具有如下的優缺點。
1.1 提高優良種公豬利用率。自然繁殖公豬每次最多可以和2頭母豬交配。多次與母豬交配導致精液質量下降,造成母豬不孕及產仔量低。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技術,1頭公豬一次采精量可以稀釋成20~30瓶,且精液質量不下降,可以使10~15頭母豬受孕。可以加快豬品種改良的速度,提高商品豬的質量,提高養豬戶的經濟效益。
1.2 方便快捷。稀釋好的精液在17℃溫度環境下可保存1~3 d,在液氮(零下196℃)冷凍保存1~27 d的豬精液可使母豬受孕且產仔數不少。農村小豬場和散養戶公豬飼養量極少,可長途運輸不受輸精地域的限制,大大的方便了農村偏遠地區養豬戶。母豬不出場戶就可配種,減少了勞動力。
1.3 克服配種困難。對于大型豬場公豬數量較多,可根據公豬母豬的體格來適配,但小豬場公豬數量有限,如果遇到大公豬配小母豬或小公豬配大母豬,往往很難成功。人工授精技術可避免這種現象。
1.4 降低飼養成本。采用人工授精,豬場可以減少公豬的存欄頭數,從而降低了飼養這些公豬所需要的豬舍、飼料和勞力,從而提高養豬場的經濟效益。
1.5 減少疾病的傳播。假如一頭正處于隱形感染期的母豬與公豬交配,公豬也被感染,其他母豬也有被傳染的可能。人工授精可避免疾病的傳播。
2.1 母豬受孕率和產仔數受授精技術影響。由于輸精員技術和經驗不同,即使同一公豬的精液使用不同輸精員給母豬輸精,產仔數也不一樣。這就需要不斷提高輸精員的技術水平和經驗,掌握好母豬的最佳輸精時期,才能減少母豬受孕率低和產仔數少的問題。
2.2 母豬發情癥狀不明顯。采用人工授精的母豬經產3~4胎后,有部分在斷奶后發情癥狀不明顯。這有可能是母豬長期缺發公豬氣味刺激造成的。建議養豬場在外購豬精的同時,自家養豬場飼養少量公豬。在母豬斷奶后備孕期間,公豬與母豬在同一豬舍逗留,使公豬刺激母豬發情。
2.3 豬精液質量難保障。對于養豬場(戶)來說,豬精液質量關乎養豬場的“生死存亡”。養豬場(戶)看不見公豬什么樣,怕以次充好。公豬健康狀況是否良好,如果公豬正處于某種疾病的隱形感染期,豬精液成了傳染途徑,就會給養豬場造成損失。豬精液在運輸中是否按要求保存,這就要求種豬場誠信經營,質量第一,不合格的豬精液不出場,不合格的豬精液不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