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英 劉振東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050061)
如果說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預示著高校圖書館必須完成一次成功的轉型,那么新冠疫情的暴發就是催化劑,加速了圖書館的轉型。正如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館(所)長、研究員劉煒博士所講:“后疫情時代”是一個挑戰大于機遇、變化多于確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時代,原本的趨勢將加速變現,原本的“裸泳”將最終現行[1]。這次疫情對高校圖書館帶來的變革將是全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館藏資源、服務理念、人才建設等內涵上,在圖書館建筑及室內綠化的設計理念上也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我們不能只把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殿堂,而應轉變為一種集生活方式、人文情懷、知識流動和人文互動為一體的休閑學習場所。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圖書館綠化環境不僅有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對學生具有引導、教育、凝聚、激勵的作用。圖書館的綠化可以分為室內和室外兩部分,室外由校園綠化部門負責,室內歸圖書館負責。
目前,隨著人與建筑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設計理念在建筑業上的廣泛應用,大部分圖書館外部環境綠化做的尚可,但室內綠化由于各種原因就不盡如人意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兩方面:一是觀念陳舊。重視館舍面積、館藏數量、到館人數,輕視環境美化綠化;二是經費有限。高校圖書館為了學院發展之需,一味強調生均數量,將經費主要用在了圖書和電子資源的購買上,用在室內綠化方面少之又少。圖書館里除了必要的書架、桌椅、計算機以及偶爾在墻上掛幾幅勵志的字畫外,再無經費進行綠化美化[2]。
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圖書館整個行業的應急響應堪稱優秀,網絡化的數字資源服務提供的非常及時。但伴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以及疫情的常態化,大學生基本上是在封閉和半封閉的校園內學習和生活,不能隨意外出校園,除了上課時間外,基本上都是在圖書館學習。開館前,圖書館門前長長的“人”字形隊伍,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但圖書借閱率和學生入館率成倍增長,對圖書館室內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消毒殺菌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綠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具有殺菌消毒、增加室內空氣的負氧離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功能。目前,加強圖書館室內綠化,改善圖書館室內環境,對師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圖書館室內環境由出入口、大廳、流通書庫、閱覽室、辦公室、走廊等區域組成。館內環境污染來源主要有甲醛和苯化學污染、各種細菌螨蟲等生物污染、電子設備輻射污染。不同區域功能不同,主要污染源不同,在綠化設計中應該分區設計,并將園藝設計引入其中。為了充分體現不同空間的文化特色和內涵,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3.1 綠化設計以人為本原則。圖書館室內空間相對封閉,疫情期間到圖書館人數成倍增長,室內空氣流通不暢,極易造成室內空氣污染。擁有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圖書館是吸引讀者走進閱讀的最佳途徑。綠化設計時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文與綠色完美融合,顛覆傳統圖書館冷漠“石盆子”的格調,打造出一個有活力、有書香、有韻味的閱讀交流空間,實現人與建筑自然和諧統一的設計目標。
3.2 綠化品種選擇“因地制宜”原則。高校圖書館室內分區不同,功能不同,植物受光度不一樣,在植物選取上首先滿足其生長習性,如溫度、濕度、光線、水分、通風條件等。因此,依據圖書館的特殊要求,選取具有較強的抗病性、抗蟲性、抗旱性、耐陰性的盆栽植物[3]。綠色盆景不僅有色彩裝飾作用,還有空間分隔的功能,品種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分區的需要,依據不同的功能分區,選用不同種類植物。布局上采用點、線、面相結合,使區域空間變得更加立體、和諧。
3.3 綠化與文獻、建筑和諧與統一原則。圖書館是大學的百寶箱,能為師生帶來無言的教育,是帶動文明進步的樞紐。科學、人性化的綠化設計,能讓空間與人、與書、與自然、與心靈互動,喚起大眾對于讀書的熱愛。設計時,根據圖書館不同分區空間的大小,結合植物生長特性、形狀和色調科學進行設計,使其與空間布局和諧統一,營造出安靜、和諧的自然氛圍。
3.4 經濟實用原則。高校圖書館經費向來比較緊張,因此,綠化設計時經濟實用非常重要。選擇綠色植物時,盡量要選管理粗放、養護簡單,耐寒、耐旱以及生長期長的植物,盡可能做到投入小、成效大。
4.1 門廳和出入口。門廳和出入口是人們往來圖書館的必經之處,位置比較重要,綠化設計上要具有引導性,給人營造熱情歡迎的氣氛。綠化植物應選擇耐寒、形體高大、枝葉稠密的木本盆栽植物,如棕櫚、棕竹、蘇鐵、南洋衫等,吸引師生自覺步入圖書館這一文化殿堂。
4.2 圖書館大廳。大廳是圖書館接待讀者、為讀者進行咨詢服務和辦理各種手續的地方,是展示圖書館文化內涵的重要窗口。大廳擺放的植物要求株形端莊、舒展,大氣,以喜陰大型和中型木本觀葉植物為主,如蘇鐵、幸福樹、橡皮樹、龜背竹、鴨腳木、散尾葵、南天竺等。這些植物能降低噪音,還能有效的吸收甲醛、苯、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改善空氣質量,被稱為“高效空氣凈化器”。這些綠色盆景與干凈明亮的圖書館大廳融為一體,既高端大氣又時尚潮流,能為師生帶來舒適的感覺。
4.3 閱覽區。新建圖書館,基本上都實現了借閱一體化。圖書館閱覽區是圖書館面積最大的區域,是師生主要的活動空間。該區域書架林立,每層都有自助借閱機供師生自助借閱,人員最為集中,讀者停留時間最長,空氣質量最差。通過盆栽綠色植物的擺放,來改善閱覽區的環境和空氣質量是非常必要的。設計上采取點線結合的布局方式。擺放的植物應該依據空間的大小相應地選擇小型或中型盆栽,以靜、雅為主,而且吸污能力強,對人體健康有益。不宜擺放大型鮮艷盆花,顏色過深或香氣過濃,不僅會吸引人的注意力,還與圖書館的讀書氛圍不協調,因而多采用綠色觀葉植物。書架上適合有規律的擺放吊蘭、綠蘿、鴨跖草等有下垂枝葉的植物,地面上推薦采用巴西木、鐵樹、鳳梨、虎尾蘭、仙客來和冷水花等進行點綴,這種立體與平面相結合的綠化方式與陳列整齊的圖書、桌椅、柔和的燈光融為一體,既有效凈化空氣,又提升閱讀空間。
4.4 藏貯區。藏貯區是圖書密集存放地,對溫度、濕度和光線都有嚴格的要求,通常不宜過多布置植物。可適當少量擺放些長勢緩慢、耐旱、不易發生蟲害的植物。
4.5 公共服務區和休閑區。公共服務區和休閑區擺放著沙發、茶幾和休閑桌椅,沙發旁邊空地適當布置一些高大綠色植物的同時,可搭配大花惠蘭、君子蘭、蝴蝶蘭、墨蘭等鮮艷的盆花來營造親切典雅的氛圍。
4.6 辦公區。辦公區是工作人員工作的地方,室內布置宜精不宜多,綠化植物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即可。桌面、窗臺擺放文竹、吊蘭等盆花,角落處可以布置小型觀葉植物,使辦公室環境既溫馨又充滿生機和活力[4]。
4.7 走廊和樓梯。圖書館走廊比較狹窄、陰暗,是連接各室內空間的通道,需要選擇耐陰、枝葉緊湊的常綠小型植物,利于觀賞的同時便于移動,不妨礙人們的行動,如君子蘭、仙人掌。由于走廊空間比較狹窄,為營造特定的文化氛圍,也可以在墻壁上懸掛垂蔓植物,進行室內垂直立體綠化[5]。
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和現代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內涵正在逐漸延展、功能不斷更新。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圖書館”,它不僅是一個藏書空間,還是一個閱讀空間,更是一個綜合的人文交流空間。目前,伴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及疫情的常態化,越來越多的新型圖書館開始對空間設計進行創新,引入各類文化服務,注重閱讀空間環境的提升改善,堅守圖書館文化價值的同時,在空間融入多元體驗,不斷提升師生對文化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已成為當下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