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紅
民樂縣森林濕地草原保護站,甘肅 民樂 734500
從當前城市濕地的總體發展來看,濕地生態發展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但目前面臨的實際情況也非常嚴重。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濕地破壞的嚴重性。因此政府積極鼓勵大家保護濕地,促進濕地生態功能的恢復,這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濕地保護和生態恢復是現代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以下是對其重要性的一些具體分析[1]:
地球表面6%左右是濕地,并且在我們所已知的物種中有1/5的物種都要依賴于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生存發展,可以說濕地具有不可取代的生態功能,也可以認為濕地就是地球的“腎臟”,也是生態系統的血脈,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基因庫,可以為各種生物物種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
濕地還具有一定的生態環境調節功能,主要涉及對水源保護、防洪蓄水、抗洪抵災、氣候調節等方面。其中,濕地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淡水進行存儲,而我們日常所需要的淡水資源基本上都是由濕地提供的,此外濕地還可以對地下水資源進行補充。尤其是在洪水期間,濕地可以抵抗洪水并調節徑流,濕地具有非常大的生態調節功能[2]。
在相同的地理條件下,在對廢水處理能力上,濕地的凈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例如,濕地可以對5種類型的水進行處理,從而讓其達到第三類的水質。這主要是因為濕地的水流緩慢,因此它有足夠的時間對污染物進行積淀、分解和消化,進而達到減少水中的污染程度。
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力非常強,以一個單位面積的土地來看,它的生產力比其他的生態環境更高。根據類似資源調查研究顯示,在蛋白質產量方面,濕地生態系統每年的產量是陸地生態系統產量的3~5倍,我們每天吃的大米和一些魚、蝦、蟹和貝類大部分都是來自于濕地。此外,濕地的經濟效益也非常高[3]。
當前,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濕地生態系統的面積正在大規模縮小。由于我國工業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濕地生態系統中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此外,許多生物物種也被惡意的捕殺。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濕地生態系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人類的活動對濕地生態環境具有非常大的破壞性,經常出現垃圾亂扔,對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以及大量的工業廢水和汽油泄露對濕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當前,我國濕地系統的水質正在惡化,人類可用的淡水和地下水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在農藥和肥料大量使用的現狀下,濕地的土壤也受到嚴重的污染和土壤酸化嚴重,最終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中各種動植物生存和生活的環境。
1.利用生態重建技術,人工重新構建生態環境。濕地具有凈化空氣和調節溫室效應的功能[4],為了確保人類棲息地的恢復,首先,應該使用生態重建技術來恢復已經受損的生態環境。環境重建包括對人工種植植物和人工維護某些瀕危動植物進行重建。即在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中,人為因素被用于增加濕地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能力。比如人工生態重建、人工濕地建設以及對濕地環境的污染物進行清除,再加上大量的人工種植,這極大豐富了濕地生態系統的物種,進而讓濕地生態系統的物種變得多樣化,最終有效提高濕地生態的抵抗能力。
2.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生態恢復。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濕地環境和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我們需要不斷采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并通過一定的雜交技術和基因育種技術為濕地生態系統創造和保護更多的瀕危物種。我們可以根據現階段濕地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對動植物的基因結構進行構建,最終恢復我國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結構。因此,選擇生物技術來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其實是具有明顯的針對性的,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夠加快生物繁殖的速度。此外,對于濕地的生態恢復還可以運用棲息地恢復技術,對濕地棲息地的恢復可以有效促進其可持續穩定的發展,并科學合理的應用棲息地恢復技術,還可以對濕地的土壤的質量起到非常有效的改善作用,最終保護土壤。
3.對受害不嚴重的濕地進行封閉保護。濕地保護和濕地生態恢復除了將人工重建生態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用于物種的繁殖之外,還需要對一些受破壞性小的地方進行全封閉式的保護,這種方式被稱之為自然恢復的辦法,最終要充分的發揮自然恢復和自我調節的能力,進而保障濕地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化。這種封閉式的保護還能夠有效防止人類活動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破壞,這樣的保護手段對于現階段濕地環境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4.改善土壤環境和水環境。大量的動植物之所以能夠在濕地生態系統中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態系統中除了有充足的光照和地理位置的優勢外,就是土壤環境和水環境對濕地生態系統也有巨大的重要性。因此,在對濕地生態的改善中要對土壤和水環境進行改善和優化,最終恢復我國濕地生態環境。
1.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現階段濕地的面積在逐年減少,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生活范圍不斷擴大,進而對濕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當人們逐步意識到濕地生態系統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時,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可以對濕地進行合理規劃和有效保護。此外,保護區的建立可以參照一些動物保護區的建設情況,避免保護區建立后再次被破壞。
2.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濕地生態資源受到嚴重破壞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類的活動總是在不經意間對濕地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即使這種活動是無意的,但是它還是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國的環境保護部門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有效的規范人類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阻止破壞生態平衡行為的發生,讓我國的濕地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完善的法律體系也需要由相關的執法人員進行執行,才能夠真正的保障法律法規的約束性。
3.成立專項管理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在對我國的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即使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還需要有關部門聯合成立專門的濕地保護和管理部門,并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技術,對我國當前已經嚴重受到破壞的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統一、規范化的管理,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對濕地生態系統起到保護作用。要加大相關人員的執法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那些對我國生態系統嚴重的破壞行為得到嚴肅的處理,進而讓綠色生活、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
4.建立健全濕地保護部門。用科學正確的發展觀和政治成就觀,來確保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最終實行統一、規范、科學有效的治理體系。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應該建立和完善濕地保護部門以及相關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以確保濕地保護的持續有效運作。廣大群眾要認真對待威脅濕地資源的所有活動行為,禁止各種威脅濕地資源的開發項目,如果有不可避免的因素要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開發時,一定要在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協調性的前提下進行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最終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必須要明確嚴禁從濕地中恢復農地,將農地轉變為濕地這種現象,并增加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資本投資,進而更好地保護濕地的資源。
綜上所述,在中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下,各行各業的發展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都嚴重地破壞了我國濕地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許多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濕地生態系統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重視濕地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并采取適當的科學措施來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只有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才能讓人類生活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