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經貿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茶產業的全球化發展,使中西方茶產品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不但使更多大眾關注茶文化,也為高校英語語言的教學帶來新的思考。面對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不足的問題,借助茶文化來展示中西方文化差異,并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增加其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可實現英語教學成效的提升。與此同時,茶文化的傳播增加學生文化自信心,也為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帶來更大的希望。
語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表現載體。受到歷史發展狀況和社會形態的影響,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成為學生跨文化交際中的主要障礙。從茶文化角度來分析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我國茶文化語言的內容相對豐富,而西方飲茶習慣形成較晚,與茶文化相關的詞匯相對較少,且部分詞匯有著一定的隱諱性。例如“Tea hound”表示紈绔公子,暗示西方社會中自甘墮落的人群。這種有著階級特征的詞匯,使學生在學習西方語言的同時也應了解背后的文化差異,為跨文化交際提供更加精準的表達。在高校英語課堂中,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育,以茶文化的講解為特色,可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在學習西方語言和文化時不忘記本民族文化,形成深刻的文化認知。而對于跨文化交際而言,傳統教學普遍存在實踐機會過少,學生英語表達不主動的問題。為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利用貼合學生生活的茶文化,激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然后通過文化的對比和具體應用,幫助學生了解更多詞匯深層次的含義,在表達和應用中,能夠對語言背后的文化有著認知,使跨文化交際更加有效,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語言心理學家指出,學生在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情感要素具體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個體情感因素,主要包含學生性格、自信心、表達欲望、學習態度等。二是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情感要素,主要涵蓋課堂交際、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等。在高校英語教學實踐中,受到我國長期以來奉行的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被動、自信心不強、主動交際意識薄弱、知識面狹窄等情況,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情感要素有著密切的關聯。為解決學生英語學習困境,以情感促進為核心,增加學生參與跨文化交際的主動性,可利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特色茶文化,增加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茶葉源自我國,學生從小便認識茶和了解茶,在成長中耳濡目染。當面對陌生的英語學習內容時,利用貼合學生生活的茶文化作為教學切入點,可緩解學生存在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而對于茶文化的講解,以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可使學生從了解我國茶文化過渡到學習西方的文化,形成主觀對文化差異的認同。借助茶了解語言所構建的不同情景與情感,更加主動地參與文化交際,另外,借助英語課堂這一重要載體,向青年學生宣傳我國茶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可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并明確自身承擔的文化傳承使命。在跨文化交際中可利用平和的心態,完成文化間的交流,也可在交際中向更多西方群體傳達我國優秀文化,以此促進我國文化的傳播和繼承。
跨文化交際與溝通融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溝通技巧、掌握跨文化交際與溝通能力,目的是幫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夠更好溝通和交流,打破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距離。語言的傳遞僅僅是人類交際的一部分,僅是字面意義,是交際溝通的載體之一。而人類的交際形式是多維的,除了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肢體語言,還包括行為習慣、衣著打扮、相關物品等,都是人與人之間交際的重要組成元素,都與文化密切相關的聯系,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跨文化交際結果。而茶葉作為中國的常見禮品,通常被中國人用于交友、表示友好而選為送禮佳品,但在西方人眼里并非如此。典型例子如下:一位來自中國的有人與美國新澤西州的朋友見面,中國人為表示友好而挑選很貴的高山烏龍茶作為禮品,而美國人的禮物則是新澤西產的巧克力豆。這在中國人眼里是不被重視的,認為自己贈送的茶葉名貴,而對方贈送的禮品廉價,并不尊重自己。但其實不然,美國人贈送的禮品是當地家鄉特產,中國人贈送禮品雖注重禮品的紀念意義,但也十分注重禮物價值。通過對此案例的導入,學生更進一步領悟了歷史文化的內涵,感受到跨文化交際的差異性,深入體會了文化差異,從而更愿意認真學習英語中的茶文化元素。
校園文化作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擔著弘揚茶文化的重任與職責。通過借助校園文化載體,開展多樣化融合茶文化的英語實踐教學活動,有利于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為學生普及茶文化相關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正確認知和把握,從而靈活處理文化差異問題,提高學生文化差異敏感性。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高校注重校園文化的塑造,在校園文化體系中融入茶文化元素,比如,在校園展板中融入茶文化;建造有關于茶文化的歷史偉人形象雕塑;校園網站中的茶文化宣傳語、學習模塊;在線上英語學習平臺中編輯茶文化標語等。將茶文化滲透于校園文化體系中,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提升茶文化教育效果。其次,由于中西茶文化所存在的差異,在于其體現的不同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所以,高校英語專業教師應秉承著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平等性的原則,向學生傳播茶文化的同時強調文化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文化是多元的、平等的,它代表著各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在此過程中,可通過舉辦查文化專題系列講座,分析茶文化語言特點,邀請外教與學生進行跨文化互動交流,鼓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差異,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此外,還可通過借助高校英語教學的第二課堂,定期在校園內要求外國友人走進課堂,與學生舉行跨文化飲茶活動,將這個流動過程導演成英語情景劇、英語演講、英語茶文化知識競賽等。以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和語境的變化作出正確反應,從而達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雙重目的。
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將茶文化滲透于高校英語教學中,成為學生跨文化交流的素材,已成為跨文化交際下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因此,高校英語專業教師應學會因地制宜,針對當代大學生自我認同度低、文化自信弱的情況,探索與高校學生更為契合的英語教學資源與教學形式,來提高跨文化交際下的英語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可通過積極樹立跨文化教育意識,注重在教學環節中逐步滲透茶文化教育元素,以及與跨文化交流相關的教學案例,在潛移默化中幫助高校學生提升文化自信心,促使學生學習實驗變得更加開闊,有效消除學生對在于知識學習的抗拒情緒。為此,在實際英語跨文化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可以組織全體學生共同討論茶文化知識的起源,講解自己經歷的中國茶文化元素相關的案例,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發言茶文化,來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英語專業教師還應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播放關于茶文化的視頻、圖片以及優秀文章文獻等,為學生細化分析各個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茶文化差異。諸如中國茶具多為陶瓷制品,鐘愛于普洱茶的紫砂壺,西方人則鐘愛銀器,所以西方茶具多為銀制品;中國人飲茶不需要調味品,而西方人飲茶則喜愛加入糖、奶、檸檬片等。通過對茶文化差異的講解,有效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英語學習興趣,為后續跨文化教育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總而言之,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貼合大眾實際生活的內容,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和作用。在跨文化交際下開展英語教學,需要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并實現交際能力的顯著提升。茶文化作為一個好的切入點,高校英語教學可充分發揮茶文化的交際功能,增加學生對我國文化的認可度和自信心,并借助茶文化的學習環節心理壓力,增加主動交際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以茶文化為載體,通過教學設計使學生直觀的看到文化差異,并通過文化學習掌握更多詞匯的含義,為更好的完成表達和交流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