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娟 何紹祥 薛樹瓊
摘要:目的:探究DR和CT對頸椎病的診斷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72例頸椎病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兩組的診斷診出率。結果:經過不同方式的檢查之后,DR組的診斷檢出率為86.11%,有1例鉤椎及小關節增生肥大、2例椎間盤脫出未檢出。而CT組診斷檢出率為97.22%,有1例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未檢測出。CT組高于DR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比,在頸椎病的診斷方面,CT相較與DR擁有更高的準確率,能夠檢出更多的患者,診斷價值優異,臨床診斷建議將DR和CT檢查相結合,以此減少誤差的概率。
關鍵詞:網格化護理管理;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伴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生活和學習節奏加快,電腦和手機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們長時間保持對頸椎有害的姿勢,因此患上頸椎病的人群在近年來愈發增多,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得患此病的群體以青壯年為多數。頸椎病的發病率大約在10%,是臨床中比較多見的疾病,該病的致病原因是頸椎軟骨關節肥大以及頸椎軟骨變形而導致神經、脊髓以及血管的壓迫。頸椎病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療得越早效果會越好,反之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這就對診斷的準確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納入我院72例頸椎病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究DR和CT對頸椎病的診斷及應用價值。現將主要研究過程進行如下論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72例頸椎病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檢查方法分組,分為DR組(行DR檢查)和CT組(行CT檢查),每組各36例。DR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有17例和19例;年齡區間23~72歲,中位年齡(41.28±3.42)歲;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2.11±1.02)個月。CT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有21例和15例;年齡區間21~69歲,中位年齡(36.47±4.26)歲;病程2~5個月,平均病程(2.84±1.35)個月。所有患者的基本數據經過統計學軟件的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DR組采用DR進行診斷。選擇北京德瑞特WV3000DR-DR數字X線機實施診斷,指導和囑咐患者依次站在頸椎前位以及頸椎側位來進行X線攝片的拍攝,依照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判定是否要增加頸椎雙斜位X線攝片的拍攝。
CT組采用CT進行診斷。選擇GE OptimaCT540-16層CT機實施診斷,指導和幫助轉折取仰臥位來進行橫切面照片的拍攝,將每一層之間的艱巨以及厚度均設定為2.5mm,于患者頸部位置起始掃描,將椎體的上部穩步平掃到其胸椎位置,同時進行軟組織掃圖的拍攝,完成掃描之后對患者的C1~C7的椎間隙進行三維重建,設置厚度為1.7mm,設置間距為1.6mm。
完成后將結果拿給有多年診斷經驗的資歷豐富的醫師進行診斷。
1.3觀察指標
統計所有患者的的診斷檢出率。類型包含頸椎生理曲度的變化、椎管及側隱窩改變、椎間盤脫出、椎體骨質增生、韌帶鈣化、鉤錐及小關節增生肥大及橫突孔改變。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導入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以(c2)檢驗計數資料,記作[n(%)]。通過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不同方式的檢查之后,DR組的診斷檢出率為86.11%,有1例鉤椎及小關節增生肥大、2例椎間盤脫出未檢出。而CT組診斷檢出率為97.22%,有1例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未檢測出。CT組高于DR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頸椎病的愈發常見,提示我們需要對此種情況加以重視,行為上的預防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頸椎病通常表現有括肢體麻木、頭暈、頸肩痛、僵硬、下肢疲勞、吞咽困難、放射痛、吞咽困難等,一旦患病身體很容易疲勞。由于部分職業的需要,容易造成頸椎病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預防,多進行頸部的活動和按摩,用以減輕損害。
DR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采用非晶硅平板探測器將穿透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的一種新技術,并配備計算機對圖像進一步后處理。)CT屬于病情探測儀器,能檢查人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否存在病情,靈敏度以及分辨率較高,成像效果比較清晰,與X線相比具有較好的密度分辨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不同方式的檢查之后,DR組的診斷檢出率為86.11%,有1例鉤椎及小關節增生肥大、2例椎間盤脫出未檢出。而CT組診斷檢出率為97.22%,有1例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未檢測出,CT組高于DR組,。CT組高于DR組。該結果充分表明了CT在診斷頸椎病方面的優異性。究其原因,CT和DR在檢測不同類型病情時各有優劣和特點,偶會產生誤差。總體上檢出率的差異可能是因為CT具又相對較高的清晰度和靈敏度,分辨率較高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頸椎病的診斷方面,CT相較與DR擁有更高的準確率,能夠檢出更多的患者,診斷價值優異,臨床診斷建議將DR和CT檢查相結合,以此減少誤差的概率。
參考文獻:
[1]孫喜武.DR和CT對頸椎病的診斷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4):65-66.
[2]夏斌,王小明,陳廣儒,王軍峰,王亮,衛建民.神經根型頸椎病椎間孔狹窄特點及MSCT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01):28-31.
作者簡介:浦娟(1987年6月-) 女 漢族 本科 主治醫生 云南宣威人 主要從事:影像診斷,CT,DR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