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偉 謝乃鴻 盧園 姚栩
摘要:目的:探討新冠病毒初次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體的動態(tài)分析。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1年7月新冠病毒初次感染患者40例作為對象,設為觀察組,選擇同期治療的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40例作為對象,設為對照組。兩組于急性期及恢復期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患者血清中和抗體IgG和IgM抗體水平。結果:觀察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清IgM 抗體水平在急性期都為陽性率95%,恢復期陽性率為0%;而IgG抗體水平在急性期陽性率為28%,恢復期的陽性率為92%。不同時間點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體呈上升趨勢,且患者治療后中和抗體開始下降,加強血清中和抗體水平能指導臨床診療。
關鍵詞:新冠病毒感染;血清中和抗體;動態(tài)分析;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
【中圖分類號】R4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2020年2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能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輔助診斷。病毒感人機體后,免疫系統(tǒng)會對病毒進行免疫防御并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其中,特異性中和抗體IgM抗體是感染后早期產(chǎn)生的抗體,提示已經(jīng)感染或新近感染。而IgG抗體是再次免疫應答產(chǎn)生的主要抗體,提示病情進入恢復期或存在既往感染。本研究以新冠病毒初次感染和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作為對象,探討新冠病毒初次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體的動態(tài)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7月新冠病毒初次感染患者40例作為對象,設為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4-86)歲,平均(56.39±6.71)歲;體重指數(shù)(BMI)(18-29)kg/m2,平均(24.34±4.51)kg/m2;選擇同期治療的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40例作為對象,設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5-85)歲,平均(57.23±5.73)歲;BMI(25-88)kg/m2,平均(56.54±6.76)kg/m2。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有關標準,且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2)均完成血清中和抗體水平測定,且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或器質(zhì)性疾病者;(2)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1.3 方法
(1)標本采集。兩組于急性期及恢復期取外周空腹血3mL,30min離心,速度3500rpm,血清分離后,放置在-80℃冰箱中,備用;(2)檢測方法。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患者血清中和抗體IgM和IgM抗體水平,檢測步驟參考試劑盒說明書完成,測試結果以發(fā)光強度(RLU)表示。
1.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24.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X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均完成血清中和抗體水平測定,并完成有關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結果表明:觀察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隨著住院時間延長,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呈下降趨勢,不同時間點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2019-nCoV引發(fā)的肺炎疫情傳播速度,嚴重威脅居民安全及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臨床對于新冠病毒研究的深入,2020年2月下旬,國內(nèi)一些試劑廠家陸續(xù)研發(fā)2019-nCoV IgM和IgG抗體免疫檢測試劑盒,并成為新冠病毒全新的檢測方法,其靈敏度與特異度得到驗證,但是加強其血清中和抗體水平測定能否對核酸漏檢進行補充研究較少。本研究中,觀察組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清IgM 抗體水平在急性期都為陽性,恢復期為陰性;而IgG抗體水平在急性期5.51±6.43 AU/mL;恢復期19.67±3.21 AU/mL。不同時間點血清中和抗體水平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從本研究結果看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常伴有血清中抗體水平升高,能實現(xiàn)新冠病毒的輔助診斷。
綜上所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體呈上升趨勢,且患者治療后中和抗體開始下降,加強血清中和抗體水平能指導臨床診療。
參考文獻:
[1]許靖,韓明鋒,趙鳳德,等.15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與血清免疫學特點[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15):31-35.
[2]龍秋月,鄭雅莉,高占成.新型冠狀病毒再感染病例臨床特點匯總分析[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21,44(9):793-799.
[3]凌洲焜,官宛華,黃德?lián)P,等.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陰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臨床轉歸[J].廣東醫(yī)學,2020,41(8):37-40.
第一作者:陳智偉? 男? 博士研究生? 1979.10.26?? 福建仙游 漢族? 副主任技師? 研究方向:分子病毒學?? 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 350004
通訊作者:姚栩? 男? 研究生 1966.05? 福建莆田 漢族?? 微生物檢驗主任技師? 研究方向:分子病毒學? 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 3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