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綠色生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綠色生態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其在各行各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人們對綠色環境的要求和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綠色公路理念下的公路路線設計也勢在必行。過去,我國公路建設基于時代需求以及人們理念和公路建設技術的限制,在高速公路的設計中過于追求高指標高效益,造成高速公路建設造價不合理、存在環境協調的問題,也不再能滿足現代人們出行服務的需求。高速公路的選線設計對整個高速公路建設的工程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適應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構建更為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我國公路建設也將迎來更為迅猛的發展。公路建設不僅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基于綠色理念的高速公路建設對公路周邊環境的開發,周邊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綠色公路指的是在綠色交通理念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理念?;诰G色公路理念的高速公路選線設計方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策上問題,涉及工程、技術、經濟、安全以及社會發展的環境等方面問題。
綠色理念指的是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保護,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平衡。在現代的綠色公路建設中,綠色理念更為注重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循環,從而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社會環境在發展過程中與生態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綠色意識在全世界的盛行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當前在很多行業中也出現了與綠色有關的一些概念。在公路的建設中,綠色理念主要是對污染進行一個合理的控制,在高速公路的建設中將污染降低到最小的程度[1]。
另外,在公路建設中,要滿足車輛高速行駛的需求,從而促進城市的發展及經濟的提升,滿足當前物流的需求。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公路兩側的環境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當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不僅要考慮到當代人們的使用需求,也要注重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理念的本質的核心就是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2.2.1 綠色高速公路的社會性
社會性是當前公路建設要考慮的最主要問題,因此發展綠色高速公路就需要立足于當代人的生活條件需求,還要滿足當前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高速建設的過程中要約束人們的行為,做到施工過程中的環保性以及公路使用過程中的環保要求,盡量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滿足人們生存生產的心理需求,提高人們生活的舒適度,促進國家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也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必要的條件[2]。
2.2.2 綠色高速公路的技術性
公路的改建和發展一定是立足于當前的技術條件和公路建設的施工水平。面對當前公路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經濟發展中人們生活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為了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需要在建設領域內為人們解決環境保護方面的一些問題。在綠色公路建設的理念下,基于新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創新,以及設計上和施工人員技術的不斷提升,對傳統的一些材料設備也進行了非常必要的升級和改造,從而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生活,促進經濟的發展。
2.2.3 綠色高速公路的經濟性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速公路發展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但是當前的公路建設中常常出現投入多回報少的一些問題,造成公路建設在招標的過程中不是很受投資商的青睞。因此,在公路建設中一定要將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充分考慮在內。例如,在高速公路的運輸過程中盡量降低運行的一些費用,對高速公路的社會可持續發展性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進行充分的評估和考量,從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和判斷。
以綠色理念為指導思想進行高速公路的設計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求。另外,綠色理念在相關行業中的應用也有助于解決人類社會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包括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等各個方面,符合當前社會客觀經濟發展的需求。
其次,在綠色理念的指導下,高速公路的建設項目的安全性和使用性也更高,有助于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綠色公路理念下高速公路的建設完全符合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資源節約型和社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實現公路建設與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在高速公路的選線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路線的基本走向和技術標準來確定。高速公路的選線還要考慮到地形、地質條件、安全性、環保以及土地利用和施工的條件等各個方面,在全面的比較中,選擇一條更為合適的路線。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復雜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這需要在路線的選擇中綜合考慮各種情形進行提前的規劃。
為了保障高速公路選線的合理性,確保設計的質量,降低工程的整體造價,需要全面的考慮,從粗到細,從輪廓到具體,逐步深入,分階段步驟地進行分析比較,進行多種方案的對比,最終確定一條更為合適的路線。
作為道路的骨架,路線選擇的優劣會影響到道路功能的發揮以及在路網中的作用。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會受到自然條件以及社會條件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高速公路選線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在高速公路的設計階段,要運用各種先進手段對路線方案進行細致的研究,在諸多方案論證、比選的基礎上,確定最優的一條方案。其次,在路線設計保證一定安全的前提下,要選擇工程量小、造價低、運營費用低的路線,有利于施工養護的一條方案[3]。
另外,要注意同名勝風景區以及自然保護區等道路的協調。深入勘測工程地質及水文情況,尤其需要對不良地質地段和特殊地區的勘察。最后,要注重環境保護,減少道路建設帶來的污染問題。
3.3.1 公路的使用任務、性質
公路建設中首先要考慮路線建設對政治、經濟以及國防上的作用和意義,在交通運輸過程中將體現路線使用的任務和性質要求。公路運輸的任務又決定了公路的主導功能,路線的基本走向、設計標準等。
3.3.2 地質
在山區丘陵等地區進行公路建設的過程中,地質是一定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通常,山區丘陵地區的地貌起伏比較大、地形也比較復雜多樣,經常會遇見一些不良的地質。這些地質條件也會受到周邊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導致一些潛在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在公路路線選擇的過程中要避免這些區域,如果不能避免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規避,這些地質因素往往決定了公路在通車之后的安全、經濟以及運營的整體情況。
3.3.3 社會環境
公路作為社會服務的基礎設施對社會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是會影響到所在區域的社會經濟、產業發展、資源開發以及當地的教育、醫療、科技創新以及人員就業等一些問題。在選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利益群體、社會組織等對公路建設項目的意見和要求通過走訪調查等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公路的建設中,經過綜合分析論證獲得更為切實可行的路線方案。
走廊帶的選擇最重要的是確定了路線方案的起點、終點、主要控制點以及基本的路線走向等一些問題。首先,在確定走廊帶之前,需要搜集基礎數據,經過多名專家的論證確定有價值和參考意義的路線走廊方案,之后再進行現場地形地貌的勘察,確定最佳的走廊帶。
在第一階段大致確定了走廊帶的基礎上,結合調研的資料,考慮地形、地質、水溫等自然條件,對細部控制點的綜合因素進行對比。除了考慮自然條件之外,還要考慮到路線的長度、橋梁隧道的比例、工程建設的規模以及環境影響、占用土地等一些情況[4]。若是在方案比選的過程中出現方案少以及內容不深入等問題,之后就很難保障公路再投入使用中的經濟效益。
局部線位的優化和論證主要應用于初步設計和施工圖優化設計中。在完成前兩個階段的步驟之后,路線方案的設計已經初具雛形,這個階段主要是為了明晰,在技術方案可行的前提下,探明地質水文條件,考慮工程量的大小、施工的安逸程度,養護運營等方面的因素,盡量取得環保、安全、質量之間的平衡,從而選擇一個更為經濟、環保、安全、節能的路線方案。
在我國大力倡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文明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綠色公路的環保理念,為綠色高速公路的建設提供技術和理念的支撐。在保障了行車安全,保障了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優勢,體現個性化設計和綠色設計的理念,充分實現交通發展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為高速公路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可供借鑒的意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