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40多年的改革開放史不僅記錄了中國企業家群體的創新創業,也見證了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成長成熟。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企業家懷仁愛之心,施仁義之舉,捐款捐物捐服務,迅速復產保供應,折射出濃厚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賦予企業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大企業承擔了巨大壓力和風險,加之部分民營企業規模小、基礎弱、抗風險能力差,不少行業受到沖擊。得益于我國的制度優勢、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以及較好的經濟結構、制造業基礎和較完整的產業鏈,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有效縮短了經濟復蘇的周期。廣大企業家解放思想、打破桎梏,在逆境中不斷增強創新發展意識,充分發揮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用,突破傳統產業模式,依靠核心技術研發,在產品、管理和技術上積極適應變化,探索線上創新與線上轉型路徑,不斷開拓新市場,實現新突破,創造新價值,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勇于創新,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其代表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到,企業家精神是產品創新的驅動力,也是企業推動改革進程的關鍵引擎。縱觀世界企業發展史,長盛不衰的企業大都注重創新,即使在處于市場主導地位時也從未止步。
當前,受企業規模、產業基礎、人才流失和科研資金等方面的限制,黑龍江省民營企業整體呈現規模總量不大、創新能力不強、研發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優、綜合競爭力不強的特點。企業要創新,就必須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滿”和不敢突破、不愿創新的思想桎梏,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搶占技術創新的制高點,從而獲得技術的話語權。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能有力促進科技創新,有效激勵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進而促進產品創新、產業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推動更多優質民企上市,加快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愛國情懷,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帶領企業奮力拼搏、力爭一流,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我國企業家精神強調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與企業自我發展的高度統一,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為促進社會發展和共同富裕發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省各級工商聯發揮組織優勢,形成最大向心力,凝聚最大正能量,組織廣大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途徑捐款贈物總價值達6.34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立足新時代新起點,更應弘揚優秀企業家“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扶貧濟困、共同富裕”的精神,積極引導廣大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積極投身工商聯“千企興千村”行動和光彩事業,在發展實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勇當主角、勇挑重擔,做受人尊敬、不負時代的優秀企業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營企業家要講正氣、走正道,做到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大力倡導敢想、敢試、敢闖、敢冒險,因為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當時的民營企業家更多是“摸著石頭過河”。優秀的企業家敢于打破固有的舒適區,具有捕捉消費需求新變化的市場應變能力,展現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敢于承擔風險的企業家精神,但企業家敢闖敢試的前提是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改革開放40多年來,市場經濟活動領域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章越來越成熟和完善,既是廣大企業發展的“緊箍咒”,也是“護身符”。
進入新時代,我們鼓勵敢闖敢試、敢想敢干,但堅決反對以任何名義打政策的“擦邊球”,碰法律的“高壓線”。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企業家精神,更強調規則意識、遵循市場規律、遵從法律規范、強化契約精神。倡導法治和規則意識,政府部門要做出表率。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比較漫長,人情文化頗有市場,“潛規則”為不少人所信奉。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在引導企業正確處理市場經濟活動和法律制度要求的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認真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經營自主權等合法權益;光明磊落地同企業家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支持企業家以恒心辦恒業,努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廣大企業家應謹守良知,恪守底線,強化誠信意識、規則意識,自覺依法合規經營、依法合規治企、依法合規維權,在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