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良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是獲得百姓信賴、贏得群眾擁護、凝聚人民力量,從而更好推動轉型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的制勝法寶。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任務,一些領導干部不會、不敢、不善于做群眾工作,出現群眾工作“本領恐慌”。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一定要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努力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破除群眾工作“本領恐慌”首先要站穩群眾立場。少數同志不會、不愿做群眾工作,究其原因是不夠重視群眾、不夠深入群眾、不夠了解群眾,久而久之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與群眾的感情越來越淡。融入群眾之中,干事創業才能心中不慌。黨員干部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始終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堅持群眾觀點、走實群眾路線,正確把握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群眾工作“本領恐慌”也是其中一種,亟須破解。群眾工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實踐中不斷學習、歷練和提升。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堅持“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經常“脫鞋下田”“上門問診”,學會從群眾的表情里探知生活冷暖,從群眾的呼聲中明辨工作方向,真真切切做實群眾工作。要敢于擔當、敢于盡責、敢于奉獻,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眾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人民滿意為最高追求,強化“群眾工作無小事”意識,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與時俱進做好群眾工作是推進全面振興、建設現代化新龍江的重要保障。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依然需要凝聚億萬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法開展工作,不斷改進與群眾的有效溝通。要走實網絡時代群眾路線,學會利用各種新媒體新平臺與人民群眾展開有效溝通,“線上”“線下”結合解決人民群眾困難。要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好群眾工作,不斷提高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