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注重在實踐中加強磨煉、增長本領。”教育部等11個部門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省、市教育部門組織了一系列研學實踐培訓,著力推進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通過前往清流、寧化、永安、建寧、泰寧、大田、將樂、沙縣、尤溪等地及周邊進行實地調研,走訪了景區和博物館、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了解青少年學生實踐學習情況,走訪了部分中小學,了解學校師生開展研學實踐教育的情況和建議。另外,文章查閱了相關資料,掌握了一手資料,反思推進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進一步提升三明市研學實踐教育成效的措施。
關鍵詞:研學實踐教育;措施;對策
一、 研學實踐教育現狀
近年來,在市教育局指導下,陸續召開了研學實踐教育推進會、研討會及結題會,確定了“閩學文化研學旅行”試點,圍繞生態文明和紅色文化等主題大力開展研學實踐活動。2018年以來,向社會公布全市區域特色精品研學點28個,確定首批市級研學旅行試點學校25所,全市320余所學校13萬余名學生參加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一)初步建立研學實踐教育機制
第一,建設研學旅行館。建設一個集會議、討論、課堂于一體的研學實踐教育館,主要以LED顯示屏為主,全方位展示研學景點的情景,購買移動式桌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分組討論,將其作為研學旅行活動前的學習討論場所。
第二,建設研學旅行網站。把全市旅游資源整合在一起,把設計的每條線路呈現在網頁中,把每一項研學實踐活動作為網站建設的一個環節。第三,培養研學隊伍。主要是培養研學營地教師和學校研學骨干教師,以“專業培訓”“合作培養”“自我培養”三種方式為主。
(二)初步開發研學實踐活動線路
第一,開發專題線路。在市教育局協調下,組織地理、歷史、語文、生物等學科老師,成立了“三明市研行旅線路專題研究”課程組,整合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特色資源,收集本地本校研學實踐資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研學實踐專題線路。目前,全市已初步編制紅色旅游、文化旅游、美麗鄉村游、古民居游等研學專題線路67個,覆蓋全市最主要的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第二,開發精品線路。圍繞營地周邊,打造各縣(市、區)“一地一品”研學精品線路。如沙縣“品沙縣小吃,探留守兒童”研學線路,三元“碧藍蒼穹深呼吸,游樂最大格栲林”研學線路,永安“竹行天下,洞在石林”研學線路,尤溪“朱子文化,聯合梯田”研學線路,泰寧“青年丹霞,靈動之水”研學線路,寧化“客家祖地,紅軍起點”研學線路等。
(三)初步形成研學實踐教育模式
第一,學校主導型。在三明學院附屬小學進行試點,開展“寧化清流地質地貌考察研學旅行”,方案制訂、線路采點、人員分工、過程管控、經費開支、應急預案、免責協議等由學校主導,家委會配合。教師經費由學校承擔,學生經費由家長承擔,交通保險委托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第二,營地主導型。圍繞營地周邊資源,由營地組織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前準備工作由學校和營地共同完成,研學過程和研學實踐后的總結反思以營地教師主導、學校教師為輔,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2018年下學期,在三明市實驗小學、三明三中等8所學校進行試點,投入資金24萬元,研學人數達1805人次。第三,委托配合型。在三明一中、列東中學等10所學校開展試點,由教育部門、研學營地與學校協調溝通,委托中介機構策劃研學主題、線路和方案,學校和家委會選擇最佳方案,在寒暑假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每15位學生配備一位研學導師,研學導師經費由中介機構承擔,學生費用由家長承擔。
二、 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研學課程開發不足
我校開展的研學實踐活動雖然已經啟動,但符合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特點、有針對性的研學實踐課程資源準備還不充分。研學課程開發不足,加上起步較晚,導致目前活動開展的范圍小、落地深度不夠。由中小學校主導的研學實踐活動大多以游學為主,中介機構無論從著裝、行程、方式,還是內容、收費標準等方面各唱各調、各彈各曲,師資落后、活動不規范、安全隱患較多等問題逐漸凸現,研學課程開發亟待提升。
(二)研學線路打造不夠成熟
目前,我校的研學實踐活動線路僅局限于周邊區域,研學活動線路編制不多,較為成熟的僅有萬壽巖、格氏栲生態文化及清流、明溪、寧化紅色文化等2條研學體驗線路。三明市域內凸顯特色的研學體驗線路尚未編制,在組織研學實踐活動時,沒有可供挑選的余地,學生研學興趣不高。
(三)研學教育覆蓋范圍小
目前,我校組織的研學實踐活動僅限于三明市區部分學校,未能覆蓋到市區全部中小學,更無法延伸到其他縣(市、區)及鄉鎮學校,這使研學實踐教育覆蓋面過于狹小,研學育人成效未能充分顯現。2018年,以我校主導的研學實踐活動僅為3000人次天。
(四)研學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我校教師人數偏少,雖有安排其參加實踐教育專業培訓,但參加研學實踐教育培訓的機會不多、深度不夠,加上日常行政事務、教育管理、教學事務的工作量偏大,無法擠出時間安排研學活動實操培訓,使得導師的專業能力水平無法提升,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研學實踐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五)研學運行機制不夠完善
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由行前準備、健康排查、安全教育、團隊組建、模擬研學、實地體驗、目標任務、總結分享等環節組成,完成這些前期對接、研學任務等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目前,我校受教師人數制約,僅能完成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任務,未能建立有效的研學運行機制,無法滿足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需求。
三、 推進研學實踐教育的對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其概括為“九個堅持”,這“九個堅持”,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對教育事業規律性認識的深化,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通過認真
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在調研基礎上征集意見建議,結合市委“四篇文章”工作部署,大力推進研學實踐教育。
(一)以優先發展教育為主,創建研學實踐教育分校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來明調研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三明實際,市委決定在三明職教園創建一個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作為市綜合實踐學校的分校,大力推進研學實踐教育。建成后,營地可以容納1200名學生、300名導師及安全管理人員食宿,每期接收1200名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我校要借此契機,大力推進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形成綜合實踐、研學實踐齊頭并進的“一軸雙星”實踐育人新模式,將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覆蓋全市,逐步延伸到全省、全國,創建港澳臺兩岸三地研學實踐交流平臺,打造福建省研學實踐教育的樞紐中心,建成全國研學實踐教育的體驗區。
(二)以“四篇文章”為主線,打造研學實踐課程體系
整合全市文化、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地域特色資源,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求,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打造研學實踐課程體系。第一,開發文物保護主題研學課程。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廳向省政府提交了《關于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保護有關情況的緊急匯報》。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接報后緊急批示企業“立即停止爆破”。他要求三明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洞穴遺址群的保護,并決定由省財政撥款用于遺址群的考古發掘和保護工作。2001年3月,萬壽巖遺址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借助習近平總書記保護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紀事,讓青少年親身體驗探究萬壽巖文物保護過程,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從小養成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品質。第二,開發“紅色三明、生態三明、工業三明、文明三明”研學課程。圍繞市委提出的“四篇文章”重要部署,開發三明市域研學實踐課程及線路,以5天為一個研學周期,設計5條以上研學活動線路、設置20個以上研學點課程,打造一縣多品的紅色文化、農耕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文明等研學實踐活動線路,構建社會實踐大課堂。第三,開發“閩人之源、閩學之源、閩師之源、閩江之源”研學課程。立足國學經典文化,結合《道德經》《易經》《唐詩》《宋詞》《三字經》《大學》《中庸》《論語》等優秀傳統文化,開發閩人之源、閩學之源等研學實踐課程25門(優秀傳統文化10門、生態體驗10門、紅色文化5門),策劃研學活動線路,制定研學活動評價體系,達到“以研促學”的教育目的。
(三)以教育改革創新為主推,建立運行管理機制
在市教育局協調下,增加營地人員編制,組織梅列區、三元區、沙縣教育局、市屬中小學校召開研討會,開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三明區域內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積極探索研學實踐教育教學模式,完善研學實踐教育教學的常態化機制,探索研學實踐教育運行模式,建立研學導師建設與培訓機制,健全研學實踐活動管理機制,創新研學實踐教育管理平臺,確保安全有序推進研學實踐活動。
(四)以服務人民為主心,組建研學師資隊伍
在市教育局協調下,參照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的師生比要求,落實市綜合實踐學校(營地)的人員編制,擇優選派研學專業師資,分期分批開展研學導師培訓,足額配齊研學導師、安全管理及后勤服務人員,提升教師業務能力水平,組建高素質的研學師資隊伍。第一,從梅列區、三元區、沙縣及市直屬學校選取抽調專業研學教師,充實研學師資隊伍,提升師資水平;第二,依托三明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加強研學實踐教育專職導師培養,提供充足的師資培訓保障。
(五)以立德樹人為主旨,持續推進研學實踐教育
按照學生年齡特點,統籌規劃,分學年段制定研學實踐教育年度活動計劃,將其納入教育教學日常安排,與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相結合,持續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將梅列區、三元區、沙縣的學生研學活動納入通盤考慮,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實踐教育發展局面。今年確保完成6000人次天的目標任務,每期接納約500名學生。
研學在路上,實踐促成長。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升實踐育人成效,加快構建體現新時代特征的研學實踐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劉靜.中學生研學旅行項目研究的關鍵問題和指導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8):72-77.
[2]邵春瑾.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民族博覽,2019(7):40-42.
[3]毛展煜.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標準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評論,2018(1):79-85.
[4]羅亞玲.最美的教育在路上: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8(8):38-41.
[5]于書娟,王媛,毋慧君.我國研學旅行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7):11-13.
[6]教育部等11部門.中小學研學旅行意見,2016(11).
[7]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2017(8).
作者簡介:陳劍輝,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綜合實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