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交匯期,鄉村發展面臨著鞏固和起步,需要統籌把握。
要把握好鄉村振興的“守”與“進”的關系。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三農”工作的推進實施既要兼顧底線守護,也要扛起向前邁進的多重任務。全面脫貧接續鄉村振興,“守”是前提,要將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成果有效鞏固拓展好,構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戶、邊緣戶以及低收入人口等貧困周圍的群體進行動態實施監測,要保證絕對貧困問題徹底、持續性得到解決。在守好底線的同時,必須認識到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新目標,在“守”好底線的基礎上主動發力,以更高的目標、完善的制度、有力的舉措、創新的實踐、強大的合力推進鄉村振興見實效。
要把握好鄉村振興的“內”與“外”的關系。將農村和外部世界打通,這背后的核心仍舊是讓農民手里的產品變成商品。關鍵是通過現代商業技術和平臺,讓鄉村的“好產品”變成廣大消費者手里的“好商品”,通過市場經濟實現鄉村與城市的內外互通,通過將農民的產品變成商品,實現更深入和廣泛的城鄉聯動與融合。
要把握好鄉村振興的“去”與“留”的關系。鄉村人口的流失和老化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思考所必須面對的,最為根本的問題是人口和人才的去留問題。人口和人才是任何發展最為核心的關鍵,鄉村是人口凈流出之地。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可持續,不僅需要鄉村能夠留住相當一部分人口,還需要能夠留住能人。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要堅持用活人才政策與盤活人才資源結合,放活人才管理與激活人才潛力并重,積極主動對接鄉村振興的各類人才需求,用好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智“兩條路徑”,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引導其通過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等助力鄉村振興。注重吸引有號召力的帶頭人、有行動力的追夢人返鄉創新創業創造,將其培養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同時強化創新引進機制,突出項目帶動,讓科技人才、大學生村官以及各類專門實用人才向鄉村基層一線流動。重視挖掘鄉土人才,既把“有文化、有能力、有技術、有貢獻、有創新”的鄉土人才選拔出來,又組織開展好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培訓,加強鄉村基層干部、農專家、田秀才的培育力度,讓他們成為鄉村振興主力軍,支持優秀鄉土人才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以鄉村人才隊伍的壯大為鄉村振興蓄勢加油,形成“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發展,富裕一方百姓”的“蝴蝶效應”。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是一篇大課題、大文章,需要統籌謀劃、協調推進,要切實抓好這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答好這個“三農”工作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