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雯
目前,我國經濟水平正在快速向前發展,在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金融經濟在經濟總體發展與提升的過程中也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金融經濟將虛擬經濟帶入人們的視野中,帶動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或多或少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社會經濟發展現階段,如何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關系達到平衡,使二者達成良性互動是筆者將要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探討的問題。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進步必然會產生的結果,而金融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也是一定會形成的經濟發展局面,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引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朝著和諧發展的方向前進,有助于完善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體系,實現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內涵
(一)金融經濟的內涵
金融經濟是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現階段經濟水平整體提高的主要力量之一,是一種利用虛擬資本進行交易的經濟活動,并且相對獨立于實體經濟。從現在的發展階段來說,金融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跨國交易的金融經濟活動中比較容易出現匯率風險。
(二)實體經濟的內涵
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后,美聯儲在許多發文報告中頻繁使用“實體經濟”一詞,它的含義是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的總量。它不僅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質產物,也包括相關的精神產品。比如農業、工業、建筑業等行業的物質產出部門,也包括這些行業相關精神產品的產出部門,它的發展、進步與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它的發展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撐,支持著未來發展戰略的構建工作,同時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基礎,因此要確保實體經濟的穩步健康發展。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聯系
(一)實體經濟是基礎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經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為社會的正常運行提供全部的物資。只有保證實體經濟的正常穩步發展,才能保證經濟正常發展。想要保證金融經濟的穩定,確保金融經濟的發展,一定要讓金融經濟圍繞實體經濟進行,要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基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辈浑y發現,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中實體經濟是其邏輯起點,更是其研究的核心所在。在宏觀經濟層面中,馬克思經濟學具有兩大概念:社會總產品和社會總價值,在進行相關研究的過程中,馬克思堅持使用實體經濟原則。這足以表明在國民經濟的整個運行體系中,實體經濟的基礎性地位。
例如,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過程中所需要的每種商品,都是實體經濟的產物,通過實體經濟的生產行為創造出一定的社會財富,進一步使人類社會的發展得到推進。在使實體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會工業體系,推進我國成長為世界制造業強國,從而提高經濟水平的發展速度,使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到可與發達國家競爭的地步。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金融經濟,它依托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基礎,并且因其特質為虛擬經濟交易模式,一定程度上使社會商品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得到降低。實體經濟的發展奠定金融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社會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二)金融經濟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經濟體系的發展也趨近完善,在經濟體制更新變化過程中,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并且在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進程中的作用也在逐漸提高。例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金融經濟的身影,超市購物結算,只需要打開手機即可完成,有些甚至不需要打開手機,直接刷臉就可以,這樣便捷的支付結算手段,便是金融經濟下的產物。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的大環境中,利用這種支付結算方式,可避免使用實體貨幣造成的病毒接觸,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生產生活中的貨幣支付效率。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現階段,金融經濟的發展為促進經濟整體向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與幫助,在一定程度上使整體經濟的運行成本得到降低,并且大力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例如,現在許多實體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進行融資,直接融資是許多企業會選擇的一種資金籌集方式,它利用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這種融資方式籌集到的資金再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并且這種資金籌集不需要負擔利息的支出,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實現資金最大限度地使用,幫助實體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同時金融經濟也充分發揮自身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實體經濟運行過程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信用問題,而金融經濟的出現就很大程度上使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之前在發生借貸時,對于借貸雙方都會有較大的風險,但現在借貸信用問題得到較大程度上的解決,借貸雙方的利益糾紛減少,借貸辦理過程中會有更加專業的金融從業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及擔保,便利性大大提高。金融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支撐的作用,它為實體企業的資金可以靈活使用起到一定的幫助,為實體經濟未來更快、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促進實體經濟以及社會整體經濟的發展。
(三)二者良性互動的重要意義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作為當今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兩個很重要的經濟模式,二者之間依據一定的發展規律進行良性互動,促進社會經濟平穩向好發展。實體經濟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基礎;金融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加快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在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不但要保證實體經濟的基礎地位,也要重視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經濟的支撐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們通過金融經濟的分析,對資金投入進行剖析,給人們未來資金投入提供方向,將發展中可能會產生的多種金融風險展現出來,這樣在未來出現那些可能風險的時候,人們會更加坦然的接受,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資金的浪費,降低資金投資錯誤而帶來的經濟風險。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已經導致一些“脫軌”現象的產生,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相關問題解決,比如,出臺一些法律法規對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形成一定的保障作用。金融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它通過利用實體經濟的低成本來進行自身的發展,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的積累資本,這種情況的出現來自于實體經濟的推動。因此,使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產生良性互動,是保障經濟整體平穩前進的重要力量。
三、金融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一)金融經濟的發展促進實體經濟更快的發展
金融經濟為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注入新鮮力量,使社會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更多可能性,它使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有所加快,使經濟運轉速度向著更高效的方向發展,同時金融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實體經濟穩步而順利地進行,它為實體經濟資金注入方式提供更多選擇,它通過自身靈活的資金運作方式為社會經濟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需要的資金來源,保證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
(二)金融風險使實體經濟的穩定性受到波動
目前,金融經濟發展迅速,實體經濟的發展較易受到金融經濟的影響,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發展失調的局面,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穩定性。
部分實體經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考慮自身企業發展的前提下過分地進行經濟擴張,導致企業發展過程只顧增長管理者的收益,卻沒有對企業進行合理安排規劃,致使企業出現經營不善甚至倒閉破產的現象,因此,企業融資不加強管理就會導致許多企業的運行過程面臨很大的風險,對于整體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嚴重的阻礙作用。
(三)金融經濟的發展引起實體經濟的發展困境
現階段社會發展過程中,金融經濟的發展許多是依托于新媒體出現的,新媒體背景下發展的金融經濟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以實體經濟發展為主的企業如果想要跟上整個社會的發展步伐,也要進行積極的企業變革,要逐漸學會利用互聯網開展一些業務,這不僅提高了業務開展的便利性,并且使業務拓展的范圍更加廣闊,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但同時,也會導致許多企業的相關產能工作出現被淘汰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沒有對自己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道路做好周全的規劃,導致其將大量資金以及人力、物力等物質財富注入發展虛擬經濟中,忽略企業原有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虛擬經濟的發展是否可以為企業的發展帶來真正的經濟效益,卻是未知的,這使企業出現更嚴重的資本壓力。近年來,我國出現大量融資企業,它們對外宣稱人人都可以做股東,采取小投入大回報的方式引導國民進行投資,但是其發展卻是十分不穩定的,例如,前幾年發展勢頭相當旺的某投資公司,它的總部在河北省廊坊市,其為黃金投資公司,公司業務有金銀投資、農業、房地產等領域,分公司范圍遍及全國8地市,它打出來的招商投資名義是小投資大回報,收益率高于銀行同期利率,這就致使國民在沒有進行公司實質考察的情況下進行盲目的投資。然而該企業實際上是在進行“非法集資”,它并沒有經過國家一些資質審查就進行大規模的民間集資,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該企業領導人在“集資”后將資金用于個人揮霍,使跟風投資的國民受到極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現階段還有民眾曾經投入的資金處于未被退還的階段。不止這家公司,在金融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其實會大量涌現或合法或不合法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沖擊,導致實體經濟陷入發展困境。
四、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發展策略
(一)優化金融經濟環境,健全金融經濟體系
金融經濟環境的優化離不開政府對金融經濟體系的重視,政府要提高對金融經濟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完善金融經濟環境,使金融經濟環境在保證平穩發展的情況下可以對社會經濟整體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管理,對于其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一定的支持,引導并鼓勵一些中小企業向好向快地發展。同時要進行一些政策的指導來使金融機構的發展建設更加完善,增強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使金融機構的運行可以更加地安全平穩。在市場經濟調節下,做到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模式更加和諧,促使二者共同發展進步,促進社會經濟水平提高。目前,金融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已經逐漸涉及到各個行業當中,健全金融經濟體系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促進金融經濟體系與實體經濟的和諧共生,有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出臺相關經濟類的發展政策,使經濟壓力得到緩解,使企業經濟發展得到一定的指導,增加企業經濟發展的活力,使企業經濟發展擁有不竭的動力,從而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產生良性互動,保證國家經濟健康平穩快速的發展。
(二)拓寬金融投資渠道,強化金融市場監管
在建設拓寬金融渠道的過程中,進行行業內部的產業布局的調整,合理有效地進行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溝通合作,從而在保證金融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更多適宜的金融投資渠道。在金融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要保證對金融風險防范建設的全面推進與足夠的重視,要在金融機構相關的監管工作中注入更多的監管力量,時刻關注著金融機構的非正常變化,對于可能會突發出現的金融風險問題要足夠的敏感,要充分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使金融經濟行業更加規范化,降低金融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協調好各金融機構以及相關行業之間的關系,保證金融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從而促進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同和諧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發展也在不停地產生良性互動,但是有一些問題依舊是不可避免的產生,面對出現的問題,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重視實體經濟的基礎地位,使金融經濟的支撐作用達到最優化,健全經濟體系,強化市場監管功能,通過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符芳江.關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關系的思考[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1(09):31-33.
[2]張航,王前偉.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有效性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1(16):83-85.
[3]徐佐鵬.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發展研究[J].營銷界,2021(31):123-124.
[4]劉寧.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方法探索[J].全國流通經濟,2021(20):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