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登科 王慧
【摘 ?要】武陵山民族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的分水嶺和西部大開發的最前沿,是重要的經濟協作區。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產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尤其是在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農村產業革命發揮的作用非常突出。如何利用農村產業革命助推鄉村振興成為武陵山民族地區發展過程中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論文基于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的現狀,提出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助推鄉村振興的具體對策。
【Abstract】Wuling Mountain ethnic area is the watershed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 It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ooperation area.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 plays a basic role, 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premise to solve all rur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role of rural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very prominent. How to use the rural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ling Mountain ethnic are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Wuling Mountain ethnic are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rural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Wuling Mountain ethnic area.
【關鍵詞】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鄉村振興;休閑旅游產業;脫貧
【Keywords】Wuling Mountain ethnic area; rural industrial revolu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leisure tourism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中圖分類號】F3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2-0037-03
1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實現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任務就是解決“三農”問題,迫切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武陵山民族地區是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是連接中原和西南的重要紐帶。2011年,國家將武陵山片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武陵山片區成為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的試點。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實施后,武陵山民族地區已經全面實現脫貧摘帽。同時,在武陵山民族地區脫貧過程中,農村產業振興發揮著巨大的基礎性作用,在助力民族地區精準脫貧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承擔著特殊的“造血”功能。然而在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后期,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同質化現象突出,導致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出現問題。因此,本文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詳細闡述武陵山民族地區助推鄉村振興的相關問題及路徑。
2 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發展現狀
武陵山民族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西部大開發的最前沿,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點區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武陵山民族地區扶貧工作,經過多年努力,2020年武陵山民族地區實現全部脫貧摘帽。現階段,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全面銜接是我國“三農”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是提升鄉村競爭力的關鍵舉措。目前,武陵山民族地區在農村產業革命的推動下已經進入了從“輸血”式脫貧到“造血”式振興的發展新階段。農村產業革命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縱觀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建設過程,其取得的巨大成效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①以扶貧產業為基礎的農村產業融合格局初步形成。武陵山民族地區是我國扶貧工作的重點地區,自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為切實擺脫貧困困擾,貴州省從實際出發,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手段。例如,基于貴州銅仁圍繞農村產業革命的要求,該市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支撐,以農旅融合為方向,以電子商務為引擎,重點培育生態茶、中藥材、生態畜牧、蔬果、油茶、食用菌這六大主導產業。同時,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十三五”期間銅仁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增至4家,省級農頭企業128家,市級龍頭企業314家,龍頭企業帶動農戶23.19萬戶,直接帶動農戶增收15億元。
②農村產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是支撐農村產業革命的基礎要素,隨著武陵山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役的勝利,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是交通網絡基礎形成。長期以來,武陵山民族地區地形多為丘陵、山區,人們出行不便,嚴重影響農產品的運輸,阻斷武陵山民族地區與外界的聯系。隨著國家戰略的實施,該地區農村交通設施得到不斷改善。通村公路覆蓋率得到顯著提升,村內主要道路均設有路燈。尤其是武陵山民族地區機場的建設為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二是農村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基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有效地支撐了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武陵山民族地區的網絡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網絡的任務,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配套支持。
③農村產業整合力度加大。農村產業革命的重點就是因地制宜,振興產業發展以此推動鄉村振興。武陵山民族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受傳統生活方式的制約,農村產業整合力度不強。但是在脫貧攻堅戰略實施后,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武陵山民族地區的產業整合力度不斷加大:一是加大頂層設計力度,依托資源制定長遠發展戰略。例如,基于武陵山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的特點,當地政府依托民族文化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實現農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大項目引進力度,開展校企合作。武陵山地區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通過開展現代農民工培訓等方式,提升農村產業人才素養,實現科技種田、科技興農。
雖然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取得巨大成效,但是農村產業還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農業產品品牌影響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休閑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等問題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結合武陵山民族地區實際情況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3 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難度很大,根源就是部分已經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因此,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黨中央提出利用5年時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產業振興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是改變傳統“輸血”式扶貧的重要手段。武陵山民族地區處于經濟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區域位置,是中原與西南連接的重要樞紐,在整個經濟發展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村產業革命,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3.1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
武陵山民族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長期以來,受到傳統生產思維的影響,農村產業存在高投入、低產出的弊端,導致農村群眾的經濟收入不高。例如,貴州地區農村普遍重視低產作物,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導致“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嚴重,農村產業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武陵山民族地區要立足于實際優化產業結構:一是武陵山民族地區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由過去高投入、高消耗的產業向集約化、綠色化產業發展,以此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粗放式的產業發展模式不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尤其是武陵山民族地區脫貧摘帽任務剛剛完成,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要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戰略等歷史契機,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向高收益的新興產業發展。例如,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可以主動調整產業模式,由傳統的作坊式生產模式向企業化、規模化方向轉型,以此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推動現代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是國家戰略任務,武陵山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武陵山民族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有助于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例如,茶葉是武陵山民族地區的主要農作物,為此,武陵山民族地區要結合本區域的地理環境對茶葉產業進行深度開發,打造具有武陵山民族地區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
3.2 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提升農產品品質
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任務就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武陵山民族地區具有優良的自然環境和濕潤的氣候,適合發展特色農作物產業。但是根據調查,其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局限在自給自足階段,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科技助農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農產品品質的關鍵舉措。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武陵山民族地區要以科技助農為抓手,大力開展農產品品質提升活動:一是政府部門要以“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契機,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助農活動。武陵山民族地區受到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制約,群眾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政府部門尤其是科技部門要主動作為,結合不同區域的特點為農民提供精準化的科技幫扶活動,提升農民的技能。同時,高職院校要發揮資源優勢,圍繞“一縣一業”,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資源優勢,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保障。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對農村產業的引導。長期以來,農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突出,缺乏市場品牌。為此要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依托科技創新平臺打造提升農產品品質的載體。例如,針對武陵山民族地區茶葉同質化問題,科技部門要及時對茶葉的種類、構成元素進行分析,通過技術改良不斷優化茶葉種植方式,以此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產品。
3.3 加大農業品牌建設力度,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品牌建設是推動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無形資產。品牌已經成為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指標,尤其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革命是項系統工作,實現武陵山鄉村振興就必須重視品牌建設:一是依托武陵山民族地區的獨特資源優勢,加強對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武陵山民族地區的民族特色非常突出,具有諸多文化遺址。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產品興趣度較高,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區在農村產業革命過程中必須發揮特色產業優勢,依托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等宣傳農業產品,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二是鼓勵武陵山民族地區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并且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提升農產品市場附加值的重要舉措,在農業產業發展中要鼓勵農產品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特色地理標志,向相關部門申請綠色有機產品認證等,以此提高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3.4 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
武陵山民族地區的民族氣息較為濃厚,具有豐富的民族物質文化。在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常態背景下,武陵山民族地區要依托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一是打造宜居的生態旅游項目,延伸文化產業鏈。武陵山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資源比較豐富,尤其是優美的自然環境能夠吸引眾多游客,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區要加強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基于生態和諧發展理念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景區產業。例如,基于鄉村產業發展的要求,武陵山民族地區要將休閑旅游產業與農業發展相結合,發展親子游、民俗文化游等吸引游客。二是堅持錯位發展,構建具有民族氣息的休閑旅游產品。武陵山民族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成為脫貧的主要手段,但同時容易導致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為此,武陵山民族地區在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時要堅持錯位發展,結合當期資源開發彰顯民族特色的產品。例如,武陵山民族地區要依托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傳統手工技藝等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從而豐富旅游產業。三是加強宣傳,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自媒體、電商平臺、直播平臺等數字技術、新興媒體的承載和傳播功能,實現鄉村生態旅游與其他產業精準對接,尤其要全力推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構建“旅游+”的多產業互嵌融合發展機制,為當地各族群眾穩定脫貧和長遠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構建協作發展機制
產業振興離不開優惠的政策,缺少完善的農村產業振興扶持政策,農業產業可能會陷入粗放式發展模式。因此,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管理工作,及時出臺促進武陵山民族地區農村產業振興發展的政策,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另外,要加強協作發展,深入挖掘少數民族鄉村文化產業優勢,打造高品質的鄉村生態文化旅游項目。武陵山民族地區位于湖北、湖南、貴州、重慶三省一市邊境交匯之處,由于每個地區的文化資源不同,導致在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建設中缺乏協調性,難以具備可持續的吸引力。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區要構建協作機制,共同打造旅游協作平臺,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扶貧協作機制。例如,武陵山民族地區要成立旅游開發委員會,共同對武陵山民族地區旅游資源進行開發,擴大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深度。
4 結語
總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是推動武陵山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農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基礎,基于我國經濟新發展階段,武陵山民族地區要充分發展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促進農村產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元武.武陵山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提升路徑——基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馬鎮的調查[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3):46-55.
【2】郭艷,林源.武陵山片區農村產業融合模式研究——以懷化市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20,39(1):58-63.
【3】黃偉.深化農村產業革命 全力助推鄉村振興[J].當代貴州,2020(2):34-35.
【4】黃燾.武夷山市五夫鎮休閑農業發展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7.
【5】徐賢俊,曾芳芳.生態振興視野下武夷山市南源嶺村鄉村旅游開發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