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雯
【摘 ?要】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存在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成為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基于此,論文首先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對當前城鄉不均衡發展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江蘇城鄉均衡發展的路徑,以期改善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Abstract】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t present, many areas in China have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deep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aths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Jiangs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關鍵詞】江蘇;鄉村振興戰略;城鄉均衡發展
【Keywords】Jiangsu;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中圖分類號】F3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2-0043-03
1 引言
我國是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鄉村地區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僅需要實現城市現代化,同時應該包括鄉村地區的繁榮富強。目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較為突出,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鄉村地區經濟、環境等各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是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就江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均衡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十九大報告對此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具體來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三農”問題的總抓手。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原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生活質量、生活環境、社會文明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國城鄉地區不平衡的問題還較為突出,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還不夠充分,農村地區現實狀況與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有較大差距。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有效促進農村地區農業發展、激活農村潛能、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實現鄉村地區快速發展。
其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現階段,我國已經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鄉村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鄉村地區的發展既直接關系著我國總體發展水平,也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為主要目的,既要改善農民外在生存環境和物質條件,又要提升農民精神內涵,加快農村地區精神文明建設,著力于改善農村社會治理環境、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從而實現農村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最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背景下立足中國鄉村發展實際,探索出的一條鄉村建設道路,是符合中國現階段發展國情的偉大戰略,充分吸收了馬克思主義、城鄉均衡發展的重要思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效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農村發展問題、城鄉發展不均衡問題,這對于實現農村地區精準脫貧、推動鄉鎮企業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放眼世界范圍,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鄉村發展落后、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十分突出,而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化解這一矛盾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中國方案,體現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1]。
3 城鄉不均衡發展的原因
3.1 “城市偏向”的單個增長極理念
增長極理論認為,現實中一個國家是不可能實現平衡發展的,經濟增長是從一個或若干個經濟增長中心的優先增長,并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地區傳導,國家經濟的發展需要選擇某一區域作為增長中心,而區域之外的地區發展則會受到抑制,因此出現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城市偏向”的單個增長極理念則認為城市是經濟增長的中心,而城市以外的農村地區主要是為增長中心提供基礎原材料以及勞動力資源,城市作為增長中心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再逐漸向周圍地區發展擴散,進而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但是在現實的城市發展過程中,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青年涌入城市,城鄉發展逐漸演變成單向度的城市化發展,城市經濟發展不僅沒有帶動周圍農村地區的發展,這種單向城市化回流效應又進一步拉開了城鄉發展的差距,導致城鄉發展更加不均衡。
3.2 城鄉二元化、城鄉要素單向流動的結果
城鄉二元化是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簡單來說,城鄉二元化指的是城鄉地區戶籍制度、資源配置制度以及其他方面存在差異。戶籍制度雖然在一定時期有效限制了城鄉地區人口流動,但是隨著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涌入城市,鄉村地區越來越多的資源也傾向城市,而戶籍制度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中生活成本較高,生存壓力較大,城市中非自然增長人口越來越多,這又進一步擴大了城鄉貧富差距。此外,理論上來看城市發展能夠帶動周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但是實際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城鄉之間的差距依然在不斷加大,這與農村地區政策刺激不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緩慢以及城鄉二元化等有直接關系,難以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導致城市發展越快,城鄉之間差距擴大,使得鄉村地區仍存在滯后性問題[2]。
3.3 工農及城鄉關系演變規律的影響
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來看,工業化是城市化進程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工業發展一方面需要城鎮作為載體,城鎮化水平隨著工業發展而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工業發展階段國家將重點放在工業上,對于農業及農村地區的重視度不足,與此同時,隨著工業水平的提升,城鎮經濟不斷繁榮,鄉村地區逐漸衰落,城鄉發展逐漸不均衡。
對于我國實際國情而言,在建國初期,我國整體經濟蕭條,城鄉發展差距不大。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同時,為盡快提升工業發展水平,政府加大對工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完成了初步的工業基礎,但是與此同時也拉大了城鄉之間發展的差距以及工人農民收入的差距。21世紀以來,政府逐漸提高了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進入工業反哺農業階段,但是由于農村地區各項政策制度不完善,農民工待遇依然難以有效提升,城鄉不均衡發展問題依然存在[3]。
4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江蘇城鄉均衡發展的路徑
4.1 推動江蘇地區鄉村產業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地區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支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可以通過推動江蘇地區鄉村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活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首先,推動江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融合發展。隨著現階段人們對于農產品需要結構的變化,人們對農產品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江蘇地區農村產業需要根據市場消費需求結構變化不斷調整變化。一方面,江蘇農村產業需要從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嚴格把關,重視農產品質量的提升,農產品從種植到最終運送至消費者手中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根據市場消費需求不斷完善,充分挖掘農產品價值,推動江蘇鄉村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要拓寬農業產業鏈,積極開發鄉村資源,以當地自然資源為基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民俗文化等[4]。例如,江蘇省東臺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因地制宜,積極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特色小鎮等,東臺農業產業實現了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東臺西瓜、永豐林草雞蛋等成為當地著名農產品的代表,不僅實現了傳統種植業的成功轉型,還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其次,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推進江蘇鄉村地區科技進步。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引領,對于江蘇鄉村地區同樣需要進行信息化建設,以科技引領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第一,加快江蘇鄉村地區信息化建設,除了基礎的網絡設施,還需要將現代化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生產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推動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解決農民農業種植技術難題、農產品銷售困境,為農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現代化農業管理模式。第二,提升江蘇地區農民信息技術水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人才振興,現代化農業發展需要具備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知識型農民隊伍,因此,需要在江蘇鄉村地區成立以農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為主的農民學校,培養一批懂得農業種植技術、善于進行農產品經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型農民隊伍,為推動江蘇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5]。
4.2 加強江蘇地區鄉風文明建設
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江蘇地區鄉村思想道德建設。鄉村思想道德建設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基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江蘇地區鄉村思想道德建設需要結合新時代的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農民正確的信仰、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內涵以易于廣大農民接受的形式滲透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使農民群眾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內涵的熏陶,在實踐中轉化為崇高的道德信仰,提升鄉村思想道德水平,煥發鄉村新的精神風貌。
其次,弘揚優秀家訓家風,形成良好的鄉村民風。家訓家風是中華文明重要的載體,它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因此,江蘇地區鄉風文明建設需要弘揚優秀家訓家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江蘇地區鄉村基層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弘揚家訓家風活動。例如,開展家訓名篇解讀活動、評選“先進個人”“和睦家庭”活動等,還可以將優秀的家訓家風以歌舞、小品等形式展現出來,在豐富鄉村地區精神文化活動的同時,弘揚家訓家風,使鄉村地區形成民風淳樸、樂善好施的鄉村民風。
最后,加強江蘇地區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江蘇地區鄉村振興不僅要實現鄉村地區經濟振興,也要實現鄉村地區精神文化振興。提供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一方面要加強鄉村地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農民參與文化宣傳和休閑娛樂提供必要的場所,例如,建設鄉村文化禮堂、鄉村娛樂活動中心等,使其成為農民學習、娛樂、休閑的重要場所;另一方面要豐富江蘇鄉村地區精神文化活動,開展以展現江蘇新農村、農民新面貌為主題的文藝匯演活動等,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豐富農民精神文化活動[6]。
4.3 提高江蘇地區鄉村治理水平
首先,充分發揮江蘇鄉村地區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功能。鄉村地區基層黨組織要嚴格把控政治導向,向廣大農民群眾傳達黨的重要方針政策和發展路線,團結農民群眾重要的政治力量,為鄉村治理各項政策和工作計劃的穩步推進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礎。此外,基層黨員干部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謹記黨性教育和黨員日常行為規范,維護黨風黨紀,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戰斗壁壘作用。
其次,基層黨組織要立足鄉村發展,完善江蘇地區鄉村服務體系。一方面,基層黨員要深入農村基層,切實了解農民群眾生活生產方面面臨的實際困難,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決,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廣大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另一方面,要加快基層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開通網上辦公服務,為農民群眾辦理各種事項提供便利,通過網絡平臺加強與基層農民的溝通對話,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最后,采取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模式。江蘇地區通過自治激發農民治理的內在動力,充分落實農民民主選舉、民主管理,使廣大江蘇地區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到鄉村管理和決策當中,通過法治教育使廣大農民群眾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和法律常識,日常行為以法律為底線時刻約束自己,當自我權益受到侵害時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通過德治引領農民群眾形成積極向上、文明道德的民風,最終實現鄉村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4.4 城鄉空間融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首先,促進江蘇城鄉資源雙向流動,包括資金流動和勞動力流動。資金流動方面,需要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將城市資金引入農村,采取必要的激勵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向農村地區流動,為農村地區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勞動力流動方面,要以鄉村振興為契機,鼓勵廣大鄉村青年返鄉創業,吸引城市人才走進鄉村地區參與鄉村建設,實現江蘇城鄉資源雙向流動。
其次,促進城鄉空間融合,實現教育、醫療、福利保障制度等城鄉一體化。一直以來,城鄉教育、醫療以及福利保障制度之間存在的較大差距成為城鄉發展不均衡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要向江蘇鄉村地區配置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逐漸縮小城鄉地區資源差距,保障江蘇農村地區農民能夠與城市居民享受同樣的權益,實現城鄉空間融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7]。
5 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新時代鄉村發展開創了新局面,鄉村地區在未來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城鄉均衡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現階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為推動江蘇城鄉均衡發展,需要從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城鄉空間融合這4個方面進行,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經濟與文化方面的發展差距,推動城鄉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考——以馬龍區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1,41(12):171-173.
【2】王友燕.城鄉融合視閾下的鄉村產業振興——以株洲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8):235-236.
【3】本刊評論員.鄉村振興,關鍵是振興鄉村產業[J].中國食品工業,2021(Z1):1.
【4】錢曉明,王冬.抓好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 促進城鄉均衡發展[N].蘇州日報,2020-12-29(B03).
【5】郭媛媛.鄉村振興戰略下城鄉發展一體化研究[J].山西農經,2020(19):27-28.
【6】曾巧云.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現狀、問題、對策[J].新農業,2020(15):87-88.
【7】強毅,郭順.城鄉均衡發展視閾下寧夏鄉村振興的現狀及實現路徑[J].經濟論壇,2019(7):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