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2021年9月10日,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盛大開幕之際,其框架下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經貿合作成果展也順利展出。在中國與新加坡政府間合作的多個項目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作為唯一的代表,在該成果展中設立了展區,以展示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逆勢發展的活力。
同一天,前來參加第18屆東博會的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暢談了自己對中國—東盟對話關系及中新兩國合作的看法。
中新“卡點”合作,播下共贏種子
2021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呂德耀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國—東盟關系是一對具有實質性的對話伙伴關系,雙方合作涉及多個領域,源遠流長、根深蒂固。
2020年至今,中國—東盟緊抓共抗疫情和經貿合作兩條主線,推動雙方對話關系深入發展。目前,中國已向東盟國家提供1.9億劑新冠疫苗;曾向東盟國家派出多批醫療專家組,援建病毒檢測實驗室。雙邊經貿合作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2020年,雙邊貿易額逆勢增長,東盟歷史性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呂德耀認為,2020年底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此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中國與東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給予雙方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眾多合作機會,長期推動著雙方合作。
新加坡是東盟重要成員國,在金融、物流、高新技術等領域扮演著領跑者的角色。多年來,中新兩國展開務實合作,收獲了眾多果實。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始終保持雙方合作的活力?“我們越清楚中國的發展重點,就越能更好地尋求合作。”呂德耀介紹,20世紀90年代中國在國內大力推動工業化進程,于是新加坡政府瞄準這一機遇,與中國政府共建蘇州工業園區;而后,中國政府愈發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項目隨之落地;近年來,中國西部地區發展勢頭更盛,中新兩國間又一大合作亮點——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下簡稱陸海新通道)就此誕生。
談起陸海新通道,呂德耀言語間滿是信心。他介紹,過去,中國西部地區的貨物主要通過東部的浙江寧波港、上海港發往國外,這一過程需耗時數個星期。而構建陸海新通道后,這些貨物可由重慶出發,經廣西欽州港出海,耗時約2天。“這將極大提升貨物的出口能力和沿線經濟規模。”他說,這不僅有助于中國和東盟通過投資和貿易,促進共同發展,同時還能為中國西部地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再赴東博會,新加坡帶來這些亮點
說到新加坡的城市建設成果,植被常綠、公園保有量高的特點使其成為人類與生態和諧共生的典范,具有“花園城市”的美譽。第18屆東博會上,新加坡將推動城市空間實現立體綠化的發展方式帶入展區:設計頗具現代感的建筑模型上,一行行“綠植”覆于“陽臺”之上,令人仿佛置身于熱帶花園之中。此外,新加坡展區還突出旅游、服務、技術、文化等多個主題,向觀眾展示新加坡的獨特魅力。
中新兩國合作方面,由中新兩國政府共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下簡稱生態城)也通過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參與東博會。實體展區里,生態城展示其建設理念及13年來的發展歷程。云上東博會平臺上,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參與了由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組織的新加坡專題論壇,旨在幫助中國和東盟的企業家深入了解新加坡,為中新兩國經貿合作增加商機和活力。
對于本次盛會,呂德耀作何評價?“廣西南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舉辦東博會,把政要和商人聚到南寧來參會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說,“這是為了保持東博會的活力,尤其是促進中國—東盟的貿易發展。”
“人”是區域間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主體,呂德耀在采訪中強調人員往來對雙邊關系發展的必要性,也對未來提出了期許。“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更多的客商親自來到南寧參加東博會,進行商業洽談。”呂德耀說。
·聯系編輯: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