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里
國家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教學的關系,對不同學科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差異性內容,并以此為中心精選了學科內容,明確了學業質量標準及學生的階段性學科核心素養應該達到的水平程度。其中關于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任務是,以核心素養為本質要求,進一步推進語文課程的深度改革。本文主要是基于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建設目標,探討了語文學業成就評價內容的組成,旨在以更有價值的學業成就評價結果推動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學科核心素養及學業成就評價概述
1.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的個體品質,是指在面對比較復雜的實際情況下,采用特定的學習方式培養出的學科理念、思維模式和探究能力,這種能力是結構化的學科知識及技能的綜合體現,是每個個體世界觀、價值觀等內在動力系統的體現,在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等過程中能得到比較充分的展示。核心素養是個人能否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終生發展,而具備的關鍵才能和必備品格的綜合表現。國家提出的核心素養教育主要是為促進學生實現全面可協調發展,其價值定位就是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落實的具體化表現。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教育就是對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標準的具體和深化。核心素養簡單來說就是“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國家提出的高中生核心素養的著力點體現在三個方面的六大素養,包含18個基本教育要點。
2.學業成就評價
學業成就評價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成果進行檢測和評價判斷。學業成就評價工作主要是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查驗學生是否完成了最初的課程任務和目標。在學業成就評價中,會對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教學過程、課程教學效果等多個指標進行評價。學業成就評價是用來衡量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重要標志。目前國內學習成果評價的特點表現為:一是評價內容范圍明確。評價的是特定時間段內學生所獲取的學科內容,是對階段性學習成果的衡量和評估。二是評價內容具有代表性。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中知識理解和吸收情況的評價,說明評價內容要和所學知識結合緊密,并是該階段所學知識中的主要代表,能有效鑒別學生的學習水平。三是評價具有激勵性。在同樣的評價條件下,參加評價學生的測試內容、時間是一致的,以此來確保評價的客觀公正。構建學業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理念要正確,主要是圍繞考評的有效性和學業的價值性進行。其次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將不同學科中的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識轉化為個體面對復雜性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要從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知識綜合運用意識和社交協作溝通意識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全面的價值評價。特別是學業考核評價體系是對階段時間內所有知識的綜合評價,是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一種連續性評價。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生語文學業成就評價內容
國家2014年發布了關于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討論稿中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包含四個層次。以下圍繞這四個層次進行學業成就評價內容分析:
1.關于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語言運用能力評價
世界上很多國家和研究組織都在核心素養目標中,將母語的運用能力作為個體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內容。我國也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應在高中階段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將語文知識應用自如,以語文知識的學習奠定其他學科學習的根基。但是從目前來看,應試教育中對用語能力的考查比較局限,現有考試模式難以全面考查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因此要探索優化改進語言用語能力的考查方法,對學生是否能很好的應用母語進行學習交流和情感溝通表達進行評價。高中生語言運用能力可以細化為寫字寫作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2.關于思維發展與提升的思維運用能力評價
國家和社會發展進步需要具備專家思維和復雜交往能力的人才,那些死記硬背知識的圖書館式人才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需要。現代社會將培養思維能力作為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及途徑,特別注重培養具有創造性、批評性思維。語文作為母語教學,教育內涵豐富而具有獨特性,思維功能是其眾多教育功能的首要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語言思維拓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再以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語言信息的傳遞過程,需要良好的思維來進行加工處理和提煉升華。因此語文學業評級中,要改變過去重感性,輕理性的不足,在閱讀和理解教學、寫作和表達教學中,引導學生以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來提高語言知識的融會貫通、深入應用。要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提出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考核標準及方法,讓具有隱蔽性的思維能力以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評價。
3.關于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審美運用能力評價
審美教育是審美能力的基礎,但兩者之間又可以相互輔助相互促進。在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優秀的美好的品格。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各類文章,都是膾炙人口、文學和美學價值很高的名篇佳作,涉及的題材、范圍和領域也非常廣泛,這些文章的共同優點就是從各個角度、層面上反映了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和人性之美。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要以增強學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理解力為著力點,在知識學習中以美為向導,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尋找美、啟迪美和傳播美。高中語文審美能力的評價就是要考察學生在高中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是否得到了情感愉悅和心靈凈化并成就自我。
4.關于文化傳承與提升的文化運用能力評價
語言文字的產生就是來源于社會發展階段下的文化和信息符號。語文知識天生具有符號價值和文化意義。但是因為文化教育的隱含性,導致文化素養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概念。因此高中生語文學業評價中,要樹立起文化教育理念,特別是樹立民族文化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現代社會,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相互融匯,在進行民族文化交流之前,必須對本民族文化有全面的掌握,這樣能才能在內化本民族文化基礎上,吸納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實現相互融合,融會貫通。
三.構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生語文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建議
1.明確評價具體目標
圍繞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模塊,進行成就的評價。其中基礎模塊,主要是對高中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提高模塊主要是結合高中生的個性需要和繼續學習需要而拓展的學習內容的評價。綜合模塊是將閱讀鑒賞、口語交流、書面寫作等部分內容進行細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細化為若干個具體要求目標。
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采用結構分析法對高中語文學業評價的目標進行層層分解,采用排列和篩選的方法,構建一個邏輯層次清楚、內容覆蓋全面、簡潔清晰的指標評價體系。比如高中語文學業評價可以設立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三個一級指標,之后在每個一級指標下細化為具體的數個二級指標。
3.豐富指標評價內容
高中語文學業成就評價要和日常考試內容結合起來,減少對機械識記內容的測試,更加突出評價內容的綜合性評價。如要重視讀寫能力、聽說能力的評價。考核評價也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對知識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特別是要注重對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等價值觀方面的評價。
4.增加多元化評價主體
高中語文學業評價要改變過去單一由教師進行評價的模式,進一步引入同學間的評價、更要讓家長及社會等多方面的評價參與進來,以評價主體的豐富來增強評價的客觀公正性。不僅以考試成績來判斷語文知識掌握情況,還要從語文學習目的、過程、興趣和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價,考察學生的課課堂學習情況、參與課外活動情況等等。
高中語文學科教育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節點,要基于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借助更加科學的學業評價內容和體系,促進高中生的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運用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秦玉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中學生語文學業成就評價內容的構建[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6).
[2]胡良君.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中學生語文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000(008):42-43.
[3]吳濤.對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8(27):123-123.
[4]劉高平.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語文命題評價改進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3):39-40.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課題名稱《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評價與學業質量檢測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Z053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