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從教二十五年來,我在教育這條鋪滿鮮花的道路上辛苦耕耘并收獲著,不懈忙碌并開心著。
教師的勞動可以綻放出艷麗的精神文明之花,正如“人是萬物的靈長,而我們教師從事的真是塑造人的事業”。于是,我認定了腳下的路,安營扎寨、肅立講臺,為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努力踐行著心中的“四字訣”。
一、“德”字為先
在教育教學中,我踐行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信條,努力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我始終認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自己的言談舉止,既處于學生最嚴格監督之下,又處于時刻被學生效仿之中。所以,無論課上還是課下,我都嚴于律己,總是以自己一舉一動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為培養學生德育素質,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到公園、社區打掃衛生,重陽節到敬老院參加孝親敬老活動。在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我挑最臟、最累的活,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全過程。在我的感召下,學生們越來越勤快了,主動撿廢紙、主動開關電燈、主動為學困生講題……
當我表揚學生時,他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老師,我是跟您學的。”這句話震撼著我的心靈,令我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從學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驗證了“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二、“愛”字當頭
“教育是用生命塑造生命的事業,是用心靈感化心靈的事業,是用愛喚醒愛的事業!”這是我的教學語錄。
多年教學工作,浸透了我對學生的無私關愛。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我總是微笑著面對每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更給予關心和幫助、激勵和引導,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樹立繼續學習的信心……
有一年,我接的班里有一名叫張某某的女生,她母親離家出走,父親精神失常,奶奶常年臥病在床,七十多歲的爺爺照顧她和妹妹。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為張某某買了新衣服和書包,還為她家送去了米、面、油,學習上幫助她,生活上關心她。她真切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懷和溫暖,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一年又一年,很多家長說我是愛生如子的好老師。但我深知,正是因為我對每名學生的關心和呵護,才使得師生關系融洽,班級凝聚力強,上進心足,才使得班級一次又一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優秀班集體”,我也先后被評為“鶴壁市優秀輔導員”“鶴壁市優秀班主任”。
三、“研”字奠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追求的境界。
有人說:“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有源泉之水,必須是不竭之泉,時時奔涌出清新的、閃爍著斑斕色彩的溪流。”為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我訂閱了大量教研書籍資料,認真學習并吸納優秀的教學資源,同時還積極參加市、區各種輔導員培訓活動和少先隊活動。我深知,在當今科研興教,呼喚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成為研究型教師。為此,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和同事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先后有兩個市級課題順利結題。
作為教研組長,我更深深地意識到“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多次組織同科教師討論教學心得,交流教學體會,嘗試革新教法,并將好的做法、經驗總結推廣。近年來,我帶動全年級教師大膽實踐,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導示范和輻射作用,推動年級成績節節攀升。
四、“精”字賦能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我的座右銘。
在教學中,我求實、創新、嚴謹、扎實地開展講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深鉆教材、大綱及教輔資料,把握課文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同時,我還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對應教法,做到心中有學生、胸中有教法——很多時候,為了備好一節優質課,我苦熬至深夜,甚至住在學校幾天不回家。
就這樣,在我的課堂上,師生雙方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意能力的培養,贏得了學生、同事、家長和領導的肯定和好評,所講課多次獲得省、市、區獎項。比如,2005年,“揚榮拒恥”班隊會課被評為鶴壁市山城區一等獎,同年的“環境保護”課被評為河南省一等獎并被制成光盤全省發行;2007年,“作文口語交際”課被評為河南省一等獎;2020年,“珍珠鳥”課在河南省第二十四屆信息化交流活動中,被評為一等獎。與此同時,我積極輔導學生參加各類作文賽事,先后有多名學生斬獲鶴壁市、河南省一等獎,有多篇作文被刊登在各級各類報刊上,我輔導一名學生寫出的作文《給祖國母親的一封信》還獲得了華人作文大賽一等獎。
如果說學校是我生命成長的沃土,那么課堂就是我展示生命價值的綠洲。我始終以對黨的忠誠、對教育事業的酷愛,以火熱的心、無盡的愛、埋頭的干、使勁的拼,默默地耕耘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展望未來,豪情滿懷。我將繼續以激情為旗、用青春作注,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努力念好“德”“愛”“研”“精”四字訣,用一片赤誠丹心向新時代作真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