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譚雅靜
本課對象
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
本課時間
2小時(講課1小時,討論1小時)。
本課目的
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通過本課的學習,充分認識和深刻把握紅巖精神的來源及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從而將紅巖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中,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注重培育和塑造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氣質、精神風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紅巖精神被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深藏于民族血脈之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在新的征程上,紅巖精神必將繼續為我們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2021年6月12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啟動(無人機照片)。圖:劉潺/新華社
精神對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世界民族發展史表明,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支柱是站不起來的,更談不上實現民族的復興和騰飛。任何一個民族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精神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們大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對精神具有決定作用的同時,任何條件下都不否認精神對客觀物質具有反作用。精神作為一種意識,它本身不具備主體性,不具有能動作用。精神只有通過人,變成人的思想觀念、境界覺悟,才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也就是精神能夠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
紅巖精神是在近代中國革命的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斗爭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形成的精神成果。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時代視野,多次對紅巖精神作出重要論述,高度肯定紅巖精神。
精神作為與物質相對應的概念,屬于意識的范疇。精神一旦被一個群體所接受和內化,就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借助主流社會意識的引導而產生持久和不斷增強的物質力量。馬克思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就明確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之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都指明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對歷史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恩格斯晚年曾一再強調指出,我們肯定思想、政治等的發展,歸根到底要以經濟為基礎,但從來沒有否定政治、思想、意識等的能動的反作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回答了精神能不能產生力量的問題,為我們指明了精神力量發生的根源,為紅巖精神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理論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紅巖精神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中最深層、最核心的部分,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關乎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紅巖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同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任何時代的精神觀念都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歷史產物,并用于解決不同的時代課題。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紅巖精神與和平建設時期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對的時代課題雖然不同,但是兩者都是中國共產黨人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們都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理想追求和價值共識,兩者的理論前提和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在新時代解讀紅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紅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題的邏輯中項。紅巖精神彰顯了愛國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精神氣質以及團結奮斗、臨危不茍、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的英雄氣概,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體現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在社會層面體現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以及在個人層面體現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在紅巖精神中都能找到相同的元素和因子,兩者在基本內容上具有鮮明的一致性,紅巖精神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高舉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旗幟的紅巖精神作為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力量,對激發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爭取民主自由,建立光明的新中國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社會共識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中國夢的本質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與紅巖精神最終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黨和國家立足新時代對紅巖精神等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兩者在價值目標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任何一種偉大精神都貫穿和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并對社會進步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紅巖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紅巖精神的延續和發展。紅巖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實踐基礎上提煉出的精神成果。因此,紅巖精神源于實踐又必須回歸實踐,這也是紅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課題的價值旨歸和邏輯終點。
挖掘英烈人格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有效踐行的基本前提是獲取理性認知和增強價值認同。理性認知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提升,價值認同則需要有效的價值引領。對于紅巖精神,就是要挖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紅巖英烈的人格力量。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的總和,即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人格力量指依靠人的信仰、氣質、品德、才智等匯聚成的感召力、影響力、帶動力。

2021年5月1日,在重慶渣滓洞看守所舊址景區,游客為烈士獻花。圖:黃偉/新華社
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革命志士尊重人、理解人,以巨大的人格魅力、海納百川的胸襟形成強大的磁場效應,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體現出共產黨人嚴于律己的黨性修養、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以許曉軒、江竹筠、王樸、陳然等為代表的革命英烈,以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正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用個人精神力量感召形成群體共識,用實際行動塑造了偉大的紅巖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揚紅巖精神:“解放戰爭時期,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挖掘紅巖精神中典型人物的人格力量,增強其對人們的感召力和價值引領,進而促進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體悟紅色革命歷史。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無論何人要認識什么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實踐于)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實現從內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轉變、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一句話,最終的落腳點是要在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上。要認同紅巖精神,就要在實地環境中去體驗、去感受。
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育人優勢,引導人們在對紅色革命歷史的深刻體悟中增強價值認同。首先,發揮紅巖精神教育基地,如紅巖革命紀念館、紅巖魂陳列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以及渣滓洞、白公館監獄等的重要作用,幫助人們在重大歷史事件和厚重的歷史遺產中凝聚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合力。其次,創新體驗形式,比如開設紅巖精神網、創建紅巖精神微信公眾號、設計紅巖精神網絡游戲、拍攝紅巖精神微電影等,讓人們多維度感悟紅巖精神,受到心靈觸動。最后,在優秀的紅巖精神藝術作品中塑造典型形象,通過電影、電視劇、話劇、歌劇等,用歷史和事實講好紅巖故事。以史實為基礎的藝術作品能增強紅巖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
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任何科學、高尚的道德理論與價值觀念只有用時代話語和現代形式,與鮮活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才能產生應有的實踐價值與現實意義。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在全社會各行業樹立科學的價值目標、準則、取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走向實踐,走進社會生活。
弘揚紅巖精神,就是要根據時代特點,讓人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積極踐行其內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道德實踐活動有效貫通了紅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和導向的道德實踐活動,如開展紀念革命先烈活動、文明祭掃活動、評選英雄模范活動等,讓紅巖精神在新時代“永放光芒”,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向實踐,化為每個社會公民的德行。另外,還要發揮道德模范的榜樣作用,把挖掘革命戰爭年代的典型人物同塑造建設改革時期的典型人物相結合。通過示范引領,推動在全社會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局面。
討論題:
1.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理解紅巖精神的來源。
2.紅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哪些契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