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秋大白菜是南方地區(qū)市場上新鮮蔬菜的有力補充,人們對于秋大白菜的需求量也很大。保證秋大白菜的質量和產量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此從探究秋大白菜的種植誤區(qū)入手,提出了秋大白菜播種全過程的栽培技術方法,針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為秋大白菜的提質增效栽培技術研究提出了可行辦法。
關鍵詞 秋大白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634.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12
大白菜在12月初進入收獲期,是冬季和春季的主要蔬菜。而每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是南方地區(qū)蔬菜供應的淡季,在這段時間,新鮮蔬菜品種少、價格高,供求關系之間存在矛盾。如果大白菜能在這個時間大量上市,能很好滿足市場需求,菜農也能得到更高的收入,因此,提高秋大白菜的產量和質量是很有必要的。
1 秋大白菜種植誤區(qū)
1.1 播種時間越早越好
由于氣候的不同,大白菜的播種時期存在有很大的差異。為了追求更多的收成和更高的利益,很多種植戶認為,提前播種大白菜可以提前上市,所以并不考慮所處地區(qū)的氣候和其他相關條件,盲目地提早播種,溫度較高時播種,會導致大白菜的生長速度緩慢,遭遇的病蟲害嚴重,降低白菜品質和產量[1]。
1.2 所有品種都適合秋播
由于秋大白菜收獲上市時間的特殊性,它的貯存和市場銷售效益是影響秋大白菜選種時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品種都適合秋播。所以,在選擇品種時,建議選擇2~3個月成熟的品種。一些早熟品種耐貯存能力差,且大白菜球體容易裂開,而晚熟品種具有球體大、耐貯存能力好的優(yōu)勢,在秋大白菜集中上市的時候可以先儲存起來,在銷售后期彌補市場空缺,從而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收益[2]。
1.3 熱茬播種
有些種植戶為了趕季節(jié),在前一茬的夏季蔬菜(如茄子、辣椒、豆角等),剛剛收獲之后就清園整地,進行大白菜的種植[3]。由于前一茬蔬菜遺留在土地中的落葉殘根并沒有分解發(fā)酵完成,在種植大白菜之后仍會產生發(fā)熱、燒根等不良影響,造成大白菜生長狀況差,嚴重時會出現死苗現象。
1.4 間苗太遲
秋大白菜從播種到定苗大概需要30 d的時間。大白菜幼苗生長期間,需要進行約3次間苗,在幼苗較小,長勢柔弱的時候,許多種植戶擔心過早間苗會造成缺苗現象,影響之后的產量,所以經常在后期進行間苗,但這時的菜苗已經趨于長成,由于生長密集,生長環(huán)境差,更容易出現白菜葉片顏色不正常、葉片單薄、質量差的問題,造成產量過低。
2 秋大白菜提質增效栽培技術
2.1 播前準備
2.1.1 品種選擇
選擇優(yōu)良的品種是大白菜提質增效的關鍵,秋大白菜一般分早、中、晚熟3個品系,以中、晚熟品種為主。在品種選擇時,應當根據種植地實際氣候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高產、耐病、抗蟲的優(yōu)良品種。秋大白菜的優(yōu)良品種很多,南方地區(qū)菜農選擇較多的品種有中白66、改良青雜三號、87-114等。
中白66屬中早熟品種,產量高、抗病力強、品質較好。一般9月下旬播種之后,11月底即可采收,生長周期在65 d左右[4]。該品種外葉呈深綠色、球葉綠色、葉球結實,一般情況下每667 m2產凈菜可達7 000 kg,球形美觀,品質優(yōu)良。在試驗中該品種是合抱類型中抗病性最好的,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軟腐病。
改良青雜三號屬于中晚熟品種,生長期在85 d左右,產量高,屬于豐產品種,通常每667 m2可產6 500~7 000 kg凈菜,口感好,風味佳,耐貯藏能力強,抗病毒病、霜霉病及軟腐病的能力較強。
87-114品種生長期在80~90 d,單球重可達5 kg,產量高,口味好,品質優(yōu)良,耐貯藏,對霜霉病、病毒病、軟腐病的抵抗力強。
2.1.2 土壤選擇及整地
秋大白菜喜肥,應選擇土壤肥沃、排水性好、向陽的地塊。pH值過高或過低的土地不適合秋大白菜生長,應選擇微酸或微堿性的土壤。在土質的選擇上,肥沃的粉砂壤土、輕黏壤土是比較好的選擇,砂土類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不適宜秋大白菜的生長;重黏土類的土壤容易引發(fā)秋大白菜軟腐病,不適宜種植。另外,秋大白菜與十字花科作物的生長存在矛盾,因此在土地的選擇時,要避免前茬蔬菜是十字花科作物(如蘿卜、甘藍)的地塊,可以選擇前茬作物為瓜類或蔥蒜類的土壤進行播種[5]。
大白菜的種植地塊要進行精耕細作,平整細碎。在前茬作物收獲清園之后,收集殘留的根和落葉運送到地塊外部進行深埋,防止分解發(fā)熱,影響秋大白菜的生長發(fā)育,從而影響產量和質量。在大白菜播種前7 d,應進行翻耕、整壟,通常的做法是在翻地之前施入肥料,再進行土地翻耕。
2.2 播種
2.2.1 種子的處理
在播種之前,應當對種子進行適當的處理,保證播種的質量。種子的處理方式通常有藥劑拌種和溫湯浸種2類。為了預防霜霉病和黑腐病,藥劑拌種可以選擇使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藥劑的使用量約為種子重量的0.3%。為預防黑斑病,可以使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藥劑的使用量是種子總量的0.4%。溫湯浸種的主要作用是預防炭疽病和黑腐病,使用方法是利用50 ℃的溫水將種子浸泡20 min,撈出后立刻放入涼水中降溫冷卻,晾干之后進行播種。
2.2.2 播種時期及方法
秋大白菜對播種時期要求非常嚴格,播種的過早或過晚都會對大白菜的質量和產量造成影響,給秋大白菜的提質增效帶來困難。播種時期的選擇一定要結合天氣及其他因素,播期過早,出苗期因溫度過高易發(fā)生干旱,如不及時灌溉,就會造成蚜蟲為害及其他病毒的蔓延;播期過晚,由于氣溫偏低,秋大白菜的生長所需溫度得不到滿足,易造成減產[6]。因此,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是秋大白菜提質增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播種方法也需要注意。在播種之前先進行1次澆水,澆足澆透。如果種植之后第3 d還沒出苗,需要進行2次澆水。播種時在地表覆蓋地膜也是促進秋大白菜生長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生長時期的溫度、減少水肥流失。
2.3 田間管理
2.3.1 合理間苗、定苗
當大白菜分別長至2片葉和4~5片真葉時應當進行間苗,缺苗應進行帶土補栽,7~8片真葉時進行定苗,注意合理除草。
2.3.2 合理追肥澆水
在大白菜不同的生長時期進行合理的追肥澆水同樣是促進秋大白菜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在幼苗期,應當對長勢較差的幼苗進行重點施肥培育;蓮座期是秋大白菜生長的關鍵時期,應當重點培育,進行科學的追肥澆水;結球期是白菜生長的旺盛時期,農家肥和化學肥料的交叉使用更有利于提高大白菜的質量[7]。
2.3.3 病蟲害防治
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等是大白菜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同時在秋大白菜的生長過程中,也容易遭受害蟲的侵襲,病蟲害的存在是影響大白菜產量和質量的罪魁禍首,為大白菜的提質增效栽培帶來阻礙。因此,為了保證大白菜的產量和品質,保證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進行病蟲害防治是重中之重。
在秋大白菜幼苗期,容易發(fā)生霜霉病,尤其是在真葉發(fā)育到7~8片時,如果遇干旱天氣易滋生蚜蟲,具體表現為葉片扭曲畸形,出現霜狀病斑。在發(fā)病的初期,可以利用40%乙磷鋁800倍液,或58%甲霜靈猛鋅500倍液配合3%啶蟲脒1 500倍液,進行葉面的噴施。
在包心期或發(fā)棵期,氣溫的頻繁變化或陰雨天氣頻發(fā),就會引發(fā)病毒病。這種病害主要對葉片進行破壞,從葉片的邊緣產生不明顯的褪綠斑,葉片背面產生稀疏的白色霉層,最終葉片變黃干枯。發(fā)病的初期階段用20%病毒A400倍液噴霧,進行3次藥物噴灑,每次間隔7 d;或用1.5%植病靈乳劑400~500倍液噴灑,第1次與第2次之間相隔1 d,第2次與第3次之間相隔7~10 d,可以有效預防病毒病[8]。
秋大白菜生長的中后期階段,容易出現軟腐病。首先從根部開始,病斑大多是微黃色,初期癥狀并不明顯,一段時間之后,白天出現葉片下垂現象,早晚的時候葉片恢復直立狀態(tài)。幾天之后葉片逐漸平貼地面或由于失水變干而貼在實心上,嚴重時根部出現潰爛,流出粘液,散發(fā)惡臭。在大白菜幼苗期或蓮座期,用高錳酸鉀600~800倍液噴灑3~4次,可以有效防治軟腐病和霜霉病。在發(fā)病初期可以使用新植霉素4 000倍液進行噴霧,連續(xù)噴灑2~3次,每次間隔7 d,或直接用新植霉素進行灌根,重病株要及時拔除,在根部周圍土壤撒上生石灰,防止對其他植株造成傳染。
在秋大白菜的生長過程中,多種害蟲可以對其生長造成威脅。蚜蟲是大白菜生長中最常見的害蟲,可以采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 000~8 000倍液進行防治;黃條跳甲可用1%阿維菌素1 500倍液葉片噴灑或者90%敵百蟲1 000倍液灌根;菜青蟲、小菜蛾、菜螟可以用5%氟啶脲乳油2 500倍液進行防治;斜紋夜蛾的防治應當在1~2齡幼蟲期便開始進行噴藥,時間選擇在早晨和傍晚,噴藥量保證充足,每667 m2使用10%除盡40 mL、52.25%農地樂50 mL或5%抑太保50 mL,噴施2~3次,每次間隔7~10 d。
2.3.4 捆菜
在收獲期前10 d左右,應當對大白菜進行捆菜處理,停止?jié)菜玫静輰⑼馊~扶起,包住葉球,讓包心更加緊實。同時,防止收獲之前氣溫突然降低,造成秋大白菜減產。中、晚熟品種可以適當延長生長期,但是霜凍之前必須收獲。
3 結語
秋大白菜提質增效栽培,應采取合理的種植方法,從品種的選擇到最終的收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其中用到的每一個技術方法都至關重要。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未來會有更好的促進秋大白菜提質增效的栽培技術誕生,為秋大白菜的優(yōu)質高產提供更大保障。
參考文獻:
[1] 安賀祥.夏秋無公害大白菜栽培技術分析[J].新農業(yè),2021(12):41-42.
[2] 樸凱偉,關榮智,顧鑫,等.秋大白菜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yè),2020(12):33-34.
[3] 余宏章.秋大白菜早防霜霉病[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20-09-05(3).
[4] 王德明,朱治剛.秋大白菜怎樣栽培產量高[N].山西科技報,2020-08-20(B7).
[5] 李軍輝,王迪軒.秋大白菜程式化栽培技術要領[J].科學種養(yǎng),2020(8):31-33.
[6] 宇軍,任引峰,何潑.秋大白菜高效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綜合),2018(3):20-21.
[7] 楊子.秋大白菜高產栽培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8(9):86.
[8] 任雅榮.夏秋大白菜高產高效種植技術[J].吉林蔬菜,2018(6):14.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1-08-21
作者簡介:王一松(1976—),男,安徽安慶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蔬菜生產專業(yè)技術。E-mail:20839049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