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喬紅
摘 要 荔枝是嶺南佳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具有一定,但不耐儲藏,上市時間短,價格波動大。若采用工業化種植,則一年四季都能觀賞并品嘗到新鮮荔枝。基于此,為有效實現荔枝工業化種植,探討荔枝工業化種植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環境因素。
關鍵詞 荔枝;生長環境;工業化種植
中圖分類號:S667.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22
荔枝是我國南方四大名果之一,其色香味俱佳,紅殼白肉,馳名中外,素有“果中皇后”之稱,同時其所含營養物質也較為豐富。但荔枝不耐儲藏,詩人白居易曾描述:“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要想通過種植荔枝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則需保證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荔枝,這就需要進行工業化種植,并根據荔枝生長所需的環境要求調節種植設施內環境條件。
1 影響荔枝生長的環境因素
荔枝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水果,其對生長環境有一定要求,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我國南方地區。影響荔枝生長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溫度、水分、光照及土壤。
1.1 溫度因素
荔枝生長發育期間要求高溫多雨,適宜生長溫度為23~29 ℃,溫度在10~12 ℃時生長緩慢。冬季要有一段低溫時間,以抑制枝葉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春季溫度10℃以上荔枝才開始開花,溫度在18~24 ℃時開花最盛,如在花期及幼果期低溫陰雨,會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甚至全部失收。荔枝樹在0~2 ℃時會受低溫冷害,但成年樹可耐-2.8℃低溫。
1.2 水分因素
荔枝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在
1 500~1 800 mm。水分是荔枝的主要組成部分,荔枝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在花期要少水,做好避雨工作。如果花期水分過多,會降低授粉受精率。幼果期水量也不宜過多,否則容易出現落果現象。荔枝幼樹的根部吸收能力弱,受土壤水分變化影響較大,應保持土壤濕度適宜。水分過多會導致土壤通透性下降,出現漚根等不良現象。
1.3 光照因素
荔枝是亞熱帶植物,所以對光照的要求較高,種植地區需保持年日照時數1 700 h以上。光照充足能夠促進荔枝的光合作用,提高荔枝果內的光合物質積累,促進花芽分化,增強果實品質,提高商品價值。當荔枝樹枝葉過密時,光照少,會導致開花率下降,果實營養不足。因此,要合理修剪枝葉,為荔枝提供充足的光照。同時,也要注意光照強度,光照過強會增加水分的蒸發量,導致花朵干枯,降低授粉受精率。荔枝在營養生長時期,應保證光照、水分充足,在花芽分化期應保持生長環境低溫干燥,果實發育期天氣晴朗為好。
1.4 土壤因素
荔枝對土壤沒有苛刻的要求。荔枝樹對山地土、紅壤土、黃壤土、平地砂壤土、沖積土及黏土均能適應[1]。丘陵紅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空氣流通、光照充足,若能深翻改土,多施有機質肥料,荔枝就能生長得很好,并能獲得較高的產量。但最適宜荔枝生長的是土層深厚、排灌良好、有機質2%以上、土質疏松及能促進根系生長的酸性(pH值為5~6)砂壤土[2]。荔枝對土壤的酸堿度要求并不高,無論是在微酸性還是微堿性土壤環境中,荔枝都能成活且有望豐產。但是,微堿性土壤環境下種植生產的荔枝果比微酸性土壤環境下出產的果實口感更好,吃起來更加清甜爽脆。
2 荔枝種植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荔枝工業化生產主要基于人工光源的植物工廠[3]。植物工廠是利用環境自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機器人和新材料等進行植物周年連續生產的系統,是利用計算機對植物生長期間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等環境條件進行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生長發育不受自然氣候制約的省力型生產。植物工廠是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荔枝工業化植物工廠就是創造一個適宜荔枝生長的人工環境,控制光照時間,科學配水施肥,實行封閉生產,嚴格品質管理,少施肥不用藥,使產品更加安全健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荔枝工業化生產的原理是使用溫濕度傳感器和光照傳感器測定空間溫度與濕度、光照強度,反饋給主控微計算機,驅動水暖、通風機、LED植物燈,仿照植物最好的生長環境,以達到無需人工干預,實行封閉生產,營造適宜荔枝生長的最佳環境。此外,采用垂直封閉結構和人工光技術的高層植物工廠,能夠與現代城市建設緊密結合,為大中城市居民就近供應大量新鮮、健康的荔枝。
3 荔枝工業化種植環境因素
荔枝工業化種植就是創造一個適宜荔枝生長的人工環境,使荔枝生長條件不受自然氣候制約[4]。
3.1 溫度條件
荔枝工業化種植實行封閉生產,溫度控制按照生長期23~26 ℃,休眠期(12月到翌年2月)2~10 ℃,花芽分化期(3—4月)10~20 ℃,開花期(4—5月)18~24 ℃,結果期(6—7月)26~32 ℃反復進行。
3.2 水分條件
荔枝工業化種植實行封閉生產,水分控制按照生長期供水量相當于600 mm降水量,休眠期(12月到翌年
2月)100 mm,花芽分化期(3—4月)200 mm,開花期
(4—5月)200 mm,結果期(6—7月)200 mm反復進行。
3.3 光照條件
荔枝工業化種植使用AiPlantLED植物生長燈,可最大限度模擬自然光線,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光譜范圍適宜的光照。用LED植物生長燈代替光照,可使植物正常或者更好地生長發育。這種燈具有壯根、助長,調節花期、花色,促進果實成熟、上色,提升口感和品質的作用。特定波長的LED燈可影響植物的開花時間、品質和花期持續時間,提高植物的花芽數和開花數,調控植物的開花和生長。
實驗證明,藍光區和紅光區的各能源值十分接近荔枝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曲線,是生長的最佳光源。因此,可以根據需求生產紅光和藍光的混光產品,為光合作用提供準確的光譜范圍,保證工廠內光照適宜荔枝生長的各個階段。
3.4 土壤條件
荔枝工業化種植采用盆栽種植方式,植株枝葉翠綠,觀賞價值高。主要使用懷枝荔枝做砧木,插接桂味,繁育盆栽種苗[5]。需要配制好適宜的盆土,主要將森林腐殖土、酸性草炭、細砂、腐熟有機肥按照6∶1∶1∶2比例混合拌勻后使用。在完成上盆定植后要及時澆透水,后期要經常松土以提高盆土的疏松度和通透性,讓荔枝的根系呼吸更加順暢,促進根系生長。
對于盆栽荔枝而言,良好的土壤環境對于生長與掛果都非常有利。如果盆土肥沃疏松、透氣透水、富含有機質,植株就能快速生長,結出的果實水分更加充足。荔枝的根系幼根常與根菌共生,從而形成內生菌根,選擇微酸性土壤種植,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長。
4 加快荔枝工業化種植發展的策略
荔枝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有廣闊的種植前景。因自然環境下荔枝成熟時間集中、保質期短、價格波動大,常有“果賤傷農”現象。加快農業產業化種植有利于加強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荔枝工業化種植符合國家發展需要。
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將荔枝種植農業專家和荔枝種植農戶聯合起來,對荔枝工業化生產進行研究、優化,以期優化荔枝種植配套管理技術,為荔枝保質增收提供幫助。工業化模式打破了傳統農業地域和時間的“自然限制”,因此能讓傳統農業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達到高投資、高產出、高效益、無污染、可持續的效果。借鑒水稻工業化生產周期減半的成功案例,工業化栽培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未來種植發展的重要方向,而模擬荔枝工業化栽培的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等環境因素對其他經濟作物的栽培管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邱全敏,王偉,吳雪華,等.華南荔枝園土壤pH狀況及荔枝生長適宜的土壤pH[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0(6):89-99.
[2] 邱全敏,羅東林,羅樂洋,等.施用土壤pH改良劑對弱堿性荔枝園土壤性質及荔枝生長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20,51(7):1545-1552.
[3] 徐鳴.植物工廠的崛起與未來[J].江蘇農村經濟,2019(5):4-7.
[4] 陳飛霖.陽江市荔枝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3):105.
[5] 歐小敏.淺析荔枝的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6):161.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1-08-11
基金項目:2020年廣州城建職業學院教科研課題“荔枝工業化生長環境因素分析研究”(2020Yzk02)。
作者簡介:李麗芳(1981—),女,廣東廣州人,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荔枝矮化。
*為通信作者,E-mail:llf930517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