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花園建設是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打造高質量綠色發展“重要窗口”的必然要求。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把麗水打造建設成為“詩畫浙江”大花園核心區。青田縣小舟山鄉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尊重傳統,敢于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路子,打造了一個鄉鎮農旅融合發展的靚麗窗口。基于此,介紹大花園建設背景下小舟山鄉農旅融合發展的理念。
關鍵詞 大花園建設;農旅融合;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小舟山鄉
中圖分類號:F592.7;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62
2018年以來,浙江省大花園建設如火如荼,各地圍繞高質量綠色發展進行了創造性的探索,產生了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大花園建設發展模式。麗水市青田縣小舟山鄉以踐行“兩山”理念,積極響應大花園建設,爭當“重要窗口”和“鄉鎮農旅融合發展樣板”[1],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逐步將農業優勢、生態優勢和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找準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農旅融合發展路徑。2019年,小舟山鄉接待游客15萬人次,涉旅總收入超700萬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鄉村旅游“逆市飄紅”,6月開犁節期間,通過創意水稻畫拍賣,僅8塊梯田一季水稻的使用權就拍出了26.5萬元高價;7月,小舟山鄉達成了一筆300萬元的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2],這也是麗水市第一個專屬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協議案例。
1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寫“活”農旅融合文章
小舟山鄉位于麗水市青田縣東部,所轄7個行政村均分布在海拔400 m的山坡上,距離縣城約26 km,總人口7 971人。小舟山鄉雖然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但是風景十分優美。小舟山目前擁有266.67 hm2、500多級梯田,2013年獲評原農業部主辦的“中國美麗田園”十大梯田景觀之一。
1.1 立足梯田,發揚農業遺產文化
小舟山鄉有悠久的稻田養魚歷史,早在漢代就有稻田養魚的記載,享有“稻田養魚小舟山”的美稱。1985年,原農業部召開現場會,將小舟山鄉作為“稻田養魚”的示范點進行推廣。2005年,青田縣的稻魚共生系統成功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這也是中國首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3]。多年來,小舟山鄉始終注重對傳統農遺文化的保護、弘揚與發展,利用梯田滋養魚田,并舉辦開犁節、豐收節等大型農耕文化活動,成為農旅融合發展、保護農業遺產文化的鮮活案例。
1.2 “稻魚共生”
作為一個農業特色鄉,小舟山鄉是青田縣“稻魚共生”示范基地和青田稻魚米的主產區,全鄉稻田養魚面積達226.67 hm2,約占水田總面積的90%。小舟山鄉堅持保護農業原本的調節生態、觀光休閑、田園風光等功能,自覺保護好優質生態環境這份珍貴資源。2019年以來,小舟山鄉累計復墾荒廢梯田13.33 hm2,修復建成灌溉水渠2 500 m,山塘5個,完成溫溪至小舟山公路、生態農園路網、農技培訓中心等建設,提升生態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促進農遺文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1.3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鄉鎮
麗水市錨定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的歷史機遇,探索價值轉換多樣化,選定9縣(市、區)中的18個鄉(鎮)展開探索,小舟山鄉也位列其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小舟山鄉緊緊圍繞“生態產業化”的要求,深入開展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實現機制試點工作,通過“農業+創意”和“服務+租賃”方式盤活閑置土地和農房資源,開發景觀農業和生態旅游業,不斷增加“農業+旅游”全鏈條的生態附加值,深化農旅融合發展。
2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創意賦能鄉鎮農旅發展
長期以來,大量青壯年外出謀生,常住人口不足千人,梯田荒廢,加之位置、交通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小舟山鄉也成為“養在深閨少人識”的偏遠村。近年來,小舟山鄉結合實際,以生態為平臺、文化為底色、創意為引線,打造出一批鄉村旅游新亮點,昔日的偏僻落后村晉升為如今人氣爆棚的“網紅村”,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路。
2.1 “最浪漫油菜花”
2013年3月,小舟山鄉的一名小伙在自家田地里種出一片具有創意造型的油菜花:一箭穿心圖案外加單詞“love”。這個梯田間的“love”造型瞬間吸引了不少游客并爆紅網絡,廣大網友紛紛稱其為“最浪漫的油菜花”。民間創意耕種的成功打響了該鄉旅游品牌,造訪的游客絡繹不絕。小舟山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每年補助50萬元鼓勵農戶種植創意油菜花海,培育特色創意農園,花海面積達到20 hm2。自此踏春賞花的游客逐年遞增,小舟山鄉邁出了農轉旅的第一步,逐漸實現了從落后山鄉向“浙江最美賞花勝地”的轉變。
2.2 借地造景
伴隨創意油菜花田吸引來大批游客,資本和開發項目接踵而來。面對產權不清、政策處理這兩個大難題,鄉村兩級創造性地探索出“借地造景”的新方法,通過“產權所有不變、功能使用變更”的新方式,以“確權到戶、借地造景”的用地模式,向群眾“借地造景”[4],有效破解了老房拆改難題,順利拆除村內涉及48戶近
2 000 m2的危房。破房子搖身一變成為了小公園,原本無人問津的角落也變成了一道道獨特風景。該鄉以“零”政策處理打造出“花間棋語”“農耕時代”“童趣綠田”等6個景觀節點。“借地造景”有效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小舟山鄉的發展也開始撥云見日,逐步從一個偏僻的高山村華麗轉身為先進村。
3 堅持協調發展理念,融合發展全民共富
全域大花園建設,不僅關注城市,也要發展鄉鎮。城鄉協調發展與三產融合協調發展至關重要。
小舟山鄉結合當地特色產品,因地制宜謀劃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小舟山鄉組建生態強村公司,統籌全鄉資源,53.33 hm2梯田一盤棋,實行稻魚綜合種養,強力打造小舟山專有的有機稻魚米品牌,延長魚田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生態附加值,積極推動農產品不斷升級。全鄉稻谷年產量快速提高,從以往的15余萬千克,實現翻倍達到30余萬千克,稻魚米單價提高至24元/kg,田魚干更是賣出了500元/kg的好價格,稻魚米、田魚干成為優質的旅游衍生農產品。在農旅融合發展的推動下,全年帶動稻魚米、田魚干等農產品銷售超300余萬元。
小舟山鄉充分結合自然梯田風光與傳統農遺文化,走上了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鄉政府鼓勵各村開發精品民宿、星級農家樂和旅游度假村,打造一批集農耕體驗、農業生產、教育展示和文化娛樂于一體的生態旅游綜合體。
4 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問海借力活用資本
基于開放發展的理念,浙江大花園建設,不能止步于讓本地人熱愛自己的家鄉,更要讓外地人來本地旅游、投資、生活,形成人氣、產業、經濟興旺發展的社會現象。
4.1 深挖鄉賢資源
目前,小舟山鄉有鄉賢投資旅游發展公司4家,旅游項目投資超1億元。已初步形成“一心兩線三園”的旅游發展格局,2017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當前“梯云居”項目開工在即,預計投資5 000萬元,是集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旅游服務綜合體。項目設計斬獲世界最大建筑設計獎項之一“世界建筑新聞獎2019年未來項目大獎”,建成后有望成為小舟山又一旅游打卡勝地。
4.2 擴大對外招商
近年來,小舟山鄉旅游呈現出景區管理不規范、經濟轉化能力不高、附屬配套不完善的弱點,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為此,小舟山鄉積極引進先進旅游發展理念,不斷加大對外引資力度。2019年5月,杭州商貿旅游集團看中小舟山鄉優勢資源與光明前景,積極參與“詩畫小舟山”旅游項目合作開發。合作項目立足生態,耗資3億元打造集家庭親子、生態觀光、戶外探險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力爭通過3—5年建成國家4A級景區。
5 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建成全域大花園
建設全域大花園,這是一項關乎每家每戶每個單位的大工程。“人人是園丁,處處是花園”,要求每個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識,樹立共建共享的理念[5]。
小舟山鄉在旅游產業發展之初,便遇到了接待能力不足的問題,偏遠山村,距離星級酒店較遠,無法滿足客源住宿的需求,游客住宿難就成了困擾并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問題。在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為補齊產業功能短板,小舟山鄉大力推進鄉村空置房屋整轉,設立扶持資金,鼓勵各村成立“民宿聯盟”管理盤活閑置農房。引進浙江聯眾休閑產業集團歡庭酒店管理公司,打造了黃員平“紅楓鄉舍”民宿品牌,成為民宿“網紅村”,“紅楓鄉舍”民宿由村委會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20萬元,良好的經濟效益反哺村莊建設,村民們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同時,加大高端民宿招商力度,現已簽約項目2個,總投資近1億元,將極大提升配套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魏偉忠.努力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J].浙江經濟,2021(4):21-22.
[2] 馬駿.浙江青田:高山梯田出真金[EB/OL].(2020-07-29)[2021-06-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548745562474803.
[3] 鄭驚鴻,買天.傳承中華農耕文明賦能鄉村振興與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共享中國智慧[N].農民日報,2020-09-24(4).
[4] 王巷扉.小舟山“借地造景”建出零土地成本“大花園”[N].麗水日報,2017-09-07(2).
[5] 顧益康.對大花園建設的再認識再思考[J].浙江經濟,2021(4):19-20.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1-08-03
基金項目:浙江大花園建設研究院2020年專項課題“建好‘重要窗口里的大花園——基于農旅融合發展視角”(DHYB202012)。
作者簡介:李媛(1991—),女,浙江麗水人,碩士,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鄉村旅游。E-mail:18201149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