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保 章振東
摘 要 以探究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和濕地生態的保護技術措施為目的,介紹濕地保護的重要性,探究濕地生態的保護技術措施,得出需通過提高濕地保護意識、完善濕地保護機制、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園等措施,加強濕地生態的保護,促進我國濕地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濕地保護;濕地生態;保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103
濕地資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不僅能夠調節氣候、減少空氣污染,還能夠給人們提供寶貴的資源,保護濕地資源更是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做法。為了推進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保護進程,需要真正認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手段,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1 濕地的重要性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源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各類濕地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陸、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濕地的生態效益維持生物多樣性。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賴濕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動植物極為豐富,其中許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種,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地區,也是瀕危鳥類、遷徙候鳥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在4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中,約有1/2生活在濕地。中國是濕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濕地的經濟效益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中國魚產量和水稻產量都居世界第1位。有些濕地動植物還可入藥;有許多動植物還是發展輕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如蘆葦是重要的造紙原料。3)濕地的社會效益發展觀光旅游。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及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我國有許多重要的旅游風景區都分布在濕地區域。濱海的沙灘、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資源,還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壯觀秀麗而吸引人們向往,被開辟為旅游和療養圣地。滇池、太湖、洱海及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風景區,除可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外,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1.1 旅游效益
濕地中蘊含著多種多樣的寶貴資源,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使得濕地成為旅游業中的一部分。濕地作為一種旅游資源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旅游效益。受濕地環境和資源的影響,許多濕地都呈現出迷人的自然風景,已經作為旅游景點進行開發,吸引了許多游客,推動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濕地適宜的氣候,是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1]。同時濕地中的各種動植物資源,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這正是我國物種多樣性的體現,為我國科研和教育提供了研究實驗場所。
1.2 經濟效益
濕地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1)濕地資源豐富,具有多樣的動植物產品,如魚類、蝦類等。2)濕地資源中的植物有些還具有一定的商用價值,如蘆葦等植物可以當作造紙的原材料,推動當地輕工業的發展。3)濕地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水資源和油氣等能源,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這些動植物資源都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收入來源,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
1.3 生態效益
利用濕地生態保護技術,能有效提升濕地的生態效益,滿足綠色發展的基本要求。濕地是眾多動植物棲息與生長的家園,通過濕地保護能豐富生態多樣性[2]。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濕地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就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率先對濕地保護產生重視,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帶動人民群眾共同保護濕地資源,充分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
2 濕地生態的保護技術措施
近些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不斷增加,如洪澇災害、干旱、沙塵暴和荒漠化等。制定濕地保護措施刻不容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但實施生態保護、濕地保護并不是要將周圍的居民遷移出濕地保護的范圍,讓濕地在原始的狀態下發展,而是要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居民參與到濕地保護的隊伍中來,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居民能夠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更好的生活。只有讓居民真正意識到濕地保護的重要性,他們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3]。為了取得更好的濕地保護成果,需要做好以下5個方面。
2.1 提高濕地保護意識
濕地保護僅僅依靠國家是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只有每個人都參與到濕地保護的行動中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開展濕地保護中首先要提高人們對濕地保護的意識,讓人們真正意識到濕地資源對人類生存、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使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保護濕地。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的人員有效落實濕地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利用現代化宣傳方式和傳統宣傳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宣傳,確保宣傳范圍覆蓋到各個年齡層次,提升宣傳工作的效率。例如,可以使用傳單、教育手冊分發的方式向年齡較大及不會上網的人群進行宣傳教育;對于年輕人,可以采用線上宣傳教育的方式,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對于學生而言,學校和教師要做好相關教育工作,安排主題班會、學校活動等,從小培養學生濕地保護的意識[4]。通過各種方式使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意識,提高人們對于濕地保護的意識,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濕地保護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促進濕地資源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利用綜合策略強化濕地保護
2.2.1 加大執行和監督力度
大力推進濕地保護的相關工作,需要相關制度的支持。有關部門要在現有的制度上按照現階段濕地保護的情況進行進一步完善,并加大執行和監督的力度。同時國家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濕地保護有法可依。濕地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一旦發現不遵守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人員要批評教育,嚴重的要予以懲罰。
2.2.2 加強溝通
在工作時要加強和下層所屬部門的溝通和聯系,下層部門也需要及時將實際情況向上層反映,明確各部門之間的分工,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在濕地保護執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和周圍群眾的交流,考慮周圍群眾的需要,不能因為工作的推進對群眾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2.2.3 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在執法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注意方式方法,杜絕粗暴執法現象的發生。因此在濕地保護時,需要充分貫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讓群眾以積極的態度配合工作,在保護濕地的同時為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2.3 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園
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是保護效果較好的方法之一。在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及后續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3個方面來保證自然保護區和公園的有效性。1)根據各個地區濕地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控制措施。在保護濕地資源中人類需要利用資源的同時,對濕地中的各種動植物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保證濕地環境良好發展,保護物種多樣性[5]。2)聘請專業人員規劃保護區和公園區域的建設和管理,不可盲目實行,要保證園區和自然保護區的科學合理性,并且保證保護區和園區的建立能夠充分發揮濕地的價值,在保護資源的同時能夠保留其美觀性。3)保護區和園區建立完成后也需要工作人員按照相關制度做好監督管理的工作,為濕地保護工作保駕護航。
2.4 推進生態旅游發展
利用濕地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業也是一項有效的措施。在有效保護濕地資源的同時,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高濕地資源的經濟效益。在推進生態旅游發展的同時,需要將濕地資源保護放在首位,不能為了發展旅游業而忽視濕地保護,不能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對濕地資源造成破壞。國家可以請相關專家進行合理的規劃,力求在保護濕地資源,調節濕地生態平衡的同時,將濕地資源的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實現雙贏。
2.5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濕地周圍的工業發展、輕工業發展都會給濕地造成一定的破壞。擁有濕地資源的地區應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并做好污染處理的相關工作。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可以走一條綠色可循環的發展之路,減少對濕地的破壞與影響,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3 結語
濕地資源是地球資源重要的一部分,能夠滿足人類的日常需求、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人們必須對濕地資源保護建立起正確的意識,從日常生活做起,減少對濕地資源的破壞,積極參與到濕地的保護中去。濕地資源的保護并不僅僅依靠退耕還林就能夠實現,還需要人們從思想上、法律法規方面、經濟因素等多方面考慮,真正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豐旺.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與濕地生態保護措施[J].江西農業,2019(10):124.
[2] 張豪峰,喬亞峰,李衛紅.論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與濕地生態保護方法[J].現代園藝,2020(7):215-216.
[3] 高升智,候志發.淺談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與濕地生態保護措施[J].科教導刊,2019(21):291.
[4] 肖立垚.淺談濕地保護的重要性與濕地生態保護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4):220.
[5] 延琪瑤,王力,張蕓,等.新疆艾比湖小葉樺濕地3900年以來的植被及環境演變[J].應用生態學報,2021,32(2):486-494.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17
作者簡介:譚先保(1964—),男,江西崇仁人,中專,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營造林生態技術。E-mail:4533062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