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王琳
還記得那個被網友們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的雯雯嗎?2016年,她因一張路邊求搭車的照片在網上火了一把。伴隨著雯雯徒步路線不斷向前延展,網上的質疑聲一直沒有停歇,曾有網友指出其父親潘土豐“虎式教育”太過極端。那么,現在的她過得怎么樣呢?
2016年,微博上一張小女孩求搭車的照片火了。照片中的雯雯只有4歲,面孔稚嫩的她舉著一塊寫著“搭車普江”的硬紙板,網友們競相轉發,稱她為“中國最小背包客”。
雯雯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目前,他們一家在云南昆明,剛經過一段徒步旅程,正在休整期。她十分忙碌,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閱讀,然后開始跑步,中午負責在家做飯,下午1點半到3點做柔韌性訓練,晚上6點到7點跳繩或騎自行車,間隙時間還要兼顧學習。
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雯雯總是一頭黑色的短發,皮膚黝黑,像個男孩。她身材瘦小,卻時常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搭帳篷、劈柴、生火煮飯,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她樣樣在行。
潘土豐說:“我們為孩子選擇了和別人不一樣的路,就是想要鍛煉孩子的品質。孩子每哭一次,都是一種成長。”
手持登山杖,支撐著在泥濘中前進;在森林中搭帳篷,抬眼就能看見閃爍的星星;在雪地里留下大大小小的腳印……這樣的徒步旅行看似美好,也隱藏著不少危險。
在困難之外,也有一些事讓人心生溫暖。他們經常會在徒步過程中得到當地人的幫助,潘土豐說,人在又冷又餓的時候,得到他人幫助會感到異常溫暖。
雯雯的溝通交流能力非常強,并且在搭帳篷、高原做飯的活動中,她的動手能力與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潘土豐提道:“徒步中需要規劃路線,實際操作后雯雯的方向感、圖像記憶能力在不斷增強。”
不過,潘土豐并不建議別的家長跟他走同樣的路:“每個孩子的特點不一樣,雯雯天生身體素質比較好。”潘土豐表示,讓孩子經歷這些,并不是要讓她刻意地記住些什么,而是要懂得珍惜,學會獨立。
對一個9歲孩子來說,旅途中的困難有很多,但一次次思想斗爭之后,雯雯都選擇咬牙堅持下去,她說:“人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出發了就要堅持,一直走下去,不去想就不會覺得艱苦。”談到自己的愿望,雯雯說:“將來想當老師,想跟別人分享我經歷過的事情。”
大浪淘沙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