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全民健康與健康促進——新視野新視域新視角”為主題的2021年人口健康學術年會在南京召開。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鴻雁在會上表示,了解人口健康問題的發生、發展、影響因素、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健康問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降低健康問題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指出,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本屆年會旨在強調我國全民健康戰略目標和全民共享公平可及的健康促進服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立足兩個方面:健康服務要惠及全民;健康服務要覆蓋全生命周期。
國家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閆宏在會上表示,我國人口發展正在經歷階段性變化,加強生育支持和母嬰健康研究是提升人口素質的重要基石;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加強老年健康研究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應有之義。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
大會期間,各界專家學者圍繞“人口健康與社會發展”“生育支持與母嬰健康”“健康促進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和討論,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多項創新性建議和設想。
中美科研人員聯合研究發現,源于橫紋肌的蛋白MG53不但可以像“盾”一樣預防肝損傷,還能以“矛”制肝損傷的“矛”及修復“傷口”,為療效確切但對肝臟毒副作用大的中西藥、新藥研發等臨床應用帶來遠大前景。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曾春雨團隊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麻建杰團隊聯合研究的這個課題,韓愈等研究人員為第一作者。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肝臟病》雜志上。
據介紹,藥物性肝損傷是常見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之一,嚴重地阻礙和影響著臨床治療。在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的年發病率是西方國家的1.4倍,它也是造成藥物研發失敗及上市藥物撤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藥物性肝損傷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停藥和對癥治療只能緩解病情,患者常常從急癥轉為慢性,甚至肝衰竭。
藥物引起肝損傷的機制紛繁復雜,如何尋找治療藥物的靶點,破解臨床難題?研究團隊從“運動對脂肪肝、肝炎、慢性肝病等的保護作用”中得到啟示,推論運動過程中人體骨骼肌分泌的蛋白MG53是保護肝臟的一種特殊蛋白,他們圍繞MG53展開藥物性肝損傷機制、預防和治療策略的研究。研究證實,MG53能進入被藥物損傷的肝臟,修復破損肝細胞膜的同時,泛素化降解RIPK3進而減少MLKL寡聚化,保護受損肝臟。通俗地說,MLKL寡聚化就像一根根“矛”刺傷肝細胞膜,而MG53進入損傷的肝細胞,就能以“矛”制“矛”,抑制肝細胞“矛”的產生,形成肝細胞膜的“盾”,保護和修復損傷的肝臟。